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亚急性脑卒中患者现代康复治疗中加入音乐运动疗法的有效性分析
作者: 吴凤颖 来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杂志发布时间:2024-05-02

伴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饮食结构变化、生活压力增加等因素影响下造成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相对较高。尤其是急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出现了上升趋势,此类患者中多存在一些肢体功能障碍,对于日常生活、工作产生影响,降低生活质量。因此对于此患者需要开展康复治疗,以减轻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等,进而改善生活质量。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选取本院近期收治的亚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以现代康复治疗中加入音乐运动疗法治疗,获得理想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亚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2.0~74.0岁,平均年龄(60.52±6.75)岁。研究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1.0~77.0岁,平均年龄(59.39±6.3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后,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亚急性脑卒中诊断;知情同意、身体条件允许,并可接受早期康复锻炼。


1.2.2 排除标准


既往肢体功能障碍;精神类疾病;严重认知、智力、沟通障碍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现代康复疗法治疗:①床上训练:摆放至良肢位,协助翻身,指导在床上行Bobath握手、伸腕、伸肘、伸指、桥式运动等训练,指导膝关节的屈伸训练及小腿摆动训练。②坐位训练:协助床边坐起,从静态至动态坐位训练,直至可自行在床上坐起。③站位训练:协助站起,让其松开双手,上肢垂于体侧,保持站立位。在站立位做抬头、低头、左右转头、弯腰等动作。④步行训练:扶持患者,以防其滑倒,然后逐步过渡至拄单拐步行训练、不拄拐步行训练。⑤作业疗法:指导独立穿裤子、穿鞋、穿袜、拼图、堆积木等训练。1次/d,45min/次,共治疗4周。1.3.2研究组实施在现代康复治疗中加入音乐运动疗法治疗: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音乐的喜好情况,播放其爱听和节奏感强的音乐,使其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并跟随音乐节奏运动治疗。2次/d,持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功能性步行能力、生活质量评分


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分值范围以0~42分计,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越严重。②运动功能以简式Fugl-Meyer评分判定,上肢66分,下肢34分,分数越高,说明运动功能越好。③日常生活能力包括日常生活10个项目,以20分为满分,分数越高,说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强。④功能性步行能力以Holden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判定,分值范围0~5分,分数越高,代表步行能力越强。⑤生活质量评分以百分计总评分,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2 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


判定标准: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功能性步行能力较前显著提升判定为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功能性步行能力较前有改善为有效;除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功能性步行能力、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功能性步行能力、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本组干预前,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功能性步行能力、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本组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功能性步行能力、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结论


我国脑卒中患者中的大部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步行功能障碍,对于日常生活与生活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与生存质量,需要对患者展开康复干预指导,以提升肢体运动能力。运动疗法是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最佳康复指导方式,大量重复运动训练可改善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主要是因为康复治疗可加速建立侧支循环,达到对于病灶周围组织及健侧脑细胞的重组或代偿的促进作用,极大地发挥了患者的大脑可塑性。


而单一的康复治疗获得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伴随着目前生物反馈疗法分析中提示,考虑到患者在接受到视觉、声觉等外界刺激可直接的反馈至大脑,从而可以更好的协调运动的执行。音乐疗法是生物反馈疗法中具有特色的干预手段,音乐疗法最早于20世纪中期在美国兴起,即在患者行走运动的同时,辅以音乐进行节奏性听觉刺激(RAS),通过固定节奏的反复播放,以促进行走运动方法。音乐可以对听觉、视觉产生多种有效的刺激传入冲动,与躯体和内脏的各种传入冲动,促进大脑皮质相关中枢局部皮质兴奋,并将冲动传至脑干网状结构及其他部位进行整合,产生增加激素、酶等活性物质分泌,调节血流量,兴奋神经细胞,改善神经功能。同时音乐存在的节奏性能够兴奋运动神经元从而使肌肉能以一种更加自然、更加理想方式运动,改善动作节律性,提高动作完成的质量,使运动反应规律化,增强运动治疗的效果。而循证医学协作中心脑卒中小组均也证实了RAS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步速、步调、步幅及其步态的对称性。本研究中,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本组干预前,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功能性步行能力、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本组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功能性步行能力、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亚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现代康复治疗中加入音乐运动疗法,可显著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功能性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获得理想的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略

作者:吴凤颖

单位:永安市立医院

来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年8月第17卷第16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