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指肺动脉压力升高超过一定界值的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异常状态,当肺动脉压大于体循环压,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PAH不能仅限于药物治疗,做好疾病的预防、病情的缓解与症状控制。运动是PAH康复的基石,可改善缺氧状况、肺功能和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参与能力,降低社会卫生经济负担。本文对2020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PAH患者69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PAH69例为对象,其中男33例,女37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60.96±11.51)岁,心功能Ⅰ级37例,心功能Ⅱ级33例,6MWD测试患者处于PAH危险分层的低危险,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既往经右心导管诊断明确,诊断符合文献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②经规范靶向药物治疗后病情稳定,无明显临床症状,世界卫生组织(WHO)心功能分级Ⅰ、Ⅱ级。
排除标准:①除PAH外其他类型PH患者;②WHO心功能分级Ⅲ、Ⅳ级等病情严重活动受限的PAH患者;③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及肝肾功能障碍等;④下肢活动障碍、瘫痪等运动困难。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管理,包括运动方法指导、注意事项、定期复查及随访。(1)运动方法:第1天根据病情制定运动方案。第2天,运动前选择适宜步行场所,运动前对自身状况进行评估;热身期:缓慢步行5~15min,放松和伸展肌肉、提高关节活动度和心血管适应性,预防运动诱发的心脏不良事件;运动期:据运动方案的强度、频率、时间和类型进行训练,注意运动强度管控:心率保持在目标范围内;恢复期:缓慢步行5~10min,避免心脏负荷突然增加诱发事件;(2)复查:出院后第1个月末、3个月末到医院进行复查;(3)随访:每月1次按照统一的随访提纲对运动计划进行随访,对执行运动计划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建议,鼓励对发现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增强其运动信心。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Ⅰ期心脏运动康复管理:(1)建管理组,负责患者的疾病评估、制定运动方案、咨询和答疑解惑,运动康复Ⅰ期心脏运动康复管理方案的施行及健康教育,运动训练的指导、监督、管理数据资料;心理治疗焦虑、抑郁;根据病情,给予不同的运动管理方案,制定早期运动康复计划,运动种类、强度、时间及频率;(2)运动指导:据危险分层和心理状态选择适合活动方法,制作运动康复视频、图片循序渐进活动指导,促进患者改变自己行为方式。据6min步行试验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心脏运动康复方案。强度:50%功率=(无氧阈测定功率-功率递增速率×0.75)/2+(极限运动测定功率-功率递增速率×0.75)/2。时间:30min/d,另外进行5min热身运动(无功率负荷)和5min恢复运动(无功率负荷),共计40min。频率:5d/周。心脏运动康复过程中监测血压、脉搏,密切观察变化;(3)运动康复:遵循《中国心血管疾病康复/二级预防临床操作指南2015版》设计心脏康复方案。从被动运动逐渐过度到坐立、床边站立、病房中行走、上下楼梯。运动量控制在:运动强度(靶心率)=静息时心率+(6min最大心率)—静息心率)×80%,基础上增加10~20次/min,以感觉不费力为主。上肢伸屈活动和手臂的收缩和舒张运动10~20次/h,下肢关节运动、足踝背屈、足指背屈10~20次/h。活动后休息20~30min,病房内慢速走动15~20m,2次/d,每次活动后休息20~30min。在病房内活动,中速步行25~50m,2次/d,放松运动。中速步行100~150m,在病房走廊进行,可上下1层楼,2次/d。中速步行
200~400m,可上下2层楼,2次/d。
1.3 观察指标
1.3.1 6min步行试验(6MWT)
在30m长的走廊上,每隔1m设有一标记,同时在折返处进行标记。记录脉搏、血压、呼吸、Borg呼吸困难评分及SaO2,嘱沿走廊尽可能快地行走,鼓励患者,计算6min步行距离。
1.3.2 判定标准
完全依从,遵循指导,偶有抵触行为。不依从:未遵从指导,抵触行为严重。总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
1.3.3 焦虑自评量表(SAS)
含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每个项目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四级,15个正向评分,5个反向评分。分界值是50分,50~59分(轻度);60~69分(中度);≥70分(重度),分值越低,管理越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t或χ2检验行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两组6min步行试验结果对比
心脏运动康复前,两组6min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运动康复后,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比对照组长(P<0.05),两组6min步行距离比较,见表1。
2.2 两组运动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运动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运动依从性比较,见表2。
2.3 两组焦虑SAS评分比较
运动康复前,两组焦虑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康复后,观察组焦虑状态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AS评分比较,见表3。
三、讨论
PAH是一种逐渐进展的疾病,心脏运动康复仍处于起步阶段。运动康复有助于提高运动耐量、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PAH患者进行心脏运动康复可改善运动能力、心肺功能水平、缓解焦虑,提高运动依从性,降低住院天数,减少医疗保健费用,提高生活质量。文献指出心脏运动康复可改善肌肉力量和运动耐量。Ⅰ期心脏运动康复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可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脏运动康复对病情的重要性,教会如何进行运动康复,提高PAH患者运动康复的参与率和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
观察组运动康复后6min步行距离明显比对照组长,提示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且符合实际的心脏运动康复是改善PAH预后的重要保障。运动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肺脏的新陈代谢能促进肺内有害物质的排除,增加血液中含氧量,促进肺功能的恢复,提高身体运动能力。PAH心脏运动康复后,骨骼肌纤维可以由ⅡX型肌纤维转变为更具有氧化代谢能力的Ⅱa型肌纤维,增加Ⅰ型肌纤维,提高PAH的肌肉力量、耐力及肌肉爆发力。通过吸气肌训练能够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改善心功能,降低呼吸阻力;吸气肌训练也能改善吸气肌线粒体浓度,提高吸气肌摄氧量,提高吸气肌力量,呼吸效率,减轻呼吸困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观察组运动依从性97.1%明显高于对照组85.3%,表明通过对PAH进行Ⅰ期心脏运动康复干预,可为其他病种运动训练提供新思路,为未来规范化PAH的运动管理提供参考,有助于临床以更科学有效、简便实用的干预方案改善PAH运动训练的情况,提高PAH的心脏运动康复的积极性
与参与度、促进PAH生活质量的全方位提升。缓解呼吸困
难的程度、减少并发症及焦虑抑郁发生率,提高指导运动康复的规范达标率。
观察组运动康复后S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提示Ⅰ期心脏运动康复应用于PAH安全有效。PAH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有效的引导和调控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负性情绪,可以最大化利用和发挥健康行为。积极有效的沟通,倾听患者的声音,与患者探讨疾病有益的信息,提高对PAH的认知与了解,促使其正确看待运动康复对自身的重要性。稳定、乐观的情绪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抑制皮质醇以及儿茶酚氨释放量,减轻患者心理以及生理应激反应,有助于降低肺动脉压。
根据PAH病情进行1期心脏运动康复,改善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量和运动依从性,提高因心理焦虑等导致的运动康复执行率。通过视频、图片、康复知识宣教、微信消息推送等方法,对PAH进行心脏运动康复指导和督促,增加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疾病危险因素、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略
作者:代芬 ,卞士柱
作者单位:陆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CCU
来源: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22年10月第15卷第5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