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心脏优化训练在AMI患者行PCI术后的应用效果
作者: 刘森 等 来源:心脏康复网发布时间:2022-09-23

数据显示,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率为0.045%~0.055%,且以7.84%的年平均率增长。AMI发病急,死亡率高。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提升心肌血液灌注,挽救心脏功能,降低患者死亡率。但PCI手术后受到高龄、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的影响,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再梗死、缺血、心绞痛等症状。研究表明,PCI术后开展科学、规范的心脏康复锻炼能够改善患者的近远期预后,降低死亡率。因此AMI不仅需要重视PCI治疗,术后康复训练也较为重要。本次研究心脏优化训练对AMI行急诊PCI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分析其对患者住院时间、心功能、运动耐力、心绞痛发作的影响,具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我院治疗的120例AMI行急诊PC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5~75岁,平均(54.70±1.83)岁。研究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62~86岁,平均(74.00±2.9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首次行PCI手术;(3)无严重先天性缺陷者;(4)无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发作等;(5)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有广泛前壁或者多部位AMI者;(2)合并心脏瓣膜病、肝脏功能损伤者;(3)有冠心病以外的其他心脏病者;(4)不愿意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心内科干预,涉及心肺、认知功能等常规病情评估、给予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开展心理疏导以及必要的饮食、用药指导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脏优化训练。


1.3.1 心理行为干预


借助口头宣教、视频资料等多渠道进行健康教育;以一对一交流为基础了解患者当前困惑,护理人员细致、专业地解答,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1.3.2 康复训练流程


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主治医师和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制订针对性具体干预方案,分为3个步骤:适应、恢复以及巩固,训练强度、频率根据患者耐受情况以及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共干预3个月,出院后利用电话、微信以及上门随访等进行监督与指导。

心脏优化训练内容 适应前期指导进行一般伸展运动、辅助器械行走等低强度运动,恢复期、巩固期逐渐开展上下楼、动感单车、慢跑等稍高强度。以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强度和频率都适合的训练项目,训练强度通过监测运动心率进行调整,保持其处于最大靶心率的60%~80%。运动50~60min/d,健身前进行热身运动,结束后通过慢走5~10min以缓解疲劳,完成3~4次/周。


1.3.3 生活行为干预 


协助患者制作、填写医疗卡,主要填写基本信息,随身携带康复记录卡。同时指导患者携带应急药物,康复训练时携带硝酸甘油、抗血小板、降脂和抗心绞痛药物,在心绞痛或者胸痛胸闷时立刻口服相关药物,及时联系家属。饮食方面,保证健康、规律饮食,康复训练期间可携带少量食物,乏力、饥饿时及时就餐避免低血糖。


1.4 观察指标 


记录干预前后3个月患者的运动耐力、心脏功能、住院时间、心绞痛发作情况。(1)运动耐力,记录运动持续时间(ED),摄氧量(VO2)峰值,血管紧张素(AT)。(2)记录患者心功能,通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峰值功率(PP),6min步行距离

(6MWD)等指标观察心脏功能。(3)记录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利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表(SAQ)[5]来评估,包括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度、活动受限程度,满分100分,分数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好。(4)记录患者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两组运动耐力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ED、VO2峰值、A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ED、VO2峰值、AT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的ED、VO2峰值、A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LVEF、PP、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LVEF、PP、6MWD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2.50±3.20)d,短于对照组的(35.10±4.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65,P=0.000)。


2.4 两组SAQ指标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度、活动受限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度、活动受限程度评分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三、讨论


目前,越来越多的AMI患者接受PCI治疗,PCI术后除了药物治疗,心脏康复训练可以改善远期预后。调查显示,约60%的AMI患者PCI术后运动量不足,长期卧床、静坐不利于心肺功能的恢复,间接增加了预后不良风险。研究显示,实施心脏优化训练能降低术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徐成胜研究发现,在病情稳定的基础上,确保安全,尽早进行心脏功能训练,术后康复效果更佳。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ED、VO2峰值、AT、LVEF、PP、6MWD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这表明心脏优化训练表能够有效改善AMI患者运动耐力和心脏功能。其原因在于,长期规范的运动康复训练提升了患者的心肌功能,心肌供血、左心房收缩功能改善。相关研究报道,PCI术后进行早期心脏优化训练能提升心脏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这种优势在于心脏优化训练促进冠脉扩张,促进侧支循环开放,提升心肌细胞活力,进一步提高心脏功能。干预后,研究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度、活动受限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心脏优化训练康复法,加强对患者生活行为、心理等干预,能促进患者对康复中注意事项和科学康复训练的理解,避免康复中发生危险情况,有利于提高患者康复的积极性。这与马艳丽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进一步证实了PCI术后尽早进行心脏优化训练能提升术后长期生活质量。基于患者需求开展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干预,通过掌握心脏康复训练技巧、提升康复信念、规律饮食、服药等多方面降低术后预后不良风险,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与常规康复干预比较,心脏优化训练干预能有效提高AMI患者PCI术后运动耐力,改善患者心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略)

作者:刘森,马晶,丰丽娟,袁静玉,康娜天

作者单位:天津康复疗养中心急诊科

文章来源: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年2月第2期(总第244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