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移动医疗在心脏运动康复领域应用的范围综述
作者: 李沪生 等 来源:心脏康复网发布时间:2022-09-21

心脏康复的核心要素是运动,研究表明,长期坚持心脏运动康复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再入院率,改善生活质量。但传统心脏运动康复的参与度和持续性均不佳,在康复方案的便捷性、患者依从性以及长期康复时效性等方面均存在障碍。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医疗(mobile heallth,mHealth)打破时空限制,依托可穿戴设备为目标人群进行健康状态监测,同时融入行为改变技术(behavior changes techniques, BCTs)为配套应用程序的有效架构提供具体策略,全面强化患者健康观念和行为,为实现远程干预提供了新思路。mHealth目前在国内心脏康复领域起步较晚,相关实践仍存在诸多空白。因此,本文以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循证卫生保健中心(Joanna Briggs Institute, JBI)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框架,审查基于mHealth的心脏运动康复方案、结局指标及效果评价,旨在为相关干预有效实施提供依据并明确未来研究方向。



一、资料与方法



1.1 明确研究问题


通过前期查阅文献提出的研究问题包括:基于mHealth的心脏运动康复方案使用的可穿戴设备,配套应用程序应用BCTs的最终干预效果及存在的不足。


1.2 文献检索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CI-NAHL、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英文检索式为:

(heart/cardiac/cardiovascular/coronary)AND(rehabilitation/exercise/walking/running/physical fitness/physical activity)AND(telemedicine /telerehabilitation/smartphone/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s/fitness trackers/mobile applications/mHealth/eHealth/telemonitoring/app/digital)。中文检索式为:(“心血管病”+“冠心病”+“心力衰竭”)AND(“心脏康复”+“运动康复”)AND(“移动医疗”+“移动健康”+“手机”+“穿戴设备”+“应用程序”+“APP”)。检索时限为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


1.3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研究对象为适宜运动康复的心血管病患者;文献类型为原始研究;干预措施为实施基于mHealth的心脏运动康复;中、英文发表的研究。


排除标准:文章内容不全、无法获取全文;重复发表文献。


1.4 文献筛选与分析


由2名有循证学习经历的研究者各自阅读文题和摘要初筛,再阅读全文二次筛选,最终确定纳入文献并独立进行资料提取。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过程中,若2名研究者存在意见分歧,则与第3名研究者进行讨论。



二、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检索获得1597篇文献,去除重复文献后剩余614篇。初筛排除不相关文献561篇;对剩余53篇文献阅读全文复筛,排除40篇,最终纳入13篇。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纳入文献均为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人群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等,具体信息详见表1。





2.3 基于mHealth的心脏运动康复方案基本内容


2.3.1 可穿戴设备的使用


心率是监测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2项研究使用心率监测手表实时比较运动心率和预设的靶心率,自动向患者推荐合适的运动强度。3项研究使用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运动时的心电活动,若出现危险情况便会发出语音警报。2项研究使用蓝牙心率胸带,患者可将运动期间的生理参数上传至应用程序,通过耳机接收医疗专家音频指导与反馈。加速度计、计步器等被称为“量化自我”的可穿戴设备,2项研究通过活动追踪手环记录并反馈有关身体活动等行为信息,激励患者养成运动习惯并提供行为强化。Frederix等要求患者佩戴运动传感器记录步数,每周通过短信或电子邮件获得运动小结和新步数目标设定。


2.3.2 BCTs的应用


BCTs在涉及心脏运动康复的应用程序中被广泛应用,13项研究设定特定计划和目标,其中3项研究设置分级任务。13项研究提供行为反馈,通过应用程序向患者展示可视化的运动参数与评价。13项研究进行自我行为监控,要求患者记录相应的运动感受。10项研究为患者提供健康行为强化素材、专业运动视频教学或在线指导。9项研究跟进提示,定期通过音视频方式联系患者,5项研究同时进行动机访谈,促进即时意识形成。6项研究规划社会支持,患者可分享运动心得和经验,同时提供医疗支持与同伴鼓励渠道。


2.4 基于mHealth的心脏运动康复方案效果评价


13项研究均将运动能力作为评价干预效果的主要指标。9项研究结果支持mHealth能显著提升居家康复患者的运动能力;3项研究表明,mHealth的居家康复效果不劣于机构康复;在辅助机构康复方面,mHealth对患者运动能力提升效果不显著。相关研究显示,mHealth在提高居家运动依从性上有积极影响,干预组每周运动时长优于对照组,高血压症状和戒烟情况有明显改善[,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方面满意度更高。4项研究进一步分析了mHealth在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其中Kraal指出基于mHealth的居家心脏运动康复可作为机构康复经济、有效的替代措施。



三、讨论



3.1 基于mHealth的心脏运动康复相比传统康复更具优势


mHealth通过可穿戴设备与配套应用程序相结合,为心脏运动康复的实施提供了新模式。研究表明,使用mHealth的心脏运动康复患者比传统模式康复患者依从性更高。从干预效果上看,mHealth可促进心脏运动康复患者增加体力活动、改善生活方式、缓解疾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该模式较普通居家康复患者的运动能力提升显著,其康复效果不劣于机构康复者,长期获益效果良好。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发现,mHealth相较于传统机构康复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


3.2 尚存不足之处及未来发展方向


3.2.1 聚焦受众人群特征,着手适老化改造


现阶段针对mHealth的用户感知体验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心脏运动康复的受众人群以老年患者为主,依托可穿戴设备和配套应用程序的mHealth更应着手适老化改造,要聚焦老年群体运动灵活性、协调性及处理速度下降等特征,进一步着手研发基于用户体验优化的心脏运动康复设备与程序,充分发挥mHealth智能、便捷、人性化的优势。


3.2.2 持续优化干预措施,科学应用BCTs


在应用程序中融入以BCTs为基础的交互功能,例如目标设定、时间管理、行为反馈,对增加用户的运动水平,改善身体素质成效显著。从用户偏好角度看,具备社会交往与沟通、外部指导与激励及娱乐功能的应用程序干预措施更受青睐。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基于BCTs设计研发系统化的配套应用程序是mHealth需要攻克的难关。


3.2.3 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注重患者隐私保护


现有研究鲜少关注患者的信息安全问题。有研究表明,对数据安全的不信任会降低患者使用应用程序的积极性。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应注重患者知情同意和隐私保护,护理管理者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保障系统安全运行。



四、小结



我国心血管病患者人数众多,医疗资源相对有限,mHealth的加入为患者实现远程心脏运动康复提供了新思路。现有研究证实其不仅与机构康复在提高患者运动能力、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相同效果,还能提高患者的参与率和依从性,减轻经济与时间成本,可作为机构康复有效的替代措施。但mHealth尚处于发展阶段,可穿戴设备及配套应用程序的研发、可用性和有效性评价尚存在不足,未来仍需要更多的循证实践。



参考文献(略)

作者:李沪生[1]张佳[2]周燕[2]王一焱[1]王佳琪[1]吴静[1]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1]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

文章来源:军事护理2022年9月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