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高强度吸气肌抗阻训练对支气 管扩张患者气道黏液分泌及运动耐力的影响研究
作者: 许巧珍 蔡珍珠 黄惠娟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发布时间:2024-10-15

支气管扩张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支气管变形且呈现长久的扩张状态,同时患者的咳嗽、咳痰等情况严重,对患者的呼吸系统及机体整体健康状态造成较大不良影响。同时,本病患者的气道黏液分泌状态相对异常,是疾病诊断与治疗过程中的重点监测方面,除此之外,本类患者的运动耐力显著下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对支气管扩张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上述方面的改善需求与意义均较高,同时是治疗效果检测与评估的重要项目。近年来临床中关于高强度吸气肌抗阻训练用于支气管扩张的研究可见,但是研究差异普遍存在,对于气道黏液分泌及运动耐力的改善效果研究也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现探究高强度吸气肌抗阻训练对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黏液分泌及运动耐力的影响,以为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1年3月—2023年3月福建省漳州市医院的10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纳入标准:20~75岁;于福建省漳州市医院诊治的支气管扩张。排除标准:合并呼吸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手术史或创伤史;认知或沟通障碍;合并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史;肢体功能障碍;妊娠期、哺乳期或其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本次研究经福建省漳州市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且签署相关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支气管扩张治疗干预,主要为给予患者抗感染、解痉平喘及腹式呼吸训练等治疗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高强度吸气肌抗阻训练,采用吸气肌训练器进行训练干预,患者于坐位下接受训练,夹鼻状态下,嘴唇覆盖咬嘴,嘱患者从残气量的状态下进行用力吸气训练,直至胸廓不能进一步扩张为止,然后缓慢呼气,从30%最大吸气压开始训练,后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增加最大吸气压,其中训练30次为一组,每天进行两组训练,每周进行3d训练。两组均治疗干预2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统计及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干预前后的排痰量、气道黏液分泌指标(痰液干/湿重及黏度)、运动耐力[6分钟步行试验(6MWT)及心率(HR)]及生存质量。(1)支气管扩张治疗效果:咳嗽咳痰及其他支气管扩张症状体征均消失为显效;咳嗽咳痰及其他支气管扩张症状体征部分改善为有效;咳嗽咳痰及其他支气管扩张症状体征未改善或加重为无效。支气管扩张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2)气道黏液分泌指标:于治疗前、治疗1周及2周后分别采用进行痰液干/湿重及黏度等气道黏液分泌指标的检测,其中痰液干/湿重为对痰液第一次进行称重后,再以滤纸进行水分吸取,进行第二次称重,两者的比值为痰液干/湿重,采用黏度计进行痰液黏液的检测。(3)运动耐力:于治疗前、治疗1周及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6MWT进行检测,检测行走距离及运动期间的心率。(4)生存质量:于治疗前、治疗1周及2周后采用SGRQ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其包括症状、活动能力及疾病影响三个方面,每个方面的评分均换算为百分制,以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呼吸系统生存质量状态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检验软件选用SPSS23.0,计数资料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描述方式分别为[例(%)]与(±s),以上述软件包分别进行χ²检验与t检验,P<0.05表示比较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对照组中包括男27例,女23例,年龄37~75岁,平均(50.11±6.69)岁,病程2.0~10.5年,平均(4.73±1.19)年,Reid分型:囊柱型22例,柱状型18例,囊状型10例。观察组中包括男28例,女22例,年龄36~74岁,平均(50.06±6.73)岁,病程2.0~11.0年,平均(4.69±1.22)年,Reid分型:囊柱型23例,柱状型18例,囊状型9例。两组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支气管扩张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支气管扩张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741,P=0.016),见表1。

670e225cdac8f.png

2.3 两组干预前后的排痰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排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d及1周后观察组的排痰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干预2周后的排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670e226ef21e8.png

2.4 两组干预前后的气道黏液分泌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气道黏液分泌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及2周观察组的气道黏液分泌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670e227bacf3c.png

2.5 两组干预前后的运动耐力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运动耐力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及2周观察组的6MWT均显著长于对照组,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670e228832d1c.png

2.6 两组干预前后的SGRQ问卷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SGRQ问卷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及2周观察组的SGRQ问卷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670e2294a724b.png


3. 讨论


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支气管呈现异常扩张的状态,与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受多种原因影响而受到破坏有关,而此类支气管异常扩张的状态导致患者表现出咳嗽、咳痰等症状体征,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状态。另外,与本病患者相关的研究显示,其气道黏液分泌状态相对较差,表现为痰液干/湿重及黏度等指标的显著升高,而随着病情的控制,上述指标可随之改善,故认为气道黏液分泌指标的监测与评估意义较高。再者,本病患者的运动耐力受呼吸系统状态影响,表现出较差的状态,其中6MWT及运动期间的HR均显著异常,是本病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评估指标,而呼吸肌无力也在本类患者中表现突出,这也是其运动耐力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极不利于分泌物的排出,因此导致胸闷等情况的发生。近年来关于呼吸功能训练在支气管扩张中的应用研究可见,其有助于肺功能的改善,并对气道状态起到一定的影响,而高强度吸气肌抗阻训练作为有效改善吸气肌状态的指标,其对于本类患者气道黏液分泌及运动耐力的影响研究相对不足,因此本方面的细致研究意义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强度吸气肌抗阻训练在支气管扩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表现为应用后的总有效率相对更高,各个阶段的排痰量相对较好,且气道黏液分泌指标、运动耐力指标及SGRQ问卷评分改善幅度更大,说明高强度吸气肌抗阻训练更有助于控制疾病及改善气道黏液分泌状态,对于机体运动耐力及相关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均更为值得肯定。分析原因,高强度吸气肌抗阻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肌无力的情况,患者的呼吸肌耐力提升,呼吸力学状态随之改善,与之相关的肺功能,包括气道黏液分泌状态显著改善,而这也是其咳痰效果提升的重要基础,同时其运动耐力也随之改善,这均为患者疾病状态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故认为高强度吸气肌抗阻训练在支气管扩张患者中的应用可取性较高。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高强度吸气肌抗阻训练在支气管扩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气道黏液分泌及运动耐力状态,因此在支气管扩张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