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发表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结果首次显示,我国成年人中抑郁障碍的终生患病率高达6.8%,其中抑郁症为3.4%。尽管重度抑郁障碍患者通常对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反应良好,但许多人对治疗有抵触情绪,另外很多患者获得治疗的机会有限,因此需要更多的循证治疗策略。
2月14日,BMJ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表明,在治疗抑郁症上,很多运动形式都有效,且耐受性良好,其中步行或慢跑、瑜伽、力量训练可能最有效。
运动的效果与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当,且运动强度越大,效果越好。
另外,不论患者是否有共病,也不管抑郁症基线水平如何,运动似乎同样有效。
作者认为,尽管该研究中大部分结果的确定性较低,但可以考虑将上述运动形式与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一起作为抑郁症的核心治疗方法。
不同治疗措施的抗抑郁效果
研究者从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SPORTDiscus和PsycINFO数据库搜集到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共218项,共包含14 170例受试者。
分析结果显示,与活性对照(常规治疗、安慰剂)相比,跳舞可显著减轻抑郁症,步行或慢跑、瑜伽、力量训练、混合有氧运动、太极或气功均可适度减轻抑郁症。
当运动与SSRI类抗抑郁药结合,或有氧运动与心理治疗结合时,可达到有临床意义的抗抑郁效果,说明运动可在已有治疗的基础上提供额外的益处。
步行或慢跑对男士和女士都有效,但力量训练对女士更有效,而瑜伽和气功对男士更有效。同时,瑜伽对年龄较大的人更有效,力量训练对相对年轻的人更有效。
力量训练和瑜伽似乎是最容易接受(耐受性最好)的运动形式。
运动的效果与运动强度成正比。尽管步行和瑜伽等轻度身体活动也能提供有临床意义的抗抑郁效果,但跑步和间歇性训练等高强度运动提供的益处更大。
来源:Effect of exercise for depress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BMJ, 2024, 384: e075847.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