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我国成人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现状及趋势
作者: 罗云梅 曾智 何文博 张伟 来源: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发布时间:2024-05-10

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显示,导致全球疾病负担增加的前3位主要疾病分别为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和脑卒中。2019年公布的“2017年中国疾病负担研究报告”指出:1990 年导致国人死亡和生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s)的前5位疾病分别是下呼吸道感染、新生儿疾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道路交通伤害,而2017年分别是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气管支气管和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肝癌。脑卒中从1990年的第3位攀升为2017年导致国人死亡的首要病因,缺血性心脏病一跃进入榜单,其所导致的死亡率增加20.6%,成为导致国人早死的第2大病因。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均与高血压紧密相关。此外,国外研究者统计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数据库数据,探索了心血管病为死亡原因和高血压为促成因素的人数情况(样本量超过1000 万),结果显示,因高血压相关心血管病引起的年龄调整死亡率(每100000人)随时间显著增加,由2007年的18.3增加至2017年的23.0,城乡均呈现增长趋势,且随着时间推移,所有年龄组的年龄调整死亡率都在增加。由此可见,高血压不仅导致了疾病负担和健康生命年的损失,还会导致死亡率增加。积极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遏制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的核心策略。

不管是在全球还是在我国,高血压及其所引起的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导致较高的疾病负担和健康损失,是全球负担最重的疾病,也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开展了大量的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高血压的发生和流行。笔者现就我国成人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现状和趋势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1. 我国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变化趋势



我国自 1958 年开始,开展了多次高血压患病率调查,但各次调查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调查人群和调查地区不尽相同(表1)。诊断标准:1959年的调查对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舒张压>90mmHg(1mm Hg=0.133 kPa)和(或)39岁以下收缩压>140 mmHg,40 岁以上年龄每增加10岁收缩压的标准提高10mm Hg;1980年的调查对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60mm Hg和(或)舒张压≥95mmHg,但未考虑两周内服药情况;1991年、2002年、2015年、2018年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mm Hg 和(或)舒张压≥90mmHg,并考虑2周内的服药情况。调查人群:1959年、1980年、1991年为≥15岁的居民,2002年、2012年、2015、2018年为≥18岁的居民。调查地区:调查地区从1959年的13个省市增加到2015年的31个省、市、自治区。尽管诊断标准和调查人群有所差异, 但也可以大致看出,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图1)。

此外,2015年的高血压患病率调查公布了各省份的患病率信息,从总体上看,高血压患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特征,北京、天津、上海 3 个直辖市,以及东北黑龙江省和辽宁省、广东省的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总体而言,西部和中部的高血压患病率较低(表2)。之后,《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的年龄标化患病率达27.5%,与中国高血压调查的结果相似。

上述几项研究的患病率是目前描述高血压患病率趋势常采用的数据。同期有其他大范围高血压项目同步开展,但纳入对象有时有其他年龄限制,非全部成人2013–2014 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之前该项目分别于20042007年进行了调查)项目调查了31个省份共计174621位成年人的高血压患病情况,结果总体而言, 27.8%的中国成年人患有高血压,调整后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急剧增加。2014–2017年期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开展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调查了170万35~75岁的成年人,调查对象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结果高血压的粗患病率为44.7%,年龄调整后高血压患病率为37%

2017年,中国心脏大会发布“十二五”期间高血压抽样调查的最新数据: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3.0%,患病人数达2.435亿人;经过复杂加权后,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24.3%比21.6%),然而,城市和农村之间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并不显著(23.1%比22.9%) 。2021 年《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的《2018 年中国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与控制状况研究》一文报道了 2018 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对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人常住居民的调查结果,成人居民中,正常水平血压者占35.0%,女性高于男性(P<0.0001);成人居民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7.5%,男性的高血压患病率(30.8%)高于女性(24.2%),农村(29.4%)高于城市(25.7%),华北地区(33.3%)和东北地区(32.7%) 高于其他地区。近年我国覆盖面较广的高血压患病率相关研究简况见表3

高血压患病率存在地域差异和性别差异,以及存在上升趋势的原因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1)地域差异,主要与食盐摄入、超重和肥胖、气候和饮酒因素有关。首先是食盐摄入存在地域差异。2002年的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居民的食盐摄入量为 12.5 g,其中东部的江苏省,东北部黑龙江省、辽宁省,以及中部河南省、湖北省的食盐摄入量均超过了10.0g,表明食盐摄入存在地域差异。第二是超重和肥胖流行存在地域差异。我国最近最大规模的关于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的当代研究调查了来自全国243个城市的1580万名符合条件的成年人的BMI情况,结果表明,北方人群超重/肥胖流行率普遍高于南方第三是气候因素。北方冬季时间长,气温低。 研究表明,在寒冷季节,无论是高血压患者还是正常个体,均存在收缩压升高的现象,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居民的收缩压比夏季(6~8月)约高10mmHg。(4)饮酒因素。《2010–2012 年我国20~79岁男性饮酒者平均每日不同酒类酒精摄入量》研究表明,北方20~79岁男性的日均饮低度白酒的量约是南方男性人群的1.8倍,而长期饮酒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2)性别差异导致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的原因与影响高血压发生的一些因素,如吸烟饮酒肥胖等,在女性人群中的流行情况好于男性有关首先是超重和肥胖因素最新研究显示,肥胖流行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肥胖比例较女性更高且肥胖年龄往往更年轻;男性超重的比例为41.1%,女性为27.7%;男性肥胖的比例为18.2%,女性为9.4%其次是食盐因素女性食盐摄入量也低于男性。此外,在吸烟和饮酒方面,中国的平均吸烟率在25% 左右,但是男女吸烟率差距极大,男性吸烟率接近50%(2003 年为48.4%),女性吸烟率仅3.1% 左右,烟民中绝大部分为男性;2003年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6倍,2013年这个数字为17倍在中国,33%的男性报告在大多数周饮酒,而女性只有2%。最后,性染色体和性激素也是导致男女高血压发病率和患病率不同的生理原因(3)患病率上升的原因,主要与食盐摄入超标有关,尽管我国居民的食盐摄入量有所减少,但总体仍接近10 g/d,远远高于推荐水平(5g/d),这可能是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且上升较快的最主要原因

