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老年患者居家心脏康复生活空间的研究进展
作者: 张美美 等 来源:心脏康复网发布时间:2023-06-30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我国现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约2.9亿,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居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且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病死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血管疾病的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心脏康复可降低心肌梗死后患者全因病死率8%-35%和心血管疾病病死率7%~37%。虽然心脏康复有重大益处,但是多数心脏康复都是基于康复中心的心脏康复,其参与性和依从性非常低。居家心脏康复(home-based cardiac rehabilitation,HBCR)是一种新的治疗策略,一项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指出,HBCR和基于康复中心的心脏康复在改善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或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结局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方面同样有效。环境和个人因素都会影响老年患者的活动能力,老年患者所处的生活环境被纳入到生活空间的范畴。生活空间是指某个时间段内个体的移动范围,是反映运动的重要指标。生活空间受限会增加跌倒以及衰弱的发生率,此外还可以预测老年患者的死亡率、再入院率。生活空间可以反馈出患者身、心、社会多方面的情况,能够预测和全面评估患者心脏康复情况。本文从生活空间的概念、评估工具及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现状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生活空间在我国HBCR的推广提供依据,为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HBCR提供参考。


一、 生活空间的概念


生活空间是May等于1985年首次提出,是指个人在24h内经过的区域,包括以生活住所(卧室)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同心空间,是一项对居家老年患者活动能力的测量。2001年,Parker等在May的基础上指出,生活空间是个人在环境中有目的地移动、扩充的生活空间的范围。2008年,Xue等在以往研究者的基础上增加了移动的频率,完善了生活空间的概念。2014年我国学者季梦婷等首次将生活空间这一理念引入我国,并对社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空间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多项研究均指出,老年患者生活空间受限会导致残疾、认知能力下降、丧失独立性W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日常生活活动、日常生活工具活动和行走能力等传统措施都侧重于单个特定活动,而非捕捉老年患者活动能力的完整连续性。生活空间从日常生活中习惯性流动性表现的行为角度更为全面地反映个人实际生活中的躯体、心理、社会等因素顷,已成为补充和替代传统测量老年患者身体功能与移动能力的新方法。


二、 生活空间的评估工具


1. 生活空间日记(Life-SpaceDiary,LSD):


其由May等于1985编制而成,是第一个生活空间评估工具。针对社区老年人,其将生活空间分为5个同心区域,即卧室、房子、花园/操场/住宅周围、住宅所在的街区、交通可及的区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1个月内的实际生活空间,得分方式是外出天数除以实验天数乘以100(0~100分)。生活空间日记的记录方式和数据的收集比较复杂,并没有在后续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为评估老年人的行动能力提供了框架基础。


2. 养老院生活空间直径(Nursing Home Life-Space Diameter,NHLSD):


1990年,Tinetti和Ginter开发了养老院室内生活空间的测评工具,该工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0.992)和评价者信度(0.951)。NHLSD分为4个区域,分别为房间内、病区内、养老院内及养老院外。护理人员根据老年患者2周内在每个区域内移动的频率、是/否独立活动进行评分,分值为0~50分,分别表示卧床至每天离开养老院。但因护理人员无法随时监测老年患者行动轨迹,其评估的准确性会受到影响。


3. 生活空间问卷(Life-Space Questionnaire,LSQ):


其是Stalvey等于1999年在May等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改编,适用于社区老年患者行动轨迹的评价。该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其重测信度系数为0.80。LSQ由9个条目组成,增加了生命空间的顺序步骤。询问老年患者在过去3d内是否去过卧室以外的房间、家门外、紧挨着家外面的区域、住宅以外社区内其他地方、城镇内其他社区、城镇外、外市、外省(州)、国外,回答选项为是/否,其中“是”得分为1分,“否”得分为0分,分值为0~9分,得分N5分则被认为生活空间不受限。LSQ反映了个人移动的区域数量,但缺乏移动的频率和独立性。


4. 生命空间评估量表(Life-Space Assessment,LSA):


