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中医药辅助心血管内科疾病康复管理策略
作者: 朱赛男 来源:中医药管理杂志发布时间:2024-07-24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对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担。针对心血管疾病的康复管理已成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的重要策略。传统中医药作为中国几千年的医疗传统,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中。中医药以其独特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方法,强调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和健康恢复。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老年患者更容易受到心力衰竭的影响。心力衰竭患者通常存在心脏功能下降、心血管代谢紊乱、身体活动能力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康复管理中的应用。中医药康复管理在心血管内科疾病中的应用包括中药调理、中医体质辨识与调节、情志调节、适度运动、康复教育等方面。这些中医药康复策略旨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再住院率。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医药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管理中的应用策略,并评估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再住院率的影响。该研究的结果有望为临床实践提供具体的指导,为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的康复管理提供有效的补充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受试者为2022年7月—2023年2月在本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16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符合《2021ESC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的标准,并经心血管内科医生确诊。使用随机数表将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男30例,女28例;中位年龄74.7岁。观察组男32例,女26例;中位年龄76.4岁。


纳入标准:

①符合2021ESC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的标准,第一或第二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且年龄≥65周岁。

②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为Ⅱ Ⅲ级的患者。

③无严重躯体疾病、生命体征稳定。

④无认知及精神疾病。

⑤居住于新昌本地。

⑥能够并愿意接受微信或电话随访者。

⑦自愿参加本研究者。


排除标准:

① 严重躯体疾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②低功率运动负荷出现严重的心肌缺血。

② 无法正常交流患者:如有老年痴呆、言语沟通障碍等。

④既往诊断有焦虑障碍等精神疾病患者。

⑤严重疾病终末期患者(癌症晚期、多脏器功能衰竭)。

⑥参与干扰本研究的其他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心血管疾病康复管理


首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相关的实验室和影像检查等。这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并建立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同时,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如血压、心率、血脂等,及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确保患者按时、正确地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包括抗凝血药、抗高血压药、降脂药等。康复管理团队应提供药物相关的教育和指导,包括剂量、用法、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是心血管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管理团队应与患者一起制定适合其病情和个人喜好的饮食方案,包括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及鼓励摄入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物等健康食物。制定个体化的运动计划,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宜的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灵活性活动。康复管理团队应提供运动指导,并监测患者的运动进展和安全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康复管理团队应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患者应对病情和康复过程中的情绪困扰,并提供相关的心理调适技巧。为患者提供相关疾病知识的教育,帮助他们理解疾病的原因、预防措施和康复目标。同时,培养患者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学会自我监测、控制饮食、定期测量生理指标、遵循医嘱等。


1.2.2 观察组实施中医药康复管理方案


(1) 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中医师可以开具适当的中药方剂,以调理患者的身体状况。中药常用于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调节血压、血脂和血糖等指标。中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中药的选择和调配,并在康复过程中进行监测和调整。

(2) 中医体质辨识与调节。中医强调个体差异和体质调节,通过辨识患者的体质类型,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调理。根据中医理论,有些体质类型较易患心血管疾病,如气虚、血瘀、湿热等,因此需要调节相关体质,以达到平衡和健康的状态。

(3)情志调节。中医认为情志与心血管健康密切相关,不良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康复管理中应重视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中医师可以采用情志调摄的方法,如心理疏导、情绪平衡、调整生活节奏等,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

(4)适度运动。中医强调适度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可以制定适宜的有氧运动方案,如散步、缓步慢跑、太极拳等,以提高心血管功能和促进血液循环。运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遵循逐渐增加运动量和注意安全的原则。

(5)康复教育。向患者提供相关心血管疾病的知识和康复教育,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和预防措施。通过合理的教育,患者可以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1.3 观察指标


1.3.1 生活质量评价


采用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调查问卷(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进行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MLHFQ是一种常用的心衰生活质量评估工具,通过评估心衰对患者在多个方面的影响,提供了对心衰康复效果的客观评价。该问卷包括以下维度心理症状、生理症状、体力活动、社交功能、对一般生活质量的影响。每个维度包括多个问题,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用的回答选项。问题的回答选项通常采用6级Likert量表,从0~5分,表示从“没有问题”到“极度受影响”。每个维度,将相关问题的得分进行求和,得到该维度的总分。分数越高表示心衰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越大。


