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参与式运动康复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作者: 任杰 李淑杏 岳淑玲 来源:中国疗养医学2024年第33卷第5期发布时间:2024-05-15
     

临床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然而PCI手术并未延缓或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学进程。以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已被国内外多个指南列为Ia推荐证据,可以降低心血管死亡率、复发性心脏事件和住院率。但我国运动康复的参与率低,多数患者存在运动耐力下降、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等问题。国内一项研究显示,仅有9.7%患者完整参与心脏运动康复训练过程,中途退出率高达90.3%,这可能与临床实践缺乏患者参与的深入指导,患者参与具体方法不明确有关。患者健康参与模型(patient health engagement,PHE)是2016年由Graffigna等提出,认为患者参与健康管理是一个动态、不断发展的过程,该模型对患者参与过程的观点,界定了4个阶段,包括空白茫然期、觉醒激励期、黏附支持期、自我管理期,根据患者参与阶段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展现更有效的灵活性,促进患者在其自我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该模型初步应用于肺癌患者术后康复中,取得较好效果,但对于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运动康复方面尚未见报道。鉴于此,本研究构建基于PHE模型的运动康复方案并初步应用,探究其运动康复依从性及应用效果,为患者运动康复实施及其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PHE模型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运动康复方案的构建


1.1 组建多学科合作研究小组


本干预小组共7人,包括1名研究者、1名心内科主任医师、1名心脏康复师、1名心内科护士长、1名心理咨询师、2名心内科责任护士。小组成员经过专业的结构化培训,掌握运动康复计划制定实施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并能够面对紧急突发的情况。研究者负责制定干预方案,收集研究对象资料,进行基于PHE模型的运动康复干预、情感干预相关措施的实施以及整理数据。心内科护士长负责干预过程的整体质量把控与统筹管理;心内科主治医师负责专家讲座,心脏康复师负责制定运动处方、培训指导,运动过程中的安全监测、行为纠正;心理咨询师负责培训心理指导;心内科责任护士负责运动康复方案中认知模块的宣教。


1.2 拟订方案初稿


1.2.1 文献检索


参考近10年发表的冠心病运动康复共识指南及相关文献,结合我国冠心病PCI术后的人群特点和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小组讨论,以PHE模型为理论框架,围绕患者健康参与的4个分期,从健康信息寻求与利用、情绪调节、健康行为规划3个干预视角出发,初步形成基于PHE模型的冠心病PCI术后运动康复护理方案初稿。


1.2.2 专家函询


专家函询:邀请15位专家参与并完成函询问卷,涵盖心内科护理、心内科医疗、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心脏康复、心理护理等工作领域,均为研究生以上学历,副高级以上职称,工作10年以上,两轮函询分别发出15份问卷,两轮函询中专家均在规定时间内返回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根据专家意见形成预实验干预方案。


1.2.3预实验


选择5名患者进行预实验,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根据患者的疾病认知、运动能力、情绪变化情况,同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反馈,综合患者情况,依据反馈意见和研究者试验过程中的问题对干预方案进行修改调整,形成基于PHE模型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运动康复方案。


基于PHE模型的冠心病 PCI术后患者运动康复方案的应用


2.1 一般资料


按照《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标准进行初步筛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并在自愿参与的原则下,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84例稳定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始前将84个信封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由研究人员将随机数字置于标有编号的普通信封中,根据患者的入院次序,由抽取的信封编号分为两组,奇数为试验组,偶数为对照组,最终纳入试验组42例,对照组42例。


2.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经桡动脉行PCI手术患者;年龄≥18岁;经PCI术后运动康复危险分层评估为中低危患者;无运动系统疾病,可接受康复治疗者;自愿配合调查研究的患者,并具有一定的电子通信条件。排除标准:既往有精神病史、认知障碍者;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严重心力衰竭、呼吸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的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心动过速等严重心律失常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本研究获得华北理工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2224)。


664478dd8f852.png


2.3 研究方法


2.3.1对照组干预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临床护理路径给予患者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出院随访等护理措施。①基础护理:按照护理常规,遵医嘱给予术后护理措施。②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指导、提供支持和帮助。③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及家属药物的作用、用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给予患者饮食、生活习惯、预防感染等指导;向患者讲解运动康复的内容、方式、注意事项,在患者出院前协助患者完成心肺运动试验,客观定量评估患者的整体状态,与患者运动喜好相结合,同心脏康复师共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方案,分发运动康复日志;护士指导患者关注微信公众号,随时获取健康教育知识和相关信息。④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根据《冠心病心脏康复基层指南(2020年)》指出,运动康复前3个月内,每月门诊复诊或随访一次,主要内容包括运动习惯、运动方案落实情况,进行运动训练疗效再评估和训练方案的调整,以及了解用药、饮食、心理、危险因素控制等执行情况。


2.3.2试验组干预方法


试验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基础上,采用基于PHE模型的运动康复方案进行干预,见表2。干预阶段分为院内康复、居家康复两个过程阶段,共持续3个月。住院期间,通过面对面重复讲解、视频教学、家属监督等方式保证患者熟练掌握动作并能够在家准确且安全练习,出院后,根据运动处方设定的目标心率范围增强或减弱运动强度,对患者居家康复进行跟踪指导。随访方式与对照组相同。