其由Baker等于2003年在LSQ的基础上编制,针对社区老年患者,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量表,其重测信度系数为0.86,有较好的效度和稳定性。该量表根据出行所需的活动范围、频率以及独立性评估前4周的生活空间移动范围,分为5个级别(1~5分),分别为家中卧室外、家外公寓内、公寓外小区内、本街道/镇的其他小区、本市的任何街道/镇;活动频率每周少于1次=1分,每周1~3次=2分,每周4~6次=3分,每天=4分;活动的独立性为他人帮助=1分,仅使用辅助设备=1.5分,无帮助=2分;综合得分是通过生活空间的级别、频率以及活动的独立性相乘。LSA得分为0~120分,分别表示完全限制在房间内至每天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出城,得分越高反映移动性越大。LSA评估内容全面,包含活动的范围、频率、独立性多个维度,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2015年Ji等对其进行汉化并在社区老年患者中进行信效度检验,重测信度系数为0.76。


5. 居家生活空间(Life-SpaceatHome,LSH):


2013年,其由Hashidate等在NHLSD基础上针对户外活动有困难的老年患者编制,有较好的重测信度(0.89)和评价者信度(0.80)。该工具评估前1周内,在有或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从卧室移动到家中4个目的地(入口、餐厅、浴室和厕所)的距离和频率,其得分方式同LSA,但并未设置上线分数。LSH反映了室内生活空间活动能力,能够较好地反映老年患者的生活活动困难和适应性。


6. 生活空间其他评估工具:


(1)认知障碍患者的生活空间(Life-Space Assessment for Person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LSA-CI)。其是由Ullrich等m1于2019年在LSA的基础上针对认知智障患者开发,重测信度系数为0.91,敏感性为0.8;评估期从4周减少到1周,通过参考日常事务和突出标志性事件(如吃饭、每日/每周习惯、特殊事件如访问、庆祝和总结信息)进行评估。(2)制度化环境下的生活空间评估(Life-Space Assessment for Institutionalized Settings,LSA-IS)。该量表是Hauer等⑵]于2020年专门为在机构环境中(住院、养老机构)的虚弱、慢性病人员开发,重测信度系数为0.806。该工具评估老年患者前1d的运动空间范围、运动频率和独立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能够更客观地计算个体移动的距离、步态速度和离家时间,更精确地测量个体生活空间的变化。生活空间的测评工具主要集中在对老年患者生活活动轨迹的评定,目前只有LSA被汉化。目前关于生活空间的评价方法众多,但敏感性和适应性欠佳,且中文版本较少,未在中国社区老年患者群体中普遍应用,提示未来研究应重视测评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建立适合我国本土环境下HBCR患者生活空间的评价工具。


三、生活空间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1. 生活空间对老年患者再入院及死亡风险的预测作用:


心力衰竭患者往往会感觉到精神和身体的疲乏,这可能会导致其在进行社交活动时受到限制。2015年,Lo等对社区居住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8.5年的随访,指出生活空间是该类人群接下来6个月内急诊就诊或住院风险增加的有用指标。Fathi等在2017年对346例住院期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LSA评估,得出住院治疗前生活空间受限与90d内的再住院、死亡以及出院后90d内的急诊就诊相关。2017年,Kennedy等对社区老年患者进行为期8.5年的随访,得出生活空间的变化与随后6个月的死亡风险相关。心力衰竭给患者家庭和卫生保健系统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心脏康复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反复住院次数。《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居家康复专家共识》指出,经过医务人员评估后,低危患者可直接参与HBCR。生活空间可以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用来评估老年患者HBCR的风险,通过对居家老年患者活动能力的评估,根据心力衰竭患者的偏好提供以家庭为基础的心脏康复,同时以定期电话或家访的形式提供保健监督,减少可避免的急诊、住院,甚至死亡。


2. 生活空间对老年患者运动能力的预测作用:


