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多元运动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衰弱 状态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 项琳 等 来源:心脏康复网发布时间:2023-06-16


我国是心血管疾病高发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心血管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衰弱为老年心血管疾病常见合并症,具体表现为机体脆弱性增加,稳态性能下降。衰弱与机体老化密切相关,由于老年人生理储备能力下降,发生跌倒、骨折、失能等情况的概率增加,不良结局概率较高,甚至会导致死亡,因此,通过评估患者衰弱状态,能有效预测患者未来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有助于临床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研究指出,住院老年患者衰弱前期发生率为16%~94%,衰弱发生率在38%~48%,严重危害老年患者生命健康。亚太地区衰弱管理指南建议中指出,针对老年人,有必要实施循序渐进地改善患者身体状态的干预方案,但是目前,与衰弱相关的运动干预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比较大的争议,且研究资料、内容较少。因此本研究根据衰弱管理指南为老年心血管患者制订多元性的运动干预措施,旨在改善患者衰弱状态,降低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年龄大于60岁;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对心血管疾病诊断标准;意识清楚,能正常沟通;患者经Tiburg衰弱量表测试处于衰弱期;入组时无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愿意积极配合。排除条件:合并严重认知障碍、听力障碍、阿尔茨海默病或精神障碍疾病;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肝肾功能损害疾病;合并各种疾病终末期。


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61~82岁,平均68.59±3.12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8例,Ⅱ级17例;文化程度:初中或以下15例,高中/中专18例,大专或以上12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61~83岁,平均68.78±3.52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6例,Ⅱ级19例;文化程度:初中或以下16例,高中/中专19例,大专或以上10例。两组以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了解患者药物疗效及用药不良反应;开展心理护理,通过语言给予患者安慰和支持;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如安全管理、皮肤护理,预防跌倒、烫伤、压力性损伤等;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管理的方法,鼓励其进行自我照护,如吃饭、穿衣等。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元运动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2.1 运动内容


(1)肌力训练:①坐姿提踵。患者坐在坐姿提踵器械上,将脚趾放在器械底部的横杠上,将膝盖靠在靠垫的下面顶住;尽可能地下放足跟,越低越好,让小腿肌肉得到最大程度的拉伸;顶住靠垫,以脚趾作为支撑将重量向上顶起,直到小腿得到充分的收缩,然后下放,如此反复。②坐姿抬小腿。患者直接坐于练习垫上;弯曲一条腿的膝盖,将一条腿的脚放于地板上,稳定躯干;伸直另一条腿,绷直脚踝;使用一条练习带、毛巾或者手,如果可以的话,将脚趾拉向自己,保持10~20s,然后换另一边。③绷足尖运动。两脚并立,两臂自然下垂,首先左脚腿伸直朝脚尖方向前滑一步,接着左脚提踵,右脚伸直并朝足尖方向前滑一步,反复交替进行。④站姿抬小腿。挺胸收腹,腰背平直;保持臀部持续紧张;腿部放下速度缓慢。⑤踮脚尖运动。小腿持续紧张,在最高点停留顶峰收缩。


(2)有氧训练,健步走:患者行走时抬头、挺胸、收腹,肘关节随步速加快而自然弯曲,以肩关节为轴前后摆臂,脚跟着地,过渡至前掌,再推离地面,一气呵成,行走时呼吸深而均匀,上下肢协调运动。


(3)平衡训练:①太极拳。患者练习太极拳8式,练习时患者根在脚,发于脚,主宰在腰,形于手指。②直线行走。患者行走时,上身保持站立的标准姿势,挺胸收腹,腰背笔直,两臂以身体为中心,前后自然摆动。③单腿直立。开始时采用站立姿势,右脚微微抬离地面,目视前方,右臂置于身前,开始练习,弯曲臀部,随之降低躯干,保持双腿微屈。不要转动背部。将左腿向后伸展来维持平衡,用右手去抓左脚。在停顿后,慢慢回到起始姿势,在换另一边重复以上动作前,重复动作至推荐的重复次数。


1.2.2.2 运动强度


应用主观疲劳程度Borg评分量表评定运动强度,达到11~14分为最佳。每2周进行1次强度调整,医护人员每2周为患者进行1次肌力测试和躯体功能测试,如果肌力提升,躯体功能提升,可适当增加运动强度。反之,如果肌力水平下降,躯体功能下降,则要适当降低运动强度,运动量以每周累计的总时间为参考指标。


