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据调查,2000年我国35~74岁人群CHF患病率为0.9%,每年新发CHF患者约50万例,现有CHF患者约450万,发病率及患病率随年龄显著增加。近些年,多项循证研究证明了运动康复可改善CHF患者的心肺功能及心理状况,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风险。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alogy,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及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均推荐对稳定期CHF患者开展运动康复锻炼。目前,我国CHF患者运动康复正处于发展阶段,如何发挥中医传统运动康复的优势是国内运动康复领域关注的重点。八段锦作为一种传统中医康复运动方式,属于有氧运动范畴,具有简便易学、运动量适中等特征。现将八段锦在CHF患者康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CHF患者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八段锦的中医内涵
1.1 坐式八段锦和立式八段锦
八段锦文字记载首见于北宋时期,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有立式和坐式之分。立式八段锦由“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八式动作组成,侧重肢体运动,与坐式八段锦相比,动作简单易行,功效显著,早已作为预防或治疗为目的而在群众中广为流传。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创的八段锦是目前临床研究最常用的版本。
坐式八段锦又称十二段锦,是一套按照头颈肩、背、腰、上肢、下肢和胸腹部顺序进行全身性锻炼的功法,整个过程注重凝神行气,呼吸缓慢悠长。据文献报道,坐式八段锦锻炼能增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通气率从而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此外,长期规律的练习可改善高龄衰弱患者整体衰弱状态,尤其是心理衰弱、社会衰弱方面,也可有效缓解其疲乏程度。但在稳定期心衰患者中应用坐式八段锦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
1.2 八段锦对CHF患者影响的中医作用机制
中医认为CHF多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日久耗损气血津液,阴阳虚衰,脏腑功能失调,心失营运所致。病位在心,涉及五脏,属本虚标实。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发展,症候由气虚→气阴虚→阳虚方向转化。虚证多以气虚、阳虚为主,常兼见痰饮证,治疗及施护原则以“益气温阳,化痰活血利水”为主。
从扶阳理论的角度,“阳为生之本”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阳统乎阴”,阳对于阴有化生、主导和统摄的作用。因此,扶助阳气对治疗疾病、保持健康至关重要。《黄帝内经》有云:“静则生阴,动则生阳。阳虚动之,阴虚静之”。适度运动能激发身体阳气,而阳气的生发有助于心脉的鼓动,心主血脉,心阳得以充足,则津血通源,达到促进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康复的效果。八段锦锻炼注重动静结合,调身、调心、调息,在身体运动的基础上运行了体内的气机,同时可通过入静达到减轻心理压力、调整精神情志的效果。因此,扶阳效果更佳。
八段锦的运动方式体现中医理论,经络经筋理论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分析传统八段锦的疗效机制多从经络角度论述。经络通畅,气血才能正常运行。双上肢的升降带动膈肌运动,调节三焦气血;手臂的屈伸刺激手三阳、三阴经,达到畅通心肺经络的目的;躯干的旋转、俯仰刺激大椎穴、督脉,腹部、胁肋部经络及背部俞穴等,以防治五劳七伤,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及腰背部肌肉也有良性刺激作用;下肢运动可刺激足三阳、三阴经,以调理脾胃,疏肝利胆。马英等又从整体、脏腑、阴阳、五行的角度探讨了八段锦中医养生原理。邓铁涛教授在传统八段锦基础上进行改编,并从五脏相关理论分析改编后八段锦与五脏的关系。代金刚等分析八段锦每一式动作与脏腑相关的联系、相应的功理与功用及可以缓解的症状,通过练习,三焦、肺、脾胃、肝胆、心肾等脏腑都得到相应的调理,通畅三焦,调和呼吸,充沛心气,促进脾胃运化,从而增强了水谷精微的化生,保证了气血生化之源。
2、八段锦在CHF中的应用效果
2.1 降低危险因素
