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术式,通过血管移植以恢复心肌血液供应,可控制病情进展,但术后患者易出现感染、心绞痛等并发症,影响心功能恢复。心脏康复包括运动、饮食营养、药物预防、养成良好生活作息等多方面内容,可有效降低患者反复住院频率,恢复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心脏运动康复疗法是指采用运动疗法帮助患者提升心肺耐力,改善通气功能。本文观察心脏运动康复疗法在CABG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行CABG术的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处于Ⅰ~Ⅲ期康复期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肺疾病者;肝肾功能低下者;高血压或糖尿病者;配合度差者。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准文号:20170715)。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5~79岁,平均(70.01±4.50)岁;病程20d至3个月,平均(1.52±0.32)个月;单支冠脉病变22例,多支冠脉病变18例。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46~80岁,平均(69.99±4.40)岁;病程24d至3个月,平均(1.62±0.41)个月;单支冠脉病变23例,多支冠脉病变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康复疗法,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科学安排蛋白质、糖类的比例,根据患者需求和喜好制订每日三餐食谱。指导患者保持规律作息,戒烟、戒酒;查房时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病情是否变化。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脏运动康复疗法。(1)成立康复小组。由康复医生、主治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组成,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岗前培训1周,培训内容包括疾病知识、手术治疗意义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心脏运动康复疗法的意义及实施注意事项等,保证成员全部掌握,同时负责康复计划制订、整体康复过程把控;主治医生负责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康复医生负责所有的康复锻炼工作;责任护士负责护理计划的落实。小组整合以往此类疾病的康复护理经验,以“冠心病”“CABG术”“心脏运动康复”为关键词在知网、万方、维普及外文网站上搜集文献资料,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制订个性化方案。(2)分级康复锻炼。心脏康复主要分为Ⅰ、Ⅱ、Ⅲ期3个阶段,分别对应急性住院康复期、院外早期康复期、家庭康复期。①Ⅰ期(急性住院康复期)。缩唇呼吸:吸气时用鼻子,呼气时嘴呈缩唇状施加一些抵抗,慢慢呼气,通常4~6次,15~20min/次;腹式呼吸:以膈肌运动为主,10~15s/次,吸入约500mL空气。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训练1周后,院内以现场示范的方式指导患者进行上臂上举、站立下蹲锻炼,分别锻炼三角肌、肱三头肌、臀部肌群,同一肌群锻炼间隔>1d,维持靶心率运动40min,逐渐过渡至每天院内散步1000~1500m与上下楼梯锻炼。②Ⅱ期(院外早期康复)。引导患者适当采用跑步机、脚踏车进行有氧运动锻炼,30min/d;使用哑铃、脚踝负重训练等抗阻锻炼,20min/d;进行拉伸、平衡锻炼,10min/d。连续进行12周,2次/周。③Ⅲ期居家患者。借助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确定患者的康复运动强度,以太极拳、爬楼梯、散步、打羽毛球等运动方式进行锻炼,运动初始阶段保持摄氧量在20%~35%的运动强度,1周后依据初始运动强度上调5%~20%,之后以周为单位,每1周上涨前一阶段的5%,上调最大强度≤初始运动强度的65%,在运动过程中患者若出现汗量过多、踉跄、面色晄白等情况,应及时停止训练,就地休息,并给予吸氧。3次/周,持续12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锻炼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2)比较两组锻炼前后运动耐力。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6MWT)指导患者在长度为50m的走廊上以最快速度沿直线行走,测试6min行走的距离。(3)比较两组锻炼前后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4)比较两组锻炼后生命质量评分。锻炼12周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神健康、精力、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等8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命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1 两组锻炼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锻炼前,两组LVEF、LVEDD和LVES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后,两组LVEF水平均高于锻炼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DD和LVESD水平均低于锻炼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两组锻炼前后运动耐力比较
锻炼前,两组6MWT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后,两组6MWT距离均长于锻炼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1.3 两组锻炼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
锻炼前,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后,观察组NYHA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1.4 两组锻炼后SF-36评分比较
锻炼后,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等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三、讨论
冠心病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多数患者因冠状动脉栓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主要采用CABG术治疗,但术后患者肢体活动受限,易引起下肢血栓形成。心脏运动康复疗法通过心功能分期实施阶段性康复内容,从而促进心功能的改善,恢复患者正常生活自理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锻炼后,观察组LVEF水平和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LVEDD和LVES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NYHA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心脏运动康复疗法是一种采用躯体运动、牵引、按摩、器械运动等物理手段,以改善患者机体功能的康复方式。同时结合患者病情阶段制订个性化运动方案,相比常规康复治疗更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其中Ⅰ期的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可改善肺功能,扩大胸廓活动度和肺活量,改善心肺功能;Ⅱ期通过督促患者落实运动计划,借助设备和抗阻训练可提高机体心脏负荷量和代谢功能,改善左心室功能,锻炼心肺耐力;Ⅲ期实施居家锻炼以帮助患者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患者可根据喜好选择太极拳、爬楼梯、散步、打羽毛球等运动方式,以恢复活动能力,从而改善生理自理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在术后常规康复疗法基础上给予心脏运动康复疗法可改善CABG术后患者心功能指标,提高6MWT距离和SF-36评分,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效果优于单纯术后常规康复疗法。
参考文献(略)
作者:王杰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康复科
文章来源:中国民康医学2022年7月第34卷半月刊第13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