2.4 评价方法


由研究者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2个月、3个月后测评并收集患者运动依从性、运动耐力以及非计划再入院率。①运动依从性:依据PCI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对于持续3个月内,运动康复至少3次,每次至少30min,达到康复治疗建议的每周总运动时间(90min/周)即为康复依从性良好,反之,即为康复依从性不良。②运动耐力:采用心肺功能运动试验检测无氧阈(VO2AT)、峰值摄氧量(VO2peak),采用6min步行试验检测6min步行距离(6WMT),评价方法依据美国胸科学会6min步行试验应用指南进行,测量值越大,提示运动耐力越好。③因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干预期间内,记录两组患者再入院率。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组间采用t检验,非正态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描述,组间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采用χ2检验,非独立的二分类结局资料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3.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依从性比较


试验组干预1个月、2个月、3个月后运动依从性良好者分别占69.0%、76.2%、81.0%,均高于同时点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康复依从性情况的组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7.504,P=0.006),时间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6.660,P=0.037),见表3。


3.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耐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VO2AT、VO2peak、6WM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2个月、3个月后试验组VO2AT、VO2peak、6WMT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3 两组患者干预后因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比较


试验组1例因不稳定心绞痛再入院,再入院率2.4%;对照组3例因不稳定心绞痛再入院,再入院率7.1%。两组患者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8)。


讨论


4.1 方案的针对性与科学性


本研究构建的方案关注患者的参与性,以PHE模型为指导从患者空白茫然期、觉醒激励期、黏附支持期、自我管理期4个健康参与阶段,从健康信息寻求与利用、情绪调节、健康行为规划3个角度构建运动康复护理方案,相较于其他方案更明确了患者参与的阶段以及具体内容,对患者康复过程的参与性调节更具有针对性。同时方案以PHE模型为框架并结合相关文献、专家函询以及预实验,选取的函询专家均来自于三级甲等医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工作领域涵盖临床医学、护理、心脏康复、心理等多学科,且函询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程度以及协调程度均较高,因此,本研究构建的基于PHE模型的运动康复方案具有一定科学性。


4.2 基于PHE模型的干预方案能够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 


运动康复是心脏康复的核心内容,长期规律的运动康复参与是高效获益的前提。本研究显示,试验组运动康复依从性在干预1个月、2个月、3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且两组运动康复依从性比较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基于PHE模型的干预方案有助于提高PCI术后运动康复依从性,这与杨洁等研究结果相似。原因可能如下:①本研究采用PHE模型为框架,在认知层面,明确运动益处、交互式干预解决认知障碍、制定自我管理康复计划,从而达到长期康复意愿;情绪层面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个性化地表达性任务,激励性语言,克服心理压力,树立康复信心,提高健康管理自我效能感,使其在管理健康方面发挥更主动积极的作用;行为层面多学科合作模式,为患者提供科学、全面、持续的康复护理,促进运动行为的改变。②PHE模型理论化了患者健康参与轨迹,而这些轨迹不一定是单一线性的,可能会根据其生活和疾病过程中的关键事件而前后移动,如未能识别患者参与状态可能会导致结果偏差、依从性差,破坏患者参与目标在实践中的真正转化,本研究将患者自身参与状态考虑在内,根据中国版患者健康参与量表对PCI术后患者进行评估,准确识别患者运动参与体验的复杂动态心理本质。③本研究基于心肺运动试验,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对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注意事项给予明确说明,以确保运动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团队在动态评估下,准确把握患者机体的恢复状态,个体化调整康复方案,实现螺旋式的动态管理。④在实施过程中,积极利用内外部资源,开展专家座谈会,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远程监督,分享康复知识,动态评估运动行为,鼓励同伴交流运动经验,支持家属参与其中,提高了患者运动依从性,促使运动康复效果得到保证。基于PHE模型的冠心病PCI术后运动康复干预方案,聚焦于运动参与,是提高患者运动依从性的关键策略。


664479159891a.png


6644792a58a7f.png


66447945db729.png


4.3 基于PHE模型的干预方案能够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运动耐力      


研究报道 ,超过50%的PCI术后患者存在运动耐力下降且往往被忽视,其不仅表现为运动受限,还会间接造成心血管事件、远期预后不良等情况。本研究显示,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的6WMT、VO2AT、VO2peak较对照组有所提高,表明基于PHE模型的运动康复方案可有效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运动耐力,与张振英等研究一致。这可能是因为:①本研究基于心肺运动试验所测VO2AT、VO2peak、峰值心率等运动评估指标,给予患者合适的运动处方,在心脏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科学训练,提升运动耐力。②与应用科学规范的运动方案、管理方案以及护士对运动管理、远程监督有关。患者逐渐对自己的运动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了解适合自己运动强度,在定期锻炼过程中收到运动打卡提醒和激励信息,从而在康复过程中逐渐养成规律的锻炼习惯和康复信心,增强了运动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了运动耐力。建议今后开展运动康复时注重评估患者的运动耐力,通过循序渐进的运动康复目标设定来逐步提升患者的运动能力,从而有益于康复行为的长期维持。


不足与展望


PHE模型以“患者参与”为核心理念,强调在健康照护过程中,患者从被动的接受者转换为健康的管理者,其目的不仅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更是推动了康复护理过程中的可持续性,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在1所三级甲等医院开展研究,样本量较少,干预周期较短,未来可延长干预时间扩大样本量,开展纵向研究,探讨不同参与阶段运动康复的影响因素,进一步优化院内、居家康复护理方案,最终实现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略

作者:任杰 李淑杏 岳淑玲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来源:中国疗养医学2024年第33卷第5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