各种心脏疾病终末阶段均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冠心病为病因之首,其次为高血压病。此外,糖尿病、肥胖和病毒感染也是心衰的危险因素。俞婷婷等在八段锦对糖尿病患者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中提出八段锦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同时还降低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八段锦对中老年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病也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降压效果无性别差异,这与上海体育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Meta分析结果一致:中国传统运动方式如八段锦能够降低心血管病人的血压及血脂水平,对心力衰竭症状的缓解,及体力和情绪亦有改善作用。邱文梅等]对156例老年患者进行24周后的八段锦运动干预,发现其能增强免疫力、提高抗氧化能力,从而降低感染概率,避免诱发或加重心衰。
2.2 影响心室重塑
八段锦能改善心功能Ⅰ~Ⅲ级稳定期CHF患者的心功能状态,主要体现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利钠肽(BNP)或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等。于美丽]将改良版八段锦应用于109例冠心病心功能Ⅰ级、Ⅱ级CHF患者,采用45min/次,2~3次/周,持续12周的运动方案,结果提示改良版八段锦可改善患者的中医主要症状,提高心肺功能,同时对心脏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及其平衡性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对LVEF及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改善作用不明显。熊向晖等将八段锦应用于60例心功能Ⅱ级、Ⅲ级的冠心病CHF患者,经12周研究对比,八段锦运动能明显改善患者LVEF,降低12周内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但血浆NT-proBNP水平改善不显著。陈莎莎在40例心功能Ⅱ级、Ⅲ级的CHF患者中应用八段锦,研究显示八段锦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浆BNP水平,但对于LVEF的改善效果不明显。考虑到运动试验多在医院进行,纳入研究的群体以心功能Ⅱ~Ⅲ级患者为主,平均年龄跨度较大且男性居多,以及患者基础疾病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功能指标的评判。2019年,一项荟萃分析评价八段锦作为标准治疗的辅助治疗可改善CHF患者的LVEF。
2.3 改善运动耐量
CHF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运动耐量下降。心肺运动试验(CPET)是测定运动耐量的金标准,以往的研究主要通过6min步行试验(6MWT)进行评估。由于研究纳入样本量普遍偏小,且多为短期训练,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八段锦在改善CHF患者6MWT方面,效果未见明显优势。汤慧敏基于6MWT和CPET评价八段锦运动辅助治疗心功能Ⅱ级、Ⅲ级CHF患者的应用效果,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经12周运动训练后,患者在6MWT及无氧阈值水平时的代谢当量(MetAT)、公斤摄氧量(VO2/KgAT)及无氧阈功率(WAT)均有明显提高。
2.4 提高生活质量
大多数CHF患者由于日常活动能力受限,病情反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状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坚持八段锦锻炼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心脏负荷,从而使气短等症状得以改善,同时还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促进睡眠,对CHF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CHEN等对80例心功能Ⅰ级、Ⅱ级CHF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指导试验组患者坚持12周的八段锦锻炼,研究结果提示,八段锦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疲劳程度和生活质量。同时,八段锦运动能够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更好地管理康复过程。
3、八段锦在CHF患者中的运动特点
3.1 适宜人群
