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很多研究已证明,睡眠的长短与质量和未来发生心血管疾病与死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数是观察性的队列研究,对于睡眠的监测大多数采用的是问卷或者简便的手腕式的体位监测设备,缺乏对于睡眠的高质量评估。目前,基于多导睡眠仪可以监测到人体睡眠状态的脑电波,而其中的Delta波是一种极慢的脑电波,代表人体进入了深睡眠状态。Delta波被认为是睡眠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近期,JACC杂志发表了一项基于SHHS(睡眠心脏健康研究)和MrOS(男性骨质疏松症研究)数据库进行的临床研究结果,探讨了基于Delta脑电波评估的睡眠质量与参与者远期的心血管疾病发生和事件之间的关联。
本研究采用基于多尺度熵法计算的综合方法,通过夜间多导睡眠图对4,058名SHHS参与者和2,193名MrOS睡眠研究的参与者在睡眠期间的δ波活动进行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在SHHS的11.0 ± 2.8年随访期间,有729名参与者出现了心血管疾病(CVD),192名参与者因CVD死亡。在MrOS的15.5 ± 4.4年随访期间,有547名参与者出现了CVD,391名参与者因CVD死亡。在多变量Cox回归模型中,睡眠期间较低的δ波熵与冠心病(SHHS: HR: 1.46; 95% CI: 1.02-2.06; P = 0.03; MrOS: HR: 1.79; 95% CI: 1.17-2.73; P < 0.01)、心血管疾病(SHHS: HR: 1.60; 95% CI: 1.21-2.11; P < 0.01; MrOS: HR: 1.43; 95% CI: 1.00-2.05; P = 0.05)以及CVD死亡风险(SHHS: HR: 1.94; 95% CI: 1.18-3.18; P < 0.01; MrOS: HR: 1.66; 95% CI: 1.12-2.47; P = 0.01)的增加有关,这些关联在调整了协变量后依然显著。Shapley可加解释方法表明,低δ波熵比传统的睡眠参数更能预测冠心病、心血管疾病及其死亡风险。
毅迅点评
本研究通过前瞻性队列分析发现,采用多尺度熵法计算的睡眠状态下的Delta波干扰与冠心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心血管死亡显著相关。而且该发现在两个独立的睡眠队列中得到了双重验证。同时,本研究表明,与其他传统的睡眠评估指标相比,Delta波干扰评估表现出了更好的心血管预测价值。然而,目前临床上多导睡眠仪的检测相对比较复杂,尤其是对脑电波的采集。未来希望能开发出简易的睡眠头套等设备,能更方便的获取脑电图Delta波信号,提供更便捷的睡眠精确评估平台。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睡眠干预措施,形成诊疗的闭环。睡眠作为心血管健康生活方式中重要的一环,具有重要的干预意义。
参考文件:
https://www.jacc.org/doi/10.1016/j.jacc.2024.02.040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