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心脏康复认知相关评估工具研究的进展
作者: 王楠楠 等 来源:心脏康复网发布时间:2023-03-17


近年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显著,心血管病发病人数持续增加。现我国心血管患病人数约2.9亿,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心脏康复(CR)作为心血管疾病重要预防和治疗手段,可提高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及死亡率,减少医疗费用,节省社会资源。然而国内外CR均存在知晓率低、参与率低、依从性不足等现象。相关研究指出患者掌握一定风险因素管理、饮食、运动、用药及心理等CR相关知识能更有效地参与CR,提高CR依从性。因此有必要对患者进行CR认知相关方面评估,明确患者知识缺陷及健康教育需求,以患者需求为导向设计有效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高患者对CR认知,促进患者积极参与CR。本文就CR认知相关评估工具进行综诉,以期为医务人员合理选择相关评估工具提供科学依据。


1、CR概述


早期CR侧重于运动对心血管患者的功能恢复,最具有代表性的是20世纪40年代著名心脏病学专家Levine和Lown的经典“椅子疗法”。20世纪70年代CR逐渐发展为院内及院外在严密心电监护下进行CR训练,即Ⅰ、Ⅱ期CR。2007年美国心肺康复协会/美国心脏协会将CR定义为综合协调的长期计划,其内容包括医疗评价、运动处方、纠正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教育、咨询及行为干预。近年来以家庭和社区为主的Ⅲ期CR受到广泛的关注,患者在家中或社区等非临床康复中心进行康复,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状态。CR从单纯关注运动对患者心脏功能恢复的作用发展到用药管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社会咨询、营养、睡眠等多种综合干预措施,健康教育逐渐成为CR中重要的一部分。


2、CR认知需求相关测评工具


2.1 心脏知识测评工具(the Cardiac Knowledge Assess-mentTool,CKAT) 


CKAT为美国学者Rosneck JS于2015年研制,为评估核心CR课程中患者学习目标实现情况而开发的问卷。CKAT是依据美国心脏病学院制定的二级预防和心脏健康生活方式实践指南开发,共有31个条目,包括血压控制、血脂管理、运动、心力衰竭、心血管疾病风险、药物治疗、解剖学和生理学、饮食、糖尿病、中风十大方面。每个问卷条目答案有五个选项,包括正确选项、三个干扰项和不知道。受测者可以快速采用笔答或计算机作答,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研究者在超过3500名参加Ⅱ期CR计划的患者中进行问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分析,其Cronbach'sα系数>0.852,折半系数为0.817。CKAT能够快速有效评估CR患者对康复课程的掌握情况,为临床医生对患者康复课程的设计提供依据。然而其只是单一针对进行Ⅱ期CR患者课程设计的知识测试问卷,并不能准确地反映患者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缺乏心理及社会适应相关方面知识的测评,因此具有一定局限性。


2.2 冠心病教育问卷(coronary artery diseaseeducation questionnaire,CADE-Q)


2.2.1 葡萄牙语版本CADE-Q:


加拿大学者GhisiGL于2010年研制葡萄牙语版本CADE-Q,用来评估巴西冠心病患者对CR计划的认知。CADE-Q量表有19个条目,包括疾病相关知识、疾病诊断与药物治疗、危险因素控制和生活方式管理、体育锻炼4个维度。该量表总Cronbach'sα系数为0.68,重测信度为0.783。每个条目有四个选项,完全正确=3;不完全正确=1;不正确=0;不知道=0。量表最高分为57分,得分越高患者对CR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越好。这种评分构建可以真实反映出患者对CR知识掌握程度,发现患者在CR过程中存在知识的缺陷。但该量表只针对冠心病CR患者进行测评,对其它参与CR的患者使用有效性不得而知。而且葡萄牙语版本CADE-Q量表评估内容不够全面,缺乏对CR患者营养和心理社会健康相关知识测评。


2.2.2 英文CADE-Q:


随后GhisiGL等于2012年将葡萄牙语版本CADE-Q量表引入加拿大,翻译为英文版本CADE-Q量表。英文版本的CADE-Q量表对原量表的11个条目进行了修改和文化调适,评分和条目数没有改变。由原来的4个维度调整为5个维度,分别为体育锻炼、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和药物、症状的预测和识别、危险因素预防。由于对维度调整及更深入的专家函询使该量表相比原量表具有更好信度及效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09,重测信度为0.846。因此英文版CADE-Q量表被国外学者翻译为不同语言版本,并广泛应用于CR患者认知水平测量和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但其缺乏考虑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CR患者知识掌握特点,对此类患者评估缺乏准确性,而且不适用于除冠心病外其他参与CR的患者。


2.2.3 英文版冠状动脉疾病教育问卷(CADE-QII):


随着CR重心由单纯康复锻炼变为全面二级预防,GhisiGL等再次将CADE-Q量表完善为CADE-QII,增加了对患者营养和心理社会健康等方面的测评。CADE-QII由31个条目,医疗知识、风险因素、锻炼、营养和心理社会风险5个维度组成,其Cronbach'sα系数为0.91。研究发现CR患者锻炼和医疗知识的认识显著高于风险因素、营养和社会心理风险。因此增加对CR患者营养和社会心理风险相关知识的测评对CR患者健康教育全面性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该量表构建时考虑到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知识特点,也适用于参加CR的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患者,与CADE-Q相比CADE-QII适用范围更广、内容更全面。然而开发该工具时其受测对象多为受过高等教育CR参与者。因此在教育程度上该样本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低教育水平CR患者评估效果有待进一步证实。


