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一组疾病,简称冠心病。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冠心病的治疗有了相当大的改进,但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呈现上升趋势,全球范围内,约2.4亿人患有缺血性心肌病,2021年冠心病患者死亡率较2019年上升72%。《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目前国内冠心病患病人数高达1139万;2021年,国内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为135.08/10万,农村为148.19/10万。冠心病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持续加重,因此冠心病的早期筛查、诊断、防治尤为重要。心肺运动试验(CPET)能检测受试者静息状态、负荷运动和恢复状态下的心肺功能,其优势在于能观察负荷递增下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储备能力,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人体整体生理功能状态评价、病情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转归预测等领域,且有无创的优点。冠状动脉造影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但冠脉狭窄程度和心肺储备功能并不一定是等比关系。CPET则作为评估心肺适能(CRF)的“金标准”,不仅具有无创的优点,还能精确评估心肺储备能力,在冠心病的风险预测、诊断、制定运动处方、预后及疗效评价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比如CPET的不同参数指标可以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不全情况,能够密切连续检测患者心血管状态,以确保患者治疗的有效性。现就CPET应用于冠心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冠心病提供更为简便的诊断及评估策略。
1 CPET简介
CPET是在逐步递增的运动负荷试验中,通过测定人体静息、运动及恢复阶段的耗氧量(VO2)、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通气量(VE)及血压、血氧、心电图等指标,全面客观地评价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生理系统、骨骼肌及代谢系统功能,阐明在不同负荷运动时发生的病理生理性变化。CPET利用外呼吸与细胞呼吸耦联的原理,通过外呼吸氧气摄入量和VCO2的变化,了解细胞呼吸过程中线粒体氧利用和二氧化碳生成的变化,对患者心肺运动功能及心肺损伤程度进行评价。
CPET主要包括静态肺功能测定和踏车运动试验,静态肺功能测定可以获得用力肺活量(FVC)、最大自主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呼吸参数及最大流速- 容量环;而踏车运动试验分为:⑴静息期(3min):可以获得静息心率(HR)、血压、心电图、静态气体代谢等指标;⑵无负荷热身运动期(3min):踏车速度保持在55~65r/min,接近结束时记录HR、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指标;⑶功率负荷期(6~10min):踏车速度保持在55~65r/min,测试者可密切观察受试者症状、HR、血压、气体代谢指标、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改变。⑷恢复期(6~8min):保持无负荷缓慢踏车2~3min,踏车速度可维持在30~40r/min,可观察受试者的HR、血压、心电图及症状。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客观反映受试者运动过程中肺通气与换气、细胞能量代谢及血流动力学变化,阐明运动不耐受以及发生诸如呼吸困难、心绞痛、下肢疲劳等症状的可能原因及其机制。CPET的主要测试方法是运动,对于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其运动生理反应是可重复的,而存在重度心肺功能不全、急性心力衰竭、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者禁忌行CPET。
CPET的主要参数有:
⑴反映运动耐量以及心血管功能的指标:如峰值摄氧量(peakVO2)、无氧阈(AT)、代谢当量[METs,1MET=3.5mL/(kg·min)VO2]、最大氧脉搏(peakVO2/HR)、HR储备(HRR)、呼吸商(RQ)或呼吸交换比(RER)、氧作功效率(摄氧量/功率,ΔVO2/ΔWR)、测试期的心电图、HR及血压变化等;
⑵反映通气功能的指标:如呼吸储备(BR)、MVV、潮气量(VT)、呼吸频率(BF)、分钟通气量(VE)、FEV1、VT/深吸气量(IC)、运动振荡通气(EOV)等;
⑶反映气体交换的指标:如氧通气当量(VE/VO2)、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生理无效腔/潮气量比值(VD/VT)、动脉氧分压(PaO2)、肺泡与动脉氧分压差[P(A-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潮气末氧分压(PETO2)、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外周血氧饱和度(SaO2)等。CPET可提供患者的可重复客观信息,可精确量化心肺功能储备和功能受损程度,是评估CRF的金标准。
2 冠心病运动受限的病理生理机制及CPET特点
心血管系统是机体内的一个关键系统,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细胞,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带走,该系统最主要和直接的作用之一是气体的转运。心脏是一个独特的需氧器官,不断由冠状循环血管供氧,心肌血流灌注能很快适应代谢增加的需求,运动时冠状循环血流量成比例增加2~5倍。冠状动脉病变如冠脉狭窄、冠脉微循环病变、血流停滞等情况下,心肌局部需求与灌注失衡,VO2、VCO2及HR将产生相应的改变。
冠心病患者在运动过程中的气体交换情况受到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在低负荷运动期,冠心病患者ΔVO2/ΔWR正常,VO2/HR正常,随着运动功率递增,冠心病患者的心肌收缩力下降,而通过增加HR、BF,提高P(A-a)O2,代偿范围内可保持稳定的心输出量、VO2。在AT水平以上的高负荷运动期,可出现ΔVO2/ΔWR变小、曲线转低平;VO2/HR曲线往往不能升高至正常预计值,且HR陡峭上升;VCO2-VO2斜率中VCO2表现出持续陡峭升高。且冠心病患者的peakVO2、最大负荷量较低,运动时间较短,RER升高,BR高,VE/VO2、VE/VCO2正常。CPET将呼吸功能监测和踏车运动试验相结合,能够在患者运动强度逐渐提高的过程中连续监测其运动等级,并通过测量患者运动试验过程中的血压、HR、心电图等指标对患者心肺运动功能及心肺损伤程度进行评价,CPET在评估冠脉功能上具备独特价值。
