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干预
作者: 牛江巍 来源: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5年1月第1期(发布时间:2025-01-21

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缺血、缺氧所导致的,该病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病情进展速度较快,会加快心肌细胞死亡,大量炎症细胞聚集于心脏,对心脏收缩功能造成影响,增加治疗难度,属于危重症。急性心肌梗死多发于老年人,发病时常伴有四肢无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可导致休克甚至猝死。临床研究表明,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干预措施能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继而可实现对患者病情的控制,改善预后。常规护理模式虽然应用范围广泛,但该模式难以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特殊情况进行护理干预,而心脏康复护理提出早期活动对患者病情恢复有重要意义,能帮助其尽早回归正常生活。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早期活动中的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效果,将我院收治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并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患者自主选择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2)年龄>65岁;(3)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类疾病者;(2)肢体功能不全者;(3)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研究组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龄68~84岁,平均(73.29±3.67)岁。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66~87岁,平均(73.65±3.4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为:配合医师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待其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后送至普通病房,为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和治疗、护理过程,同时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根据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并在7d内绝对卧床,7d后逐步增加活动量。


1.2.2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心脏康复护理干预


(1)运动训练:抢救后24h对患者心脏康复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指导患者在卧床期间进行正确呼吸训练,3d内协助患者进行上肢推拉、上举等运动,并帮助患者抬高腿部,使之与病床呈30°夹角,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进行10~20次。5~12d时可指导患者下床走动,20~30min/次,12d后可尝试户外步行、打太极等运动,期间护理人员应进行看护,若患者出现不适需立即停止运动训练。(2)体位护理:在患者卧床期间,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取正确体位,同时每2h协助其翻身,并帮助患者按摩下肢,以预防压疮。(3)加强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换位思考,站在患者角度,予以患者关怀,耐心倾听患者心事,为患者答疑解惑,并安抚患者情绪,为其播放轻快、舒缓类音乐促使患者注意力转移。


1.3 观察指标


(1)评估两组护理前后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2)使用生活质量调查表(CQQC)对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评分维度主要包括躯体状况、情感功能、社会水平以及生理情况方面,每项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佳。(3)观察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有无出现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及心律失常并发症。(4)护理后,发放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问卷调查表,评分维度包括护理结果、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护理人员态度,总分为120分,其中分值>100分为满意,80~100分为基本满意,<80分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心率、LVEF比较


护理前,两组心率、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心率低于护理前,LVEF水平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心率、LVEF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678f49e5c44da.png


2.2 两组护理前后CQQC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CQQ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躯体状况、情感功能、社会水平及生理情况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低于对照组的1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678f49f850b6f.png


2.4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87%,高于对照组的8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678f4a0a30b42.png


讨论


有研究指出,活动锻炼有助于冠状动脉扩张,增加心肌供氧、供血量,降低动脉压力,有效降低血脂,改善心功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抢救治疗后需在5~10d卧床以减少心脏负荷,但早期、适量的活动能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加快机体恢复。


常规护理模式是临床常用的护理干预手段,但是该护理方式未能给予患者早期运动指导,而心脏康复护理能为患者提供科学、规范化的早期运动指导,同时强化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对预后的改善有积极意义。对此本研究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早期活动中的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相关探讨,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心率、LVEF、CQQC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心脏康复护理能为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提供助力,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究其原因为护理人员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能以患者实际需求、情况为依据,协助患者开展科学化运动训练,可确保训练的规范性,进而有效避免因卧床而导致的血液循环速度减慢、血液黏稠等。另外,适量的运动能延缓患者病情,促进新陈代谢与体液循环,肢体功能恢复较快,心功能得到较好改善。


护理期间,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心脏康复护理能控制并发症发生风险,因为该护理模式能有效减少血管内皮素含量,抑制平滑肌增生,减少外周血管阻力,并阻滞左心室发生重构,且在该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为患者加强心理干预,给予患者充分关怀与抚慰,及时帮助其进行翻身、按摩,患者依从性得到提升,病情恢复较快,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而且,给予患者相应心理护理能减轻因不良情绪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血管紧张素的释放,并发症发生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应用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究其原因为心脏康复护理干预能为患者提供体位、运动、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可积极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情况,帮助患者答疑解惑,让患者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在护理期间患者与护理人员关系较为良好,有利于患者依从性的提升,对患者康复进程有积极促进意义。此外有研究指出,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可通过运动和心理调节促使患者冠状侧支血管增加,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有效提升冠状血流储备功能,改善心肌缺血状态,可获得理想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对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有积极意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降低,患者护理满意普遍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略

作者:牛江巍

单位:武清区人民医院心内二科

来源: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5年1月第1期(总第279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