2.3心脏病知识综合问卷(a Comprehensive Heart Disease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该问卷由美国学者Bergman HE研制用于测试成人心脏病综合知识水平。研究者基于疾病行为自我调节模型,通过文献回顾从16个现有成熟量表中提取85个条目,经过专家评析、量表初版本的预测试及大样本因子分析最终确定问卷30个条目,包括饮食知识、流行病学、医学信息、危险因素和心脏病发作症状五大方面。问卷条目答案为0=不正确或我不知道,1=正确,Cronbach'sα系数为0.73。该问卷普适性较好,可用于多数成人心脏知识水平测试,发现个人层面的知识差距,为健康教育领域中心血管病预防提供个性化干预支持。但问卷开发时的受测对象为606名城市本科生,他们心脏病相关知识掌握比老年人相对不足。后续研究者使用平均年龄57岁的老年人进行队列比较研究,发现受试者年龄和测试分数之间存在负相关,由此可见该问卷编制时选择的受测对象科学性不足。而且该问卷开发时忽略种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因而不能区分不同种族群体之间知识水平的差异。该问卷因缺乏对冠心病风险调整和疾病知识管理等方面特异性的测试,故未能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测试中广泛应用。


2.4 女性冠心病知识问卷(Coronary heart disease knowl-edge tool for women)


此问卷是澳大利亚学者ThanavaroJL于2010年研制的,主要基于彭德的健康促进模型,用于测试女性冠心病患者健康知识水平。该问卷有25个条目,包括女性健康常识认知、与心脏病相关的行为及沟通、心脏病预防行为的认知三个方面。每个条目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最佳答案。答对记1分,答错0分,得分越高表示对冠心病知识了解越多。该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4,重测信度系数为0.70,是针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特点所设计的测评工具,条目使用易于女性理解的语言来描述,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女性冠心病知识水平。研究者用该问卷测试所得的女性冠心病知识显著高于冠心病知识工具测得的结果,同时发现女性患者冠心病知识水平低,缺乏关于更年期、激素治疗或适度饮酒对冠心病影响的相关知识。由此可见准确评估女性冠心病知识水平是必要的,是提高女性患者冠心病知识水平、采取健康行为的前提。然而该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仅为94,因此该问卷的信效度需要在女性群体中进行大样本验证。


2.5 心脏病病人学习需求量表(Cardiac Patients Learning Needs Inventory,CPLNI)


英国学者GerardPS于1984年开发了CPLNI,以评估心脏病患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该量表共有43个条目,包括病房环境、解剖生理学、心理因素、风险因素、药物相关信息、饮食相关信息、躯体活动和其他共8个维度。量表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完全不重要=1,不重要=2,中等重要=3,重要=4,非常重要=5,根据每个维度的平均得分评估患者的学习需求,分数越高,需求越多且越重要。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5,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7~0.85。CPLNI能够全面地评估心脏病患者学习需求,在美国、英国、巴西、伊朗、中国等地区广泛用于心脏病患者学习需求评估。近期一项对心脏病患者、医生、护士及患者家属的学习需求评估的研究发现,患者最重视的学习需求是药物相关信息。而医生、护士和患者家属认为最重要的学习需求是关于危险因素的信息。因此医务人员所制定的健康教育干预计划并不一定能满足患者学习需求,所以在健康教育前应用该量表明确患者学习需求是有必要的。我国学者杜若飞对CPLNI进行汉化及文化调适后,其成为适合我国心脏病患者的学习需求评估工具。中文版CPLNI由原来的8个维度调整为6个维度,包括准确评估冠心病患者身体健康需求、心理健康需求、获得知识信息需求、保证安全预防复发需求、对医疗护理需求和支持性需求。研究者未删减条目,为了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将第3个条目中的“静脉注射管道”调整为“静脉留置针”,第31个条目中“如何使推荐的饮食适应我的生活习惯”调整为“如何使日常饮食既符合推荐标准又符合我的生活习惯”。该量表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CVI)值为0.845~1.000,总量表的CVI值为0.926,总量表及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均>0.8,证明了中文版CPLNI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由于该研究样本文化水平偏低,研究对象不能准确认识自己真正的需求,致使量表的敏感度下降,即出现了天花板效应。因此中文版CPLNI测量有效性需要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验证。


3、小结


长时间患有心血管病的患者终末期易引发慢性心力衰竭,由于心室长期压力过大或容量负荷致使心肌收缩无力不能维持心排出量。临床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多以药物或手术治疗为主,但效果不佳且预后较差,患者会时常出现反复入院的现象,同时还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严重负担。近年来运动康复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氧运动对改善患者心功能与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起到积极作用,是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据研究显示,运动康复干预可以减少患者再住院的几率,同时降低患者死亡率。心力衰竭的发生是由于大量氧自由基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肌细胞,致使心肌细胞凋亡,同时造成心室重构与心肌纤维化。目前发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与抗氧化治疗较为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是有氧运动,通过本次研究1年的随访发现,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康复组生活质量评分(41.16±4.3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29±5.3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LVESD、LVEDD均小于本组干预前,LVEF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康复组LVESD(34.26±2.52)mm、LVEDD(47.27±3.79)mm小于对照组的(43.18±2.36)、(55.01±3.41)mm,LVEF(53.17±4.86)%高于对照组的(46.05±3.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运动康复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恢复、远期心功能指标与生活质量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心脏运动康复干预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指标,对患者日后生活及运动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