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的构建
作者: 刘硕 等 来源:心脏康复网发布时间:2023-03-06

2020年我国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死亡率居于首位,高于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疾病。我国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约3.3亿例,由于对发病前后预防和康复方法等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反复发病和再住院率增加,重复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运重建。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入心脏康复概念,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得到了业界广泛认可,国内相关培训逐渐增多,但培训却缺少系统方案、专业化培训基地以及统一的资格认定标准等,这与我国目前专科护士培养目标不一致,拉大了与国外心脏康复护理发展的差距。因此,本研究结合我国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具体情况,构建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培训方案,明确了学员准入条件、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及考核评价等方面要素,为下一步开展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培训提供具体实施方案。


1、研究方法


1.1 成立课题小组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20年2月—2021年2月,课题小组成员共6人,均从事心血管领域相关工作,包括护理学研究生导师1人、心血管内科护士长2人、心血管内科主管护师2人、护理学研究生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人。课题小组主要进行文献阅读、函询专家的遴选、函询问卷的编制、函询问卷发放与回收、数据整理分析等工作。


1.2 初步构建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内容


参考美国、英国及加拿大等国家专科护士培训课程相关内容,结合我国专科护士培训实际情况,采用文献回顾及半结构化访谈,初步拟定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培训方案。


1.2.1文献回顾


通过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包括Cochrane Library、OVID数据库、Pub Med、Med Line、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医脉通、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等数据库。中文检索词包括:心脏康复、二级预防、护理/护士/专科护士、培训/培养/教育/继续教育、标准/共识/指南,英文检索词包括:cardiac rehabilitation/secondary prevention,nursing/nurse/nurse specialist/nurse clinician/advanced practice nurse、training/education/education nursing/education nursing continuing、guideline/guidance/practice guideline。经过系统检索、筛选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最终纳入指南13篇,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和要素提取,最终形成培训内容初稿。


1.2.2 半结构化访谈


在文献回顾基础上开展半结构化访谈,访谈对象来自北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参与心脏康复工作的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人。访谈提纲:您认为有必要开展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吗?您认为心脏康复专科护士承担什么角色和工作?您认为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培训的目标是什么?您觉得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培训课程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您希望最后的考核评价方式是什么?您对其他安排,比如师资条件、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等方面还有什么建议?对专家意见进行收集和分析,并结合文献回顾内容分析结果,最终形成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初稿。


1.3 专家函询


1.3.1 编制专家函询


问卷专家函询问卷主要包括4部分。①问卷说明:介绍本次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等。②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包括专家年龄、职称、最高学历、主要从事工作等。③专家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④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函询表:包括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准入条件、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考核评价方法等内容,以及对各部分条目的重要性程度评分及各条目修改意见的函询。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对各条目重要性进行评分。专家可在综合考虑后对函询问卷中内容进行修改或删除,并给出修改意见。根据第1轮专家函询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形成第2轮函询问卷,对培训内容三级条目增加权重设置。


1.3.2 确定函询专家


根据德尔菲法要求,如何选取专家对于研究的可靠性、权威性有较大影响。人数以15~20人为宜。本研究对专家的选择制定了严格的遴选标准,确保专家的代表性及权威性。专家遴选标准:①在心血管疾病相关临床医学及护理、护理管理及护理教育等领域有10年及以上工作经验;②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本科及以上学历;③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熟悉本领域的临床、管理及教育知识,能提供比较全面的意见或建议;④愿意参加本研究者。


1.3.3 资料收集方法


通过发送邮件或面对面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专家函询,并按照规定时间予以回复。回收专家问卷后,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重要性均数>3.50分且变异系数<0.25为标准筛选条目,结合专家提出的意见及建议,修改函询表中内容,形成下一轮专家函询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软件及SPSS22.0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采用频数、构成比对专家一般资料进行分析。通过问卷的回收情况描述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表示专家权威程度,变异系数(CV)和肯德尔协调系数(W)表示专家对各条目的认同一致性协调程度,并采用优序图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系数。


2、结果


2.1 专家一般情况


共函询专家17人,2轮专家函询人员相同,专家分别来自北京、天津、南京、武汉、成都、哈尔滨等11所三级甲等医院,专家一般情况见表1。


64016d59c98f4.png


2.2 专家积极系数


共进行了2轮专家函询,均发放专家函询问卷17份,收回17份,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第1轮函询中9名专家提出修改意见,占52.94%,第2轮函询中5名专家提出修改意见,占29.41%。表明专家对本研究较为重视,参与热情较高。


2.3 专家权威程度


2轮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914,0.929,专家判断依据系数(Ca)分别为0.947,0.965,专家熟悉程度系数(Cs)分别为0.882,0.894。说明专家权威程度较高,结果可信。


2.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见表2)



2.5 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培训方案


2轮专家函询后,根据指标筛选原则、专家意见及研究小组成员讨论,对方案内容进行了如下修订:①培训准入条件中将学历要求“本科”改为“本科及以上”,“心内科工作年限”改为“心血管疾病相关科室工作年限”;职称条件“主管护师及以上”修改为“护师及以上”。②培训目标中将“掌握与心脏康复团队配合制定心脏康复五大处方的方法”改为“掌握心脏康复处方的制定原则和解读方法”,“掌握对出院病人的随访方法”改为“掌握对出院病人进行随访管理的方法和内容”。③培训内容增加3个二级条目“心血管常见疾病康复护理”“护理人文”及“护理管理”;修改3个二级条目,将“病情观察与评估”改为“病情资料收集与评估”,“量表评估”和“运动能力