2020年,Nait。等3〕通过收集22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患者生活空间、心力衰竭评分(3C-心力衰竭评分)的数据及运动功能等资料,发现入院时的心力衰竭评分可以预测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生活空间。2021年来自日本的一项横断面研究显示,生活空间与运动能力相关,同时身体和社会因素影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空间活动的范围京]。HBCR通过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睡眠处方、风险因素管理(吸烟、血脂、血压、体重、糖尿病)对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其中运动处方是心脏康复的核心,能够实现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全面康复的管理'知。老年患者的活动能力是积极老龄化的一个重要指标,评估HBCR中老年患者的运动能力,对于改善健康和生活质量非常重要,以家庭为基础的心脏康复计划是激励患者继续锻炼的策略。出院前有必要完善老年心脏病患者生活空间的评估,帮助医务人员了解老年患者的移动范围和频率,为HBCR的运动指导提供理论依据。针对生活空间受限的患者,进行HBCR不仅要评估心脏功能,还包括其身体功能、社会因素、精神和认知功能,鼓励其出院后继续门诊心脏康复和与社区合作的心脏康复。然而我国门诊心脏康复的推广较缓慢,提示应逐步完善以社区为基础的医院-社区-患者联动的延续性心脏康复。


3. 生活空间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的预测作用:


2016年,季梦婷等对社区内911例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开展现状调査,发现生活空间与生活质量高度相关。Rantakokko等对社区老年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队列研究,表明保持生活空间的灵活性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生活空间是一个综合维度的概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反映了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可以作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居家自我管理的有效评价指标。心脏康复可促进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身体功能和运动能力的提髙,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干预可能更有效地帮助老年患者改善其健康行为,通过了解影响户外活动的因素,发展适合老年患者偏好和目标的家庭活动,制订个体化的心脏康复计划,有助于找到老年患者参与社区活动的方式,增加老年患者对心脏康复计划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控制冠心病的疾病进展,提高其生活质量。


4. 生活空间对老年患者负性情绪的预测作用:


抑郁症是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焦虑症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脏康复可以减少负性情绪的发生。随着“双心”医学模式的推进,心理康复是HBCR的核心内容之一,制订心理处方首先要对患者进行评估。生活空间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是一个多维的动态结构,反映了一个人的身体能力以及相对于环境要求的心理社会能力。心理健康和生活空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心理健康状况较好的人会表现出更大的生活空间。HBCR有助于患者在其社区中体验到更多地参与、社会互动和家庭支持,从而帮助心血管疾病患者减少心理压力,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5. 生活空间可以指导制定个体化的心脏康复运动计划:


2020年,章隽宇等首次将生活空间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并于出院半年后进行随访,得出急诊PCI术后患者生活空间中小范围活动得分高于PCI术前,但大范围活动仍受限。同年,程康耀和赵春艳又对择期PCI治疗前后的患者生活空间进行纵向研究,并指出择期PCI术后患者生活空间得分在第2个月后进入增长期,4个月进入平稳期,其增长主要体现在家里室外活动和小区附近街道村镇活动,但从增长的活动维度推测患者术后运动锻炼积极性较低。心脏康复的益处已被证实,而院外早期康复是疾病恢复的核心阶段,进行康复的主要场所是居家,HBCR可以在家庭、社区、健身俱乐部、公园进行,与传统心脏康复相比,其有助于扩大对患者的教育咨询,减少因交通、环境条件、时间造成的障碍,提高患者参与率和依从性。《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居家康复专家共识》指出,探索患者自身的最佳运动方式,将规律活动融入日常生活,如增加步行时间、2层楼梯步行、增加午间散步等'知。出院前对患者进行评估,减轻老年患者的运动恐惧心理,制订HBCR手册以及个性化的步行方案,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增加社会支持,探索“互联网+”居家远程服务新模式,利用网络随访平台和远程监护进行HBCR的监测,提高患者疾病的自我管理和运动的依从性。


四、小结


生活空间是个体在从家庭向外扩展到更广泛的社区环境中安全移动的能力,生活空间受限是老年患者不良后果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素。我国生活空间的研究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建议借鉴国外一些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老年患者的体质,制订个体化的HBCR方案,有效开展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二级预防,减轻其治疗负担,减少再入院率,节约医疗资源,改善生活质量,推进我国积极老龄化和老年群体健康养老的进程。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