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基于双心护理模式的心脏康复护理对PCI术后患者焦虑、抑郁与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 汤煜琼 王竹 来源:中国医药指南发布时间:2024-12-10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目前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首要致死原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缓解、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首选方式,可改善心肌供血,迅速开通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挽救濒死心肌。但手术属侵入性操作,易引发生理、心理应激,使得患者术后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加之术后长期卧床修养,心功能恢复缓慢,大大降低了患者生命质量。因此,术后需寻求有效护理,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改善预后。双心护理模式也被称为心脏心理医学,其重点针对心脏疾病患者的疾病表现、个体行为、社会环境以及社会因素等展开研究。心脏康复护理是针对心脏疾病患者采取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包括运动训练、饮食、生活习惯等,主要目的在于优化患者身体健康状态,促进各项生理功能恢复。但基于双心护理模式的心脏康复护理能否增强康复效果尚未明确。基于此,本文对92例患者分组对照,旨在分析基于双心护理模式的心脏康复护理对PCI术后患者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4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2例PCI术后患者分为两组。本研究严格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规定。对照组(n=46):男26例,女20例;年龄47~68岁,平均年龄(57.82±2.61)岁;受教育程度:30例高中及以下,16例大专及以上;BMI17.3~27.2kg/m2,平均BMI(22.60±0.94)kg/m2。观察组(n=46):男28例,女18例;年龄49~70岁,平均年龄(57.86±2.58)岁;受教育程度:32例高中及以下,14例大专及以上;BMI17.6~27.5kg/m2,平均BMI(22.63±0.91)kg/m2。两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BMI资料比较结果为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的诊断标准;②满足手术指征,且均首次行PCI治疗;③患者、家属均知悉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术后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②肝、肾功能障碍;③有血液系统疾病;④有精神系统严重疾病;⑤伴有肢体功能严重障碍;⑥合并恶性肿瘤。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展开康复宣教工作,向患者说明运动康复训练的目的、内容、积极意义等,展开解惑答疑。叮嘱患者留意心率、血压等安全指标,一旦出现异常进行诊治,同时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膳食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双心护理模式的心脏康复护理,内容如下。

(1)双心护理模式。①成立护理小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②术后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恐惧运动的主要原因。使用心脏病运动恐惧评分(TSK-SV Heart)评价患者运动恐惧程度。③将以往恢复较好的患者邀请到现场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传递正向的治疗及生活理念,构建共勉机制。与患者进行一对一交流,使其了解不进行康复训练的危害,并明确告知患者遵循医嘱、严格把控训练时间与强度等,运动是相对安全的,以此转变患者的不良信念。④鼓励患者参与散步、上下楼梯、擦桌子等日常活动。

(2)心脏康复护理。①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订早期康复护理内容,引导患者有规律、自始至终地参与心脏康复护理实践,直至患者出院。此外,护士需收集患者资料及问卷。②运动康复及日常生活指导。a.术后4h,解除加压装置后鼓励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包含握拳、握弹力球等,以及练习床上自行坐起、主动翻身等。协助患者进餐。b.术后1d,指导患者取床边坐位,自然下垂双腿,每日3次,每次时长15~30min。并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排泄、洗脸等生活活动。c.术后2d,在心率监测以及护士监督下,进行床边站立,时长2~5min,随后扶床行走15~30m,每日早、晚各1次。患者在家属、护士协助下,进行简单的沐浴。d.术后3d,在心率监测以及护士监督条件下,于走廊内或病室行走30~60m,早、晚各1次。e.术后4d,在心率监测以及护士监督的条件下,于走廊内或病室行走100~150m,早、晚各1次。f.术后5d,在心率监测以及护士监督的条件下,于走廊内或病室行走100~300m,早、晚各1次。g.术后6~7d,在心率监测以及护士监督的条件下,行走300~500m,早、晚各1次。同时,家属协助患者进入卫生间洗脸、排泄以及沐浴活动。③若运动过程中,出现胸闷、严重心律失常、气短、面色苍白、心绞痛等情况,需立即终止运动。两组均护理至患者出院,并进行3个月随访。

1.3 观察指标

(1) 不良情绪:护理前后,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二者总分均为100分,SAS大于50分表示有焦虑,SDS大于53分表示有抑郁,得分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重。

(2) 心功能:护理前后,以无创血液动力学检测仪(麦德安公司生产,批准文号:20172070020,规格:BioZ-2011-101)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水平。

(3)自我效能感:护理前后,以自我效能感评分(GSES)评价,内容涉及躯体功能(0~20分)、症状应对(0~20分)、疼痛管理(0~20分)3项,得分高,表示自我效能感好。(4)生活质量:护理前后,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内容涉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4项,各项均取百分制,评分高,表示生活质量好。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包括心功能、体重指数等)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包括受教育程度等)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情绪

护理前,两组不良情绪评分比较结果为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见表1。

6756617af3049.png

2.2 心功能

护理前,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结果为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VEDV较低,LVEF、CO较高(P<0.05)。见表2。

67566181d4369.png

2.3 自我效能感

护理前,两组各项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结果为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GSES的3项评分均较高(P<0.05)。见表3。

67566188110fa.png

2.4 生活质量

护理前,两组各项生活质量比较结果为P>0.05;护理后,观察组GQOLI-74的4项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4。

67566190417c8.png


3. 讨论


PCI是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微创手术方式,可维持心肌血管通畅,改善心肌血供,且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等特点。但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复杂,术后恢复周期相对较长,且患者受麻醉、手术等方面影响,易出现不安、焦虑等情绪,而不良情绪不利于术后康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影响预后。因此,需辅以有效护理。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SAS、SDS评分、LVEDV均低于对照组,LVEF、CO、GSES各项评分、GQOLI-74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双心护理模式的心脏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其自我效能。分析其原因为,双心护理模式融合心理、社会、生物医学等学科而形成的一种更为前沿、科学的医护模式,其主要致力于研究和解决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社会环境、行为、情绪等方面的问题。实施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更侧重于对患者心理状态、疾病的关联进行探讨,注重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生理进行干预。通过构建双心护理小组,达成了对护理工作的统筹管控,同时对患者进行全面身体评估,选择契合患者的需求,制订个性化护理内容。此外对患者的运动恐惧进行详细了解,并对患者运动耐力和心脏功能、血压等指标进行精准评估,推动后续护理措施开展。同时通过双心护理模式,能够鼓励患者积极投身于日常生活中的非正式运动,助力患者获取“参与感”,树立康复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心脏康复护理的目的在于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将其应用于PCI术后,能够有效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术后4h至术后7d,患者均处于医护人员的监督下开启心脏康复实践,结合患者年龄、身体因素、疾病严重程度等,为患者设计一套低强度的运动计划,且在患者自身状况允许的情形下,考虑到患者的运动强度与运动视频,依序逐步开展下床、站立、走步以及日常生活活动,每日按时按量完成康复实践的内容,在增强其康复信心的同时,也可提升活动耐受能力,增强生理功能,促进心功能好转。运动时,需实时监控患者有无异常情况,保证患者安全。同时,术后长时间卧床会引发交感神经兴奋,致使体内儿茶酚胺水平上升,造成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而通过心脏康复护理有利于增强患者的体能,优化身体状况。但本次研究选取样本数量较少,患者来源单一,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扩大患者选取范围和样本量。

综上所述,将基于双心护理模式的心脏康复护理应用于PCI术后患者中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情绪,提升其自我效能,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