评估”合并为“心脏康复五大处方相关评估方法”,“沟通交流”改为“健康教育”;增加35个三级条目,对新增“心血管常见疾病康复护理”及“康复运动相关知识”下三级条目进行了整合分类。④培训方式及考核评价中将临床实践要求“心脏疾病相关科室及心脏康复门诊”改为“成熟开展心脏康复的病区及心脏康复门诊”;临床带教师资条件中将“医疗专业:心脏康复专科工作年限≥3年”改为“医技专业:心脏康复专科工作年限≥3年”,“护理专业:心内科专科护理工作年限≥5年”改为“护理专业:心脏疾病专科护理工作年限≥5年”。最终形成包含培训准入条件、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考核评价方法的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培训方案。见表3~表6。








3、讨论


3.1 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培训方案


构建的科学性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化访谈方法,提取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培训方案要素,形成培训方案初稿,并通过德尔菲法从培训准入条件、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考核评价方法4个方面,明确了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的核心内容,过程科学严谨,结果可靠。专家的代表性、权威程度以及专家意见一致性等决定了专家函询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所选的17名专家均来自心脏康复相关的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及教学科研领域,工作年限20年以上占64.71%,副高级以上职称占58.82%,具有良好代表性。有研究显示,问卷回收率达到70%以上代表回收达到标准,本研究中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有效率均为100%,2轮专家函询分别有9名、5名专家提出修改意见,专家积极性较高;


2轮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为0.914,0.929,专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最终确立的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培训方案中条目的重要性评分均数均高于3.5分,变异系数均小于0.25,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好。


3.2 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的实践性


心脏病病人心脏康复中术后运动康复是关键。有研究表明,PCI术后运动康复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再住院率以及减少相关功能障碍和情绪异常的心理表现等临床预后。但运动强度大小对心血管功能的预后改善效果不同,一定强度范围内的运动是有益的,而不恰当的运动强度和方式会造成一定的风险,需要护士能够正确判断病人心脏康复过程中各项指标情况以及学会处理突发状况。为此,本研究对心脏康复评估以及康复运动相关课程进行细化,包括运动能力评估技术、正确运动训练方法的学习以及运动相关指征的判断等,使专科护士对病人运动康复有全面了解和掌握。健康行为的改变和健康教育贯穿于心血管预防和康复整个过程,让病人采取良好的健康行为是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基石,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在指定的课程中对病人进行传授,还需要纳入整个过程。心脏康复过程中护士需要对病人实施健康管理,本研究在培训内容中设置“心脏康复护理管理实践”模块,包括病人心脏康复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健康教育技巧、对病人及其家庭成员进行健康宣教的方法及与团队合作进行病人管理的方法等课程内容,以提高专科护士对病人的管理能力。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的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培训方案,为下一步开展培训提供参考依据,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3.3 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内容条目权重分析


合理分配各条目权重是将培训内容所占比重量化的关键。本研究对培训方案内容各条目进行了权重分析,护理实践技能是一级指标中权重值最高的指标,其下属二级条目中病情资料收集与评估、心脏康复五大处方相关评估方法、专科护理操作技能权重分布较均匀,这与心脏康复工作性质有关,评估贯穿整个心脏康复始终,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是专科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在病人整体康复过程中承担着大量工作,熟练掌握实践技能,为病人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对促进心脏康复护理事业发展有积极作用。心脏康复理论知识在一级指标中权重居第2位。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功底是心脏康复专科护士能够在工作中灵活处理护理问题的前提条件,专科护士在学习心血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心脏康复相关知识领域进行学习,包括用药知识、康复运动知识、戒烟知识等内容,这也体现了心脏康复专科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涉及领域广泛。心脏康复护理管理实践权重排第3位,主要考虑护士在对病人健康行为改变方式中发挥的作用,与护理实践技能有所区别。专家认为心脏康复中团队配合以及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宣教也很重要。心脏康复是一项团体任务,掌握良好团队配合方法,才能为病人提供更有效的心脏康复服务。掌握对病人及家属健康教育技巧,可改善病人心脏康复体验感。职业技能提升相关知识权重位居第4位,包括护理人文、护理教学及科研等内容。掌握一定的科研论文撰写技巧及护理教学方法,能够在工作中将所遇到的临床问题进行提炼分析,撰写科研论文,促进护理同行之间互相学习与交流,加强自身发展与职业发展之间的联系。


4、小结


随着医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心脏康复从原来的辅助治疗手段提升至整个诊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护士在心脏康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加强对心脏康复专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从而提高心脏康复护理整体水平。本研究在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进行论证,构建了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对各级条目权重进行设置,结果科学可靠,为开展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培训提供了具体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略

作者:刘硕[1]王玉玲[2]褚倩[3]李瑞珍[3]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九五一医院[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卫勤训练中心[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3]

来源:护理研究2023年2月第37卷第3期(总第719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