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呼吸训练联合心脏康复运动训练的效果观察
作者: 刘文秀 来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发布时间:2024-05-06

近年全球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慢性心力衰竭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基本病因包括前后负荷加重、心肌收缩力减弱等,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乏力、体液潴留等不适,使得患者运动功能逐渐减弱。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过程中,呼吸训练可提高患者呼吸肌和运动肌能量供应,从而强化呼吸肌。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则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不可缺少的部分,安全有效的运动可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并延缓疾病的发展,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再次住院率。基于此,本文将呼吸训练联合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观察其康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医治的明确为慢性心力衰竭的66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男患者与女患者比例为20∶13;病程6~15个月,均值(9.78±2.11)个月;年龄43~57,均值(48.62±7.30)岁;体重52~79 kg,均值(63.89±6.40)kg。观察组男患者与女患者比例为23∶10;病程7~13个月,均值(9.37±2.81)个月;年龄42~59岁,均值(48.96±7.01)岁;体重 50~78 kg,均值(63.12±6.65)kg。经比较,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纳入标准:经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心脏扩大;经实验室检验提示利钠肽水平升高;对本次干预方法无禁忌。排除标准:血流动力学或生命体征不稳定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者;依从性偏低 , 无法遵医嘱完成相应干预内容者。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实施呼吸训练,具体如下 :①深呼吸训练。协助患者仰卧在舒适的地方,指导患者将手放在自身腹部并尝试放松肌肉。通过鼻子深吸气,扩大腹部,并用空气填充肺部。吸气时慢慢数到5, 屏住呼吸时数到3。通过嘴慢慢呼气,完全清空肺部;再次在呼气时慢慢数到5,尝试释放肌肉中的任何紧张感;继续重复上述步骤深吸气和呼气合计5 min。②肋间呼吸训练。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两手放在自身两侧呈平展状态,指导患者吸气时将腹部向内侧收紧,使肋骨保持向上扩散,呼气时让肋骨向下方部位进行内收,做到缓而慢的吸气、呼气,坚持16~20次/min,循序渐进。③吹气球训练。训练时,医护人员先检查口含嘴是否连接紧密,将训练器拿到患者视线水平位置。指导患者尽量吐净胸腔里的气体,并含住口含嘴深长吸气,随着小球升起,尽量让3个小球飘起来维持3 s不降落,每日分3组练习,每组20次。

 

1. 2. 2 观察组

 

实施呼吸训练联合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其中呼吸训练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心脏康复运动训练方法如下:

①医护人员需对患者心、肺、骨骼肌整体功能以及实验室相关指标进行全面评估, 为其制定有效的运动计划。向患者耐心讲解心脏康复运动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运动计划, 在科学、适宜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基础上设定个性化运动方案。

②热身训练。

a. 颈部伸展:指导患者双脚平踏在地上,上半身挺直坐在长凳上,双臂顺着身体垂下。屁股稍微收缩,以免力量被下背部抵销。指导患者缓慢将头倾向一侧,尽可能伸展到极限,练习此动作时需要配合缓慢而规律的吸气和吐气。右边伸展完之后换左边伸展;

b. 肩部伸展:指导患者跨坐在长凳上,腿弯曲双脚平踏在地上,上半身挺直;双手在自身背后交握,掌心向内。将手臂逐渐提高,达到最高为止,维持10 s,随后缓慢将手放开;

c. 胸肌伸展:指导患者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站立,将左手搭在自身腰上,右手握在支撑物肩膀高度的位置上,手臂伸直;缓慢将身体稍微扭向支撑物的另一侧,头随着身体缓慢转向同侧方向,维持20 s后换另一边做同样的动作。

③散步。指导患者在平坦的路面上以合适的速度行走,以呼吸频率略微上升,但仍能与他人交谈为度,若呼吸急促,无法对话,则要放慢速度。运动量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散步时间,从10 min/d开始,每4周适当增加散步时间。

④椭圆机训练。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运动耐力,制定合适的椭圆机训练计划,包括运动强度、时间和频率等,在运动时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过度用力或者过度伸展,以免引发运动伤害,每周1次。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使用心脏彩色超声测定LVESV、LVEDV,并以公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DV-ES)×100%/EDV]计算LVEF的数值。

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使用肺功能检测仪测 MVV、FEV1、FVC。

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运动耐量,指导患者以徒步运动形式测定其在6 min内以能承受的最快速度行走的距离,即6 min步行试验距离;指导患者在跑步机上进行运动,测定其峰值摄氧量。④比较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室性心动过速、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次住院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比较


两组干预后LVESV、LVEDV、LVEF均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见表 1。


6638531cd2b53.png


2.2 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


两组干预后MVV、FEV1、FVC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6638533569e3a.png

2.3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耐量比较


两组干预后6 mi步行试验距离、峰值摄氧量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 3。


66385361ae0dd.png



2. 4 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室性心动过速、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次住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见表 4。


663853845dd74.png



3 讨论


随着全球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逐年上升,人们对新治疗、新方案的需求日渐迫切。慢性心力衰竭常见诱因包括体力活动、情绪激动、不良生活方式等,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食欲不振、下肢浮肿等,使患者的运动强度降低。呼吸训练是恢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呼吸功能常见的一种康复手段,其能够改善肺和支气管组织血液代谢,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心脏康复对心血管病的重要性受到国内外专家普遍重视,在国内医院也得到高度关注。心脏康复运动训练是能够减少心血管事件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本次研究结果中,两组干预后心功能、肺功能、运动耐量各项指标均优于本组干预前 , 且上述指标观察组干预后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由此可见呼吸训练联合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肺功能、运动耐量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原因分析:

①在心脏康复运动训练过程中通过患者进行颈部、肩部、胸肌伸展等训练,能够帮助其克服心肺等内脏器官的惰性,增加心脏血液输出量和肺泡通气量,使心肺机能满足身体运动时对氧的需要;

②在心脏康复运动训练过程中患者通过散步运动可以使心脏肌肉及胸廓肌肉及时得到锻炼, 达到增强心肺功能的效果,同时可以促进全身及肺部血液循环 , 促使肺部毒素和垃圾排出体外;

③在心脏康复运动训练过程中通过开展椭圆机训练,可以加强患者心肺功能,提高其身体的氧气吸收和运输能力,使患者更容易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并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以呼吸训练联合心脏康复运动训练为干预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其运动耐量,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略

作者:刘文秀

单位:栖霞市中医医院

来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4年3月第18卷第6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