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中医护理在冠心病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 陈茹 来源:中国城乡企业卫生发布时间:2022-10-31

冠心病常见心绞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能够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法,中医护理在冠心病康复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也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果。因此,本文分析了其在冠心病康复中的应用进展,现结合其他学者的文献研究做如下综述。


一、 基于五行学说的研究


在《素问》中明确阐述了五行配脏学说,此后中医学者也是围绕五行学说对疾病进行诊断。临床医学中认为胸痹护理过程中,五行、五脏以及情志是最关键的护理内容,如能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对症护理必定发挥良好的护理作用。护理中主要是通过对患者面色的观察,再结合其舌苔、舌色以及皮肤色泽,根据五行学说的辨证理论采取对症护理措施,通过五行生克对患者的情志进行调节,指导患者起居与用药,再辅以针灸、按摩等手段进行对症护理。


二、中医辨证护理


针对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护理主要目的是驱邪避寒,通常会采取辨证护理方法基于患者的体质进行对症护理。如对于气滞心胸型患者,考虑到患者的肝气过旺,需要使患者处于较为清凉的室内环境中,同时应对患者的情志做出调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并保障饮食清淡;对于心血瘀阻型患者,应引导其做适度的运动,帮助其疏通血气,同时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通过交流引导患者舒缓情绪,避免由于情绪过激引发胸闷、胸痛等问题。病情发作时需卧床休息,并采取有效的止痛措施及时消除患者疼痛感,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及时作出疏导,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主动配合完成治疗。


三、中医护理方法与技术的研究


3.1 中医护理方法


(1)饮食护理。饮食方面应注意多摄入一些易于消化的食品和低热量食品,切记不能过饱,伴高血压的患者需减少盐分的摄入量,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晚餐应尽量少食。为了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可指导患者经常饮用生山楂、菊花以及枸杞泡制的茶水。对于寒滞型患者来说,禁止食用生冷食物,药剂和饮食均需加热后服用;心血瘀阻的患者则应尽量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日常饮食中可选择一些高纤维、低盐、高维生素的食物,即多食用水果与蔬菜。(2)情志护理。中医方面认为情志是诱发冠心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同时患者的情志也会对其康复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要从情志方面做出调节才能达成较好的康复效果。情志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素问·举痛论》中指出,恐惧会使人焦虑,气行不畅,从而引发气乱现象,此种表现会对患者的机体气机带来严重影响,致使其血气无法正常运转,最终导致病情加重。为此护理人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述,并及时给予引导,可以通过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也可通过列举成功的康复案例来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护理人员要让家属多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可以多讲一些开心的事情,这样有助于冠心病患者消除郁闷情绪,避免出现心情不畅、情致低落等不利于冠心病康复的负面情绪。


3.2 中医护理技术


(1)刮痧法。有学者指出,通过刮痧刺激肝俞穴、胃俞穴、内关穴等,3次/周,9次为一个护理周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2)针灸法。中医学研究者在针对急性冠心病的护理研究中得出,针灸法的止痛效果较好,且见效快,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病痛。对于胸痛严重的患者可以分别在内关穴、通里穴以及合谷穴入针;对于心率过快的患者,可以选择内关穴和间使穴;出现胸闷气短的患者则可在三里穴和关元穴入针。


四、结语


中医护理主要是通过辨证的方法对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进行分析,并对症采取护理措施,这意味着要发挥中医护理的作用需具备中医辨证的思维,并掌握相关的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推拿和刮痧等,方能保障中医护理的效果,提升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效果。冠心病具有比较高的致死风险,其病因复杂,情绪不畅、气机郁结、寒热变化都有可能诱发冠心病。从临床护理角度来看,传统护理与中医护理的联合运用是目前比较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通过中医护理中的活血化瘀、滋阴补阳、调节五脏平衡等方式,完成“疏气血、调脏腑”,最终使冠心病患者的气血贯通,确保气血能够循环运行周身。目前中医护理的措施主要有饮食护理、心理护理、针灸护理等方式,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临床表现和病症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方式,制订详尽的饮食护理方案,再辅以心理疏导和穴位针灸,使患者的“心脉不通”病症得到处理,从而让患者尽快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略)

作者:陈茹    

作者单位: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内科病房

文章来源: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年10月第10期(总第252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