1.2.2.3 运动时间与频率


肌力和平衡训练以完成规定次数为标准,运动时间在20~30min。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患病概率较大,可以进行少量多次的累积活动,有氧运动每周总时间达到120~150min则为运动达标,肌力和平衡训练每周累积时间达到100~120min为达标。运动干预共持续3个月。


1.3 观察指标


由2名经统一培训的责任护士负责评价和收集两组患者入组时及干预3个月结束时以下指标。


(1)衰弱评分:采用Tilburg衰弱量表评估衰弱情况,量表包括躯体、心理及社交3个维度,共1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0~1分计分,总评分0~15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衰弱情况越严重。


(2)认知功能:采用认知状态评价量表(MMSE)进行评价,量表包括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等维度,总评分0~30分,>27分说明患者认知正常。


(3)平衡能力:采用平衡步态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共包含14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0~4分,总评分0~56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平衡能力越强。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生活指数进行评价,量表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0~10分,总评分0~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越高。


(5)生活质量:采用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CQQ)进行评价,量表包括患者病情、体力状况、一般生活功能、医疗状况、社会心理状况及工作状况6个维度,每个维度转化为标准评分0~100分,评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6)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卒中。


(7)再入院是指患者出院后由于心脏不适而需要再次住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衰弱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衰弱3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衰弱3个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干预前后两组运动功能相关指标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日常生活功能评分、MMSE评分及平衡步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MSE评分、平衡步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3 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病情、体力状况、一般生活功能、医疗状况、社会心理状况及工作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情、体力状况、一般生活功能、医疗状况、社会心理状况及工作状况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再住院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患者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3.1 多元运动干预可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衰弱状态


“衰弱循环”理论指出,当肌肉质量减少、肌力下降时,机体功能也会随之下降,能量失调和肌少症是引发衰弱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针对衰弱的主要干预方式为运动锻炼,期间还需要配合营养补充。但是针对衰弱的运动锻炼方式、时间、频率以及运动强度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研究指出,运动频率应该以每周3~5次为宜,干预时间至少为10周。本研究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多元运动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衰弱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多元运动干预可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衰弱状态。这是因为,多元运动结合了老年人的实际功能状态,为衰弱患者制定了循序渐进的多元化运动模式,这种方式有效改善了老年患者的肌力水平,使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增加,促进了肌蛋白合成,改善了老年患者肌肉力量薄弱的情况,促进了衰弱症状的改善。


3.2 多元运动干预可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功能


由于骨骼肌肉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功能下降,衰弱人群会出现步速缓慢、步态不稳等躯体症状,因此,步速和起立行走计时测验(TUGT)是评估衰弱老年人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制订多元运动方案,运动内容包括力量、平衡训练及有氧运动等,具有内容简单、方便的特点,容易被患者所学习和接受。其中,力量训练的作用是提高个体的肌力水平,平衡训练的作用是能够增加机体灵活性,有氧运动能增加机体耗氧量和肌耐力,促进机体功能改善。研究指出,多元运动有效改善了老年人的下肢肌力和平衡能力。而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经过3个月的多元运动后,观察组平衡步态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吴梦余等研究一致,说明多元运动干预有效性好于常规护理模式。宋晓月指出,很多参与运动锻炼的衰弱患者对运动的依从性都比较低,多元化运动方案能够提高患者的锻炼依从性,从而巩固各项运动锻炼的效果,促进机体功能改善。


3.3 多元运动干预可降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再入院率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出院后仍可能由于危险因素得不到有效控制而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心脏事件,从而影响患者远期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多元运动干预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有利于患者预后。分析可能由于多元运动干预通过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平衡步态、认知功能及精神心理等方面进行评估,并针对具体细节给予护理,从而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及精神状况,因此有利于患者病情转归及预后,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3.4 多元运动干预可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


积极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是护理干预的最终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这与郭金花等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多元运动干预可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可能由于多元运动干预为患者设计了运动方案、运动强度、运动频率,确保患者对运动方案耐受,提高了患者参与运动锻炼的积极性,从而改善患者肌肉力量及心功能,减轻患者躯体症状,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小结


针对老年衰弱症患者开展多元运动干预可促进其步速和机体功能状态改善,缓解老年人的衰弱症状,预防住院老年人发生跌倒、骨折等意外情况,对于保证患者的健康与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多元化运动干预模式的运动方法简单,容易被老年患者所认可和依从。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是所选择对象具有局限性,纳入对象均为同一所医院,样本数量较少,取样范围狭窄,导致研究结果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扩大样本的范围和数量,开展不同病区老年心血管衰弱人群的临床研究,旨在促进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身体健康。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