在全球高血压患病率的时间趋势上,有学者系统回顾了2000–2010年期间全球的患病率变,结果显示,全球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从2000年的26.4%上升到2010年的31.1%,10年间高血压患病率上升约5%,这种增长在男性和女性中一致

之后2019 年,Lancet 发表了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WHO主持撰写的首份全球高血压流行趋势综合分析报告,该报告显示,在过去30年期间,30~79岁成人高血压人数已从6.5亿人上升到12.8亿人,且中国是30年期间高血压患病率上升幅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2. 我国成人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的变化趋势



2015年,Egan等的研究表明,全世界有31%的成人患高血压,另有25%~50%处于正常高值血压水平。Gu等对我国11省≥40岁人群的调查研究表明,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为34.5%;在此之后,我国学者2000–2001年对10省市成年人的横断面调查结果表明,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为38.0%,高血压患病率为25.1%。整体上,2017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为41.4%,估计人数高达4.363亿;高血压患病率为23.0%,估计患病人数达2.435亿。2012–2015年开展的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正常高值血压的粗检出率为41.3%(39.3%,43.2%),其中18~24 岁为39.9%(37.4%,42.6%),25~34 岁为43.4%(40.8%,46.0%),35~44岁为46.0%(43.7%,48.4%),45~54 岁为43.4%(41.3%,45.5%),55~64岁为36.9%(35.1%,38.7%),65~74岁为31.7%(30.3%,33.2%),≥75岁为29.4%(27.3%,31.5%)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指出,1991—2011年期间的全国性调查数据显示,1991–2011年期间,我国成人正常高值血压的检出率大体呈现增加趋势,且其中中青年占比也呈增加的趋势;总体而言,青年、中年的正常高值血压的检出率较高,且正常高值血压的年龄标准化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图2)。2018 年在未诊断为高血压的成人(≥18岁)居民中,正常高值血压的检出率为50.9%,相比于2011年的检出率,存在大幅上升趋势。



3. 我国成人高血压的发病率现状



相对于患病率研究,我国覆盖地域广的高血压发病率研究相对较少,绝大多数为特定地域、特定年龄的高血压发病率研究。Wu等前瞻性观察了2009年12 月—2014 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年度健康检查的个体,纳入标准为首次健康检查时没有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的参与者以及至少接受过1次重复健康检查的参与者,经过近5年的随访,38806位体检者中,有4505位发生高血压,发病率为11.6%。Dorjgochoo等随访了68438位40~70岁的成人,基线调查时间为2000–2002年,随访时间为2004–2007年,结果高血压发病率为27.4%。

另有多位学者探索了地域范围相对较广的成人人群的高血压发病情况。Cai等从55101名血压正常者中发现12211例高血压患者(22.2%,覆盖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Liu等基于相同队列,结果表明高血压发病密度为29.26/1000 人年。Yao等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队列,总结了22年的随访结果,结果高血压累积发病率为33.4%(4307/12900,覆盖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韩雪玉等随访了6个省、直辖市的5752位35~64岁成人,均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130~139/80~89mmHg),基线调查时间为1992–1993年,随访调查时间为2007年,结果有65.5%的调查对象发生高血压。Lu等随访了6085位30~70岁成人,基线调查时间为2010年,随访调查时间为2016–2019年,结果有18.4%的人发展为高血压。

关于发病率的趋势研究很少,中国台湾学者的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病率是下降的。但不同队列的人群可能存在不同质的问题,如年龄构成不同、性别构成不同、BMI不同等,人群的不同质和随访时间的长短可能影响了高血压的发生,基于同质人群的高血压发病趋势探索尚缺乏研究。



4. 高血压的高流行态势提示应全社会共同参与高血压防治



目前我国高血压的防控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高血压的高流行态势仍是需面对的棘手问题。既往高血压的防控多依赖于卫生机构人员,但高血压的防控是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涉及全社会各阶层,只有卫生机构人员参与还不够,应建立健全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高血压防控体系:个人、家庭、学会组织、医护机构和人员、企业、媒体和患者共同参与(图3)。

总之,《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所提出的高血压防控相关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多措并举,全社会共同参与,从健康知识普及,危险因素干预,主动测量意识提升,首诊血压测量制度落实,政府、学校、企业、学术机构、媒体、个人等共同参与,在各个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