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以医护人员支持为导向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在瓣膜修复合并搭桥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作者: 齐炳文 程楠楠 刘可丽 谢冰 丁付燕 来源:黑龙江医药科学发布时间:2024-07-01

瓣膜修复合并搭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手术,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和冠状动脉疾病,手术后早期阶段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对手术结果及患者长期生活质量均存在严重影响。有学者经过研究显示,应提供给心脏疾病手术患者心脏康复、运动、呼吸功能等多方面管理策略,改善预后。常规护理模式即将护理人员作为主要参与者的护理模式,所有护理措施均为被动护理,且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内容认知度较低,治疗效果也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临床应开展更加有效且安全地护理模式,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以医护人员支持为导向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属于新型综合性护理模式,制定个体化早期康复方案及提供给患者医护人员协调支持,提高自护能力,并促进患者心肺功能恢复。本次研究共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接受瓣膜修复合并搭桥手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以医护人员支持为导向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接受瓣膜修复合并搭桥手术患者分为常规组(n=45)、研究组(n=45),入院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组间基础资料对比(P>0.05),见表1,符合对比标准。本次研究已上交至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


66825785eaa70.png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神经血管疾病复合手术规范专家共识》中相关内容;②接受瓣膜修复及搭桥手术者;③年龄50~70岁;④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Ⅰ-Ⅱ级;⑤患者均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存在起搏器更换史;②伴有恶性肿瘤;③凝血功能异常;④意识模糊,不能与医护人员有效沟通;⑤入组前接受过心脏康复干预措施。


1.3 方法


常规组(常规护理):由康复师及责任护士对该组患者展开护理干预,明确工作内容并完善护理规范、相关事件处理流程及奖惩制度等,护理工作开展前护理人员均对护理理论及护理要点等进行学习,从术前、术后及出院三个阶段对患者展开护理工作。(1)术前护理:耐心向患者讲述疾病知识、治疗过程及术后可能存在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等,并向其解答内心疑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对不良情绪患者讲述既往治愈成功案例;(2)术后护理:对手术切口是否存在渗出及红肿现象展开观察,及时更换敷料,确保切口部位保持清洁;鼓励患者尽早参加床边训练并逐渐过渡至下床活动、步行;告知患者清淡饮食;(3)出院护理:叮嘱患者若有任何不适随时到院复查;提供给患者本院自制护理手册,手册内容包括饮食护理、切口护理及康复锻炼等;确保患者填写好联系方式,每月随访一次。


研究组(以医护人员支持为导向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1)组建医护人员支持小组:康复治疗师1名、责任护士2名共同组建支持小组,小组成员均接受瓣膜修复合并搭桥手术诊疗过程、心脏康复7步法、Borg自觉劳累分级表等相关培训,通过培训考核后上岗并根据患者生活习惯及心率等对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方案进行制定;建立微信群,邀请支持小组所有成员参加,在群内对患者病情发展及护理措施等内容进行探讨。(2)认知干预:提供给患者本院自制早期心脏康复运动调查问卷,医护人员根据调查结果及学历水平对其展开认知干预,告知担心疾病转归效果患者早期心脏康复运动的实施改善预后的重要意义;利用1对1咨询及指导等方式对患者展开认知干预;责任护士主动向患者介绍同病房治疗效果较佳患者,提供给患者直接经验或者替代性经验;责任护士将心脏康复运动完成情况详细记录。(3)术后1~2d干预:指导患者逐渐从膝关节、四肢及肩关节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屈伸关节运动,并指导其展开腹式呼吸,上述运动在上午10:00、下午3:00各展开1次,5~10min/次,医护人员在患者运动中着重关注其心率及心律变化,其中心率≤靶心率;选择Borg自觉劳累分级表评估患者运动用力情况,达12~15级者即表示运动情况良好;指导患者日常生活锻炼,从床上坐起逐渐过渡至自主洗手、进食。支持小组成员评估主动助力训练完成情况。(4)术后3d干预:提供给运动后心率≤靶心率、可轻松将主动助力训练完成者有氧运动,于上午10:00、下午3:00各展开1次床上模拟骑单车运动,运动时间为15~20min/次,运动中以患者不存在气短胸闷为主;指导可轻松且主动完成上述有氧运动者逐步过渡至室内行走,每次行走时间以5~10min为宜,中间休息5min左右再次行走。(5)术后7d干预:指导患者在走廊内参加步行运动,上午10:00、下午3:00各展开1次步行运动,首次运动距离为30m;次日步行运动时指导首次步行运动结束后评估结果显示为心率<靶心率、Brog自觉劳累分级表未达12级者步行距离增加20m,每次运动结束后均展开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步行运动距离增加或减少(产生胸闷、气短等症状,心率>靶心率)。


1.4 观察指标


自护能力:选择自护能力测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 ESCA),对患者自护能力展开评估,评估内容包括4项,分别为自护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护责任感。各分值分别为48分、32分、68分、24分。分值与自护能力成正比。


心肺功能:利用心肺运动试验对患者干预前后氧脉搏、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展开测试,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iection fraction,LVEF)则通过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干预前后自护能力评分对比


干预前组间自护能力评分对比(P>0.05);干预后自护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668257b60bd33.png

668257c8407db.png


2.2 干预前后心肺功能对比


干预前组间心肺功能指标对比(P>0.05);干预后心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干预前,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668257e5cebda.jpg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组间自护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自护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结果显示,以医护人员为导向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可使瓣膜修复合并搭桥手术患者自护能力有所提高。有研究显示,大多数心脏瓣膜修复合并搭桥手术患者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较低,并不了解疾病、治疗及护理等多方面知识,不具有较强的自我保健意识,且瓣膜修复合并搭桥手术难度及风险性高于大多数手术,术后若无法获得有效护理干预,影响患者自护能力的同时,预后效果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患者对疾病、治疗及护理相关支持的认知度较低,因此无法重视医护人员的工作,不利于医护人员提供给患者有效干预,以医护人员为导向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模式的实施可充分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工作顺利开展,患者配合度提高的同时,自护能力也随之提升,利于术后恢复。


本研究另一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组间心肺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心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干预前,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以医护人员支持为导向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实施中,通过早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脏康复方案,指导患者从被动锻炼逐步过渡至主动、有氧及步行运动,循序渐进的运动可避免心血管事件发生。运动的同时,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支持度也随之提高,患者可以充分认识到疾病有关内容并掌握健康管理等一系列知识,通过相互支持获得更多自护技能,患者充分认识到疾病管理对其疾病转归的重要性,引导其形成健康行为,提高治疗、护理配合度,心肺功能也会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提供给瓣膜修复合并搭桥手术患者以医护人员支持为导向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模式,提高患者自护能力的同时,心肺功能也得到有效改善,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略

作者:齐炳文 程楠楠 刘可丽 谢冰 丁付燕

单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成人心外监护室

来源: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2月 第47卷 第1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