1.3.2 心衰疾病相关知识水平评价


自制心衰疾病相关知识测试试卷,用以评价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该试卷内容包括心衰疾病用药、饮食、心理知识及心脏康复运动相关知识。由研究者通过文献查阅,编制测试试卷,然后由课题组成员开会进行修订,最终设计一份问卷,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越高。


1.3.3 心衰30d再住院率


随访时间为1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心衰30d再住院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由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x̅±s),行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方式为[n(%)],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智能运动设备是一组广泛用于体育、娱乐、医疗等领域的智能物联网设备,具有至少一个可以无线传输的传感器,传感器连接另一个设备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并将数据显示给用户或监测系统。从性质及功能来看,智能运动设备可分为穿戴类智能运动设备和虚拟类智能运动设备两大类。


2 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心理症状、生理症状、体力活动、社交功能、对一般生活质量的影响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66a0772c3c464.png


2.2 两组患者心衰疾病相关知识水平评分比较


观察组对心衰疾病用药、饮食、心理知识及心脏康复运动方面的知识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66a0793eada96.png


2.3 两组心衰30d再住院率


观察组患者的心衰30d再住院率为5.18%(3/58),对照组患者的心衰30d再住院率为17.24%(10/58),两组再住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根据本研究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在心理症状、生理症状、体力活动、社交功能和一般生活质量的影响评分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证实了中医药康复管理在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中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伴随心理症状、如焦虑、抑郁,及生理症状,如呼吸困难、疲劳等。观察组在心理症状和生理症状方面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表明中医药康复管理可以有效减轻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症状,改善其身体感受和心理状态。此外,心血管疾病常常导致患者体力活受限和社交功能下降。观察组在体力活动和社交功能方面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中医药康复管理可以促进患者的体力活动能力和社交交往,增加他们参与日常活动和社会互动的能力。最后,观察组在对一般生活质量的影响评分方面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这意味着中医药康复管理可以显著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使其在生活各个方面都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和满足感。


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在心衰疾病用药、饮食、心理知识及心脏康复运动方面的知识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中医药康 复管理对于 心衰疾病患者在用药、饮食、心理和运动方面的相关知识掌握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心衰疾病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心理支持和心脏康复运动等多个方面。观察组患者在心衰疾病用药方面的知识水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中医药康复管理能够提升患者对于药物治疗的理解和依从性,使患者更好地掌握用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此外,观察组在饮食方面的知识水平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医药康复管理提供了有关饮食调理的指导,通过培养患者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盐分和脂肪摄入,增加健康食物的摄入,从而改善患者的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观察组患者在心理知识和心脏康复运动方面的知识水平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医药康复管理提供了相关心理知识的教育,帮助患者了解心理健康对于心血管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并提供心脏康复运动方面的指导,帮助患者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量度,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和心血管功能。


本研究的随访时间为1个月,虽然观察到观察组心衰30d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长期效果和持续的康复效果需要更长时间的跟踪研究。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延长随访时间,观察中医药康复管理在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长期康复过程中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再住院率、生活质量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的影响。研究中的样本对象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是否适用于其他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仍需进一步验证。未来的研究可以拓展样本范围,包括不同年龄段和心血管疾病类型的患者,以评估中医药康复管理在不同群体中的效果差异和适用性。本研究主要评估了中医药康复管理对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知识水平的影响,但对中医药康复管理在临床指标改善、生理机制和病理过程方面的作用了解还不足。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中医药康复管理的机制,通过生物学指标、影像学评估等手段,研究中医药康复管理对心血管疾病的具体影响和机制。最后,中医药康复管理需要在多学科协作的团队中进行,包括中医师、心血管内科医生、康复师和营养师等专业人员的合作。因此,建立更完善的跨学科团队合作机制,推动中医药康复管理在心血管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略

作者:朱赛男 

单位:新昌县人民医院

来源:中医药管理杂志2024年3月第32卷第5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