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心脏康复训练在改善老年慢性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心脏功能中的价值
作者: 薛宁宁 杜岳 李楠 来源: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发布时间:2024-12-09

冠心病在我国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既往研究中已有学者指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病死率表现出缓慢上升趋势,而冠心病罹患群体现已接近1000万。慢性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具有发病时间、频率相对固定的特点,临床有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方案,但老年人多合并多种疾病,药物治疗将增加身体负担,因此老年患者多选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值得注意的是慢性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PCI治疗后并不能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患者治疗后需应用药物、开展术后康复训练,从而降低再入院及猝死风险,因此临床有必要积极寻找有效的康复训练方式。心脏康复训练是现阶段临床常用的一种运动训练方式,目前已应用至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患者中,均表现出较好的临床效果。为寻找慢性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后的有效康复训练方式,本研究将心脏康复训练用于此类患者中,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期望为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择期行PCI的160例老年慢性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80)与对照组(n=80)。

 

纳入标准:

(1) 参照指南诊断为慢性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

(2) 年龄≥60岁;

(3)均在本院行PCI。

 

排除标准:

(1) 合并恶性肿瘤;

(2) 伴有肺、肝、肾功能衰竭;

(3) 残疾或肢体运动障碍;

(4) 合并血液或免疫系统疾病;

(5) 伴有未得到控制的躯体感染;

(6) 因认知、精神、心理疾病无法配合研究。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获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医学伦理审批(201905-SDT-01201)。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PCI,PCI前后均常规应用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钙及β-受体阻滞剂。介入治疗成功标准为残留狭窄程度<10%,且患者血流达到完全再灌注。

 

对照组患者PCI后接受常规干预,包括疾病知识宣教、膳食调整及心理辅导,同时控制患者血糖、血压与血脂。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开展心脏康复训练干预,运动开始前借助Borg量表、平板试验评估患者自觉疲劳度、运动耐受强度,以评估结果选择运动方式及运动强度。运动靶心率=(220-年龄)×(60%~80%)。以自觉疲劳度13~16分为运动强度起点。具体心脏康复训练实施方式如下。第一阶段:PCI后第2天,患者于责任护士帮助下在床边扶床缓慢行走,每次行走5min,2次/d,若患者耐受可延长行走时间,但不可超过最大运动强度的80%,若患者在床边行走后表现良好,可在责任护士陪同下行室内单独行走,每次行走5min,2次/d。第二阶段:PCI后第3天,训练方式由床边扶床行走、室内单独行走过度至上下楼梯,期间责任护士从旁辅助,叮嘱患者缓慢行走,每次行走10min,2次/d。第三阶段(出院后):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添患者家属微信并建立微信群,于群内发送有氧运动方案,包括步行、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期间由患者家属监督,运动开始前先行放松、伸展肌肉训练,热身10min,随后可依据患者爱好选择有氧运动方式,训练持续时间15~30min,有氧运动期间家属需密切关注患者状态,必要时可进行血压、心率监测,若患者出现胸闷、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训练。有氧运动期间责任护士定期电话随访,持续运动4个月后评估干预效果。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4个月评估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4、6个月评估日常生活能力。

(1) 心功能: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

(2) 生活质量:依据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scale,SAQ)评估,SAQ包含疾病认知程度、躯体受限程度等5个维度,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3) 日常生活能力:依据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包括步行、上下楼梯、吃饭、洗澡等项目,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4)心血管不良事件:统计患者PCI后6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力衰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心血管病死亡。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6756a61618374.png


2.2两组患者心功能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LVEF和LVED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LVEF显著高于干预前,LVEDV显著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LVEDV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6756a625de05d.png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6756a6388f6dd.png


2.4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4、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显著高干预前,6个月高于4个月,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6756a6495e2c4.png


2.5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情况比较


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6756a6a1b266d.png


3   讨论


慢性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属于冠心病常见的类型之一,发病后以胸骨后或心前区发生窒息性、压榨性疼痛等为主要表现,既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也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现阶段临床治疗此类疾病常见有药物与手术两种方法,其中PCI作为介入手术的一种,具有创伤轻微、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在老年患者中较为适用。但冠心病患者PCI后仍具有较高的心肌梗死与心绞痛风险,故PCI后行积极有效的康复干预,可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改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LVEF、LVEDV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优,提示心脏康复训练用于慢性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PCI后可帮助患者提高心功能与运动耐力。观察组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方案,并在训练中结合患者病情逐渐调整运动量,能够通过运动的方式对冠状动脉结构与功能进行调节,有利于冠状动脉横切面积增加,促使心肌灌注增加,同时运动过程中也可改善血液流动,能够对斑块的溶解提供帮助,这也是患者干预后心功能改善的重要原因。长期的训练也能帮助患者提高肌肉力量,增强运动耐力与肺功能,有利于氧代谢效率提高,强化心血管功能。范秋季等在临床研究中也发现有氧运动具有抑制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的作用,有利于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同时国外学者Seals等在研究中也发现有氧运动具有抑制氧化应激、改善血管功能的作用,也能改善老年人的动脉僵硬情况。


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与干预后4、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这与心脏康复训练实施后患者心功能与运动耐力提升,从而减少了患者对他人的依赖,增强了患者生活的信心密不可分。江文龙等在临床研究中也发现有效的有氧运动能够调节患者心理状态,使患者配合治疗、训练,促使疾病尽早康复,提升生活质量。此外,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可见心脏康复训练在改善冠状动脉血流状态的同时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栾春红等在冠心病患者PCI后的康复治疗中也指出有氧运动可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心脏康复训练应用于老年慢性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后能够对LVEF、LVEDV进行改善,有利于生活质量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同时心脏康复训练的实施还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略

作者:薛宁宁 杜岳 李楠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来源: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4年11月28日第23卷第11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