根据已有的研究,立式八段锦应用于心功能Ⅰ~Ⅲ级的稳定期CHF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心血管事件未见报道,这与运动前充分评估、合理制定运动强度及适当监测有关。高敏等检索和分析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的相关证据,认为在患者可耐受且保证安全性的情况下,部分心功能Ⅳ级的患者可进行运动锻炼,但具体人群的确定、运动方案的实施和安全性还需更多的研究证实。陆海林认为,坐式八段锦可能为心功能Ⅳ级的稳定期CHF患者提供潜在的好处,但康复效果目前还没有经过严格的测试。
3.2 运动类型
LIN等通过CPET在健康人群比较立式八段锦和坐式八段锦的运动学特征,立式八段锦组的肺气体交换效率高于坐式八段锦组,以代谢当量为衡量标准,立式八段锦的运动强度能达到与快走和踏车运动相同的水平,坐式八段锦的强度相当于慢走和坐着锻炼,而以通气阈值为评价指标,立式八段锦和坐式八段锦运动强度明显低于踏车运动,研究团队对运动开始及第2、4、6、8组的运动节点进行了强度监测,结果显示,运动强度呈现有规律地波动。因此,可以认为八段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中等强度间歇有氧训练。目前中等强度有氧训练被公认为是CHF患者最安全有效的运动方式,间歇性锻炼则有助于左心室功能的稳定。
3.3 运动周期与频率
在八段锦运动的临床应用研究中,运动持续时间和频率各有不同,大多数研究为35min/次,1~2次/d,3~5d/周,持续18周,这可能与患者的运动功能、疾病进展情况及运动强度设定有关。八段锦锻炼时长在1个月左右能提高CHF患者的生活质量,3个月左右能有效改善LEVF。一项研究显示,心功能Ⅰ级、Ⅱ级CHF患者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八段锦,将训练时间延长至1年,并根据心功能情况进行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训练,不仅能改善心功能,增加6WMT,而且可显著降低BNP水平,降低患者1年内再住院率。WILLENH等将162名CHF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和非运动组,在为期4个月的运动训练计划终止半年后,重新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症状和日常运动情况,与基线相比,运动训练计划终止后6个月没有获得明显的改变,运动组在生活质量方面有微不足道的改善,且6个月后患者活动频率显著减少。显然,运动训练必须坚持才能产生持续的益处。而证据显示CHF患者在太极拳和八段锦练习中具有较高的依从性。
3.4 运动强度与能量消耗
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制定科学化和量化的核心,需采取合适的监测指标判断运动强度。设定运动强度的监测指标主要包括心率、峰值摄氧量(peakVO2)、无氧阈值(AT)、Borg自感劳累分级评分等。以心率为标准时确定运动强度时,传统运动目标心率是最大预测心率(HRmax)的65%~75%,由于部分CHF患者存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或其他影响心率的药物的情形,为患者安全考虑,国内指南建议为CHF患者启动以运动为基础的康复计划时,运动强度从50%~60%HRmax开始。张晓曼等检索并总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氧运动方案的最佳证据,推荐CHF患者应根据CPET结果设定运动强度,运动强度从最大摄氧量(VO2max)的40%~50%开始,对于无条件完成CPET者可根据患者情况采用6MWT或运动平板试验。CHEN等纳入20名心功能Ⅱ级、Ⅲ级的慢性心衰患者,测量患者八段锦运动期间的强度水平和心肺反应,与最大运动能力的CPET数据对比,VO2为最大摄氧量(VO2max)的44%,HR可达最大预测心率(HRmax)的67%。因此,建议部分CHF患者可在运动初期开展八段锦训练,或在高强度有氧运动间歇期进行。在八段锦运动过程中,患者还可通过调整姿势,如半蹲姿势的高度,来改变强度水平,有利于增加自身的运动耐受性。研究者同样发现患者peakVO2每提高1mL/kg/min,总能量消耗增加80kcal/kg,八段锦运动平均每9min能量消耗23.3kcal,这为CHF患者制定个性化、标准化的运动处方提供了思路和依据。但研究纳入患者群体平均年龄为65岁,以男性为主,结果的可推广性未来需要更多的样本量来证实。
4、总结
八段锦能改善心功能Ⅰ~Ⅲ级稳定期CHF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诱发或加重CHF的危险因素,减少再住院事件的发生,是安全有效、强度适宜的有氧运动。可根据CHF患者的实际情况,将八段锦作为常规药物疗法的辅助措施或作为常规锻炼的替代品,尤其是在家庭环境中。然而,八段锦对不同辨证分型CHF患者的应用效果,坐式八段锦是否适合心功能Ⅳ级的CHF患者,以及在Ⅰ~Ⅲ级稳定期CHF患者群体中,如何组合八段锦的运动时间、频率和强度使临床获益最大化,目前尚缺乏有效证据。现有的大多数文献报道了八段锦作为一个整体在CHF患者中应用的特点和益处,而根据中医理论,八段锦的每一组动作都被认为是不同的。基于运动水平上的具体比较可能有助于揭示八段锦各式动作的益处,并有助于探索其在CHF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