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高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2年生存情况及预后预测因素分析
作者: 黄惠慧 来源:贵州医药2024年8月第48卷第8期发布时间:2024-08-30

心力衰竭(HF)是由于病理或生理原因引起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导致心室泵血功能降低的临床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AHF)是发生在原发性心脏病或非心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以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HF是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年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且与衰老及其他并发症相混淆,导致老年AHF患病率有可能被低估。研究显示,8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HF患者在1~5年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9.5%、54.4%,预后稍劣于恶性肿瘤疾病。另有研究显示,HF患者中年龄每增加10岁,女性和男性患者的死亡风险各提高61%和27%。因而有必要对高龄患者的生存现状、预后预测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本研究主要探讨高龄AHF患者2年生存现状,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入选自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衰患者592例,年龄≥75岁的315例患者为高龄组,年龄<75岁的278例患者为非高龄组。入选标准:AHF的诊断及分级依据2005年AHA发布的心衰诊疗指南。排除标准:恶性肿瘤、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精神疾病、其他严重未控制的各系统疾病及拒绝随访的患者。


1.2 方法


随访终点是2年全因死亡。在患者入组后观察2年,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随访收集患者全因终点事件的发生及治疗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连续变量以(±s)表示,行秩和检验、t检验,分类变量运用百分比和频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非高龄与高龄AHF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


纳入年龄≥75岁高龄组AHF患者总共314例,年龄(78.9±6.1)岁。在2年随访期间,401例(67.9%)患者死亡,其中35.1%、60.9%分别在入组后1个月、1年内死亡,191例(32.1%)患者存活,总体患者的中位数生存时间为 19 个月。见表 1。


66d179498e68d.png

2.2 临床特征的比较


随访2年时存活组和死亡组临床体征的比较见表2。


66d1796112852.png


2.3 危险因素分析


高龄AHF患者2年全因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见表3。


66d179716f407.png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非高龄组患者比较,高龄AHF患者女性占比更高,原因可能是女性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各种原因心脏病的患病率较男性低,这些高危因素与射血分数保留型患者心血管系统结构及功能改变相关,结果导致女性患者心衰的发病年龄较男性晚。分析原因,雌激素水平与心肌重构机制差异有关,心肌重构是导致心室肌收缩功能下降的主要病理生理原因之一。高龄AHF患者常以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为主可能与上述机制有关。除此之外,与年龄相关的血管壁及心肌纤维细胞僵硬度增高、Rass系统过度激活、左心室重量增加、心室舒张能力下降、线粒体反应性降低及冠脉血流储备能力下降等因素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的发生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感染是高龄AHF患者急性发作的最常见的诱因;在病因组成方面,高龄AHF患者最常见的病因为缺血性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在高龄AHF患者中比较少见。高龄AHF患者合并症较多,糖尿病、高血压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患病率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龄组较非高龄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血压和或血糖水平、LVEF水平更高而且以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为主,该结果与既往研究相似。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龄组AHF患者2年全因死亡率为67.9%,死亡率稍高于非高龄组人群,提示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这与既往研究结论相符,但有研究显示,高龄组患者5年全因死亡率为56%;80岁AHF患者5年全因死亡率为54%。这两个结论均提示高龄AHF患者2年全因死亡率较本研究结果相对较低,分析原因可能与本研患者在接受指南推荐的“新四联”等改善心衰预后药物的使用率比较低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率、年龄、伴有体循环淤血、血清肌酐、BNP水平、心功能Ⅲ~Ⅳ级是高龄组AHF患者2年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女性、舒张压是2年全因死亡独立保护因素。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高龄患者服用“新四联”等药物服用比例更低,原因可能是高龄老人耐受力差、基础病多及用药复杂等因素有关。其中,服用达格列净比例低可能与老年性尿道炎有关;服用ACEI/ARB/ARNI比率低,与高龄老人舒张压低,不耐受有关;服用螺内酯比率低,与肾功能衰竭导致高钾血症有关。然而,本研究发现,高龄老人口服β阻剂的服用率与既往研究相当,原因可能是医师治疗意识提高、β阻剂使用的限制相对较小等因素有关。这提示按心衰指南规范使用“新四联”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对于高龄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应早期随访、提高随访频率、缩短随访间隔时间,尽早控制肾功能衰竭,逐渐滴定“新四联”至最大剂量,或许能进一步降低高龄急性心力衰竭死亡风险、改善生存质量,为高龄急性心力衰竭人群带来更大获益。


本研究存在因不是在中心实验室完成,可能导致检验结果缺乏标准化、存在随访回忆偏倚、医疗卫生存在区域性差异等缺陷,今后我们应该加大样本量,加入更多中心、更广泛地域合作研究,以期为将来AHF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综上所述,高龄AHF患者死亡率高,规范使用“新四联”药物治疗比例较低,对于高龄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早期随访、提高随访频率、缩短随访时间,尽早控制肾功能衰竭,将“新四联”药物逐渐滴定至最大剂量,或能降低高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改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略

作者:黄惠慧 

单位: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CCU科

来源:贵州医药2024年8月第48卷第8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