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6分钟步行试验”还能这样用?Borg评分揭示心衰患者死亡风险的新线索
作者: 编辑部 来源:心脏康复网发布时间:2025-01-03

近期,《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住院老年心衰患者中6分钟步行试验后Borg评分的预后价值》的研究论文。本研究首次系统地探讨了6分钟步行试验(6MWT)后Borg评分在预测住院老年心衰患者死亡率中的独立价值,并揭示了这一指标对临床实践的重要意义。

6777869bd2391.png



本文将结合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解读,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潜力。


研究背景


为什么需要关注6MWT后的呼吸困难?

心衰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病,其特征为运动耐力下降及与此相关的呼吸困难等症状,是导致患者高再住院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677786bb5cb8a.png


6分钟步行试验(6MWT)是一种简单、经济且广泛应用于评估心衰患者运动耐力的工具。根据既往研究,6MWT中的步行距离(6MWD)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和再住院风险显著相关。然而,传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多集中于步行距离这一客观指标,而忽视了患者在测试后所感知的呼吸困难程度。

Borg评分是一种评估运动后感知劳累和呼吸困难的量表,分值范围为6至20分。尽管该评分被推荐用于6MWT后的症状评估,但其在心衰患者预后评估中的独立价值尚未被充分研究。本研究基于这一背景,提出了两个核心问题:


Borg评分是否能独立于6MWD预测患者的长期死亡风险?

Borg评分是否对传统风险评估模型具有增量价值?


研究方法


严谨的设计和多层次分析

研究从FRAGILE-HF研究队列中筛选出完成6MWT的1185名住院老年心衰患者。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患者分组:

根据Borg评分的中位值(12分),将患者分为高评分组和低评分组。


主要终点:

2年全因死亡率。


次要终点:

2年内心衰再住院或全因死亡的复合终点。


统计分析:

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等方法,评估Borg评分与死亡率的关系;并结合MAGGIC风险评分、BNP水平和6MWD,分析Borg评分对传统模型的增量价值。

研究对所有患者的基线数据进行了详尽分析,并排除了潜在干扰因素,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影响。同时,研究还开展了多个亚组分析,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不同患者的预后差异。


研究结果


Borg评分的独立预测价值与增量意义


1. Borg评分与2年死亡率显著相关


高Borg评分组的2年死亡率为24.5%,显著高于低评分组的16.1%。

即使在调整传统风险因素(如MAGGIC评分、BNP水平、6MWD)后,高Borg评分组的死亡风险仍显著增加(风险比HR=1.34,P=0.041)。


2. Borg评分对传统模型的增量价值


在以6MWD为核心的风险评估模型中,加入Borg评分后,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显著提高,尤其是在死亡率预测中表现突出。

无论Borg评分被视为连续变量还是分类变量,其增量效应均显著,表明Borg评分能够提供超越步行距离的额外预后信息。


3. Borg评分适用于不同亚组患者


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40%和大于等于40%的患者中,高Borg评分均与更高的死亡风险显著相关。

研究提示,Borg评分的预后价值不仅适用于射血分数减少的心衰(HFrEF)患者,还适用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患者。


4. 症状与步行距离的结合评估


尽管6MWD是评估心衰患者运动耐力的重要指标,但研究发现,即使患者步行距离较长,但若其在步行后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仍提示其预后较差。


临床意义:

将Borg评分纳入常规评估的重要性

本研究强调了Borg评分作为心衰患者风险评估工具的独特价值,尤其在以下方面具有临床意义:


67778a07a7493.png







优化6MWT评估体系


在日常临床中,医生通常关注6MWT的步行距离,而忽视了测试后的症状。本研究表明,步行距离和呼吸困难应作为综合评估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共同用于指导患者的随访与管理。

 

67778a2da5aa7.png






强化高危患者的筛查


针对步行距离较长但Borg评分较高的患者,需警惕其潜在的高死亡风险,建议进行更密集的随访和个性化干预。





应用便捷、推广性强


Borg评分作为一种简单的主观量表,操作便捷,无需额外设备,尤其适合在资源有限的医疗环境中使用。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尽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研究对象为日本老年患者,其结果是否适用于其他人群(如西方人群或年轻患者)尚需进一步验证。

Borg评分的主观性可能受环境、心理等多重因素影响,需探索更加客观的评估工具。

研究未明确测试的具体时间点(如住院后第几天),这一因素可能影响结果的通用性。

未来研究应在更大规模、多中心的国际人群中验证本研究结果,并探讨将Borg评分与其他风险评估工具相结合的可能性。


结论


本研究首次明确了6MWT后Borg评分在住院老年心衰患者中具有独立的预后价值,并能显著提升传统风险模型的预测能力。临床医生应充分重视患者在步行测试后的症状表现,特别是在对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中,将Borg评分作为标准化评估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略

作者:张诗源编译

来源: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 

“6分钟步行试验”还能这样用?Borg评分揭示心衰患者死亡风险的新线索.pdf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