3 CPET可以预测冠心病的患病风险
相关研究表明,CPET是健康人群、冠心病高危人群预测冠心病患病风险的重要方法,其中peakVO2、peakVO2/HR预测价值较高。LETNES等在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纳入了4527例健康成年人(51%为女性),既往无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服用心血管药物病史,其中83.5%参与者在纳入研究时被评估为心血管疾病低危人群,经过8.8年的随访调查,147例参与者达到主要终点事件(因冠心病住院或死亡)。该研究发现,当运动能力<5METs,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增加。而peakVO2每增加1MET,女性达到终点事件的风险下降12%(P<0.005),男性下降17%(P<0.005);同时peakVO2/HR、VE/VO2、VE/VCO2对冠心病患病风险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在冠心病低中高危分组中,peakVO2/HR每增加8%(95%CI2~13),冠心病风险下降1个等级;VE/VO2每增加3%(95%CI0~6),VE/VCO2每增加4%(95%CI0~8),冠心病风险增加1个等级。LAUKKANEN等研究也证实,peakVO2/HR是高危人群罹患冠心病的强有力预测因子,该研究纳入了1596名男性,具备吸烟、饮酒、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运动心电图阳性等冠心病高危因素,研究发现,当peakVO2/HR<13.5mL/beat时,冠心病风险增加2.45倍(P<0.001)。上述研究提示,增加peakVO2、提高peakVO2/HR、能减轻冠心病的患病风险。
4 CPE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冠状动脉造影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准确地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和部位,但其属于有创检查,风险高、费用高,对于非阻塞性冠心病的判断受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对判断管壁内斑块分布范围和性质具有意义,但其对狭窄程度的判断仍有一定限度,特别当钙化存在时会显著影响对疾病的判断。平板运动试验(TET),虽价格低廉且无创,但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低,临床误诊率及漏诊率较高。CPET结合了呼吸、心脏、骨骼肌、神经生理系统,能全面评估运动中血流动力学反应、运动心电图、运动试验终止的主观原因,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临床价值。
正常生理条件下,心输出量随运动负荷递增而增加,氧脉搏与耗氧量呈现出持续而稳定的线性递增。当冠心病患者每搏输出量下降时,一定范围内机体通过提高HR来代偿,peakVO2可≥84%Pred,此时运动耐量正常,但氧脉搏与耗氧量曲线随负荷功率递增,出现递增减少或低水平不变或下降的非线性变化。CHAUDHRY等的研究发现,CPET在评估运动性心肌缺血时,氧脉搏及ΔVO2/ΔWR曲线出现特征性变化。心肌缺血时,最大氧脉搏降低,不能升高至正常预计值或保持相对稳定,而运动停止后氧脉搏矛盾性升高。这可能与患者停止运动后左室后负荷急剧降低,使得左室收缩力改善,导致每搏输出量立即升高,从而表现为氧脉搏曲线不降反升的矛盾改变。
BELARDINELLI等对202名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了CPET检查和心肌缺血SPECT检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负荷递增,氧脉搏与耗氧量线性递增的平坦化改变,是心肌缺血的独立预判指标,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74%。而通常的运动负荷试验中,用于运动诱导心肌缺血诊断的“至少在两个相邻导联中出现1.0mmST段水平压低”的标准,其敏感性为46%、特异性为66%。因此,带有呼吸气体分析的CPET检查,有助于在运动过程中,帮助心电图假阳性的患者排除运动诱导的心肌缺血。
国内相关研究也证实了VO2/HR、ΔVO2/ΔWR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潜在价值。朱珊雨等研究纳入15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研究发现,用于冠心病诊断时,peakVO2%pred的最佳截断点是≤69%,其敏感度为55.1%,特异度为77.0%;peakVO2/HR%pred的敏感度为50.7%,特异度为72.4%;ΔVO2/ΔWR的敏感度为44.9%,特异度为87.4%。上述参数特异度及诊断价值均较高,可以早期、较准确地诊断冠心病。
另外,相关研究发现,CPET的多个参数在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间存在差异。AKINCI等研究纳入了3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其中1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冠心病,MaxHR(P=0.031)、HRR(P=0.041)、AT时的VE/VCO2(P=0.028)、AT时的VO2(P=0.03)在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指标诊断冠心病的截点值有望进一步研究证实。FLEG等研究中分析了peakMETs在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上的应用价值,结果提示peakMETs在冠脉狭窄程度≥50%组、>70%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目前国内仍缺乏CPET诊断冠心病的大样本、大数据的临床试验,其诊断冠心病的截点值有待后续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5 CPET指导冠心病运动处方
相关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心脏康复能够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改善生活质量。运动治疗是心脏康复的重要环节,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原则。冠心病患者运动处方的制定有AT法、HR储备法、目标HR法、自我疲劳度分级法等。AT水平运动是冠心病患者的最佳推荐运动强度。TERADA等荟萃分析发现,与AT水平的有氧运动相比,肌肉力量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后冠心病患者获益更多。
CPET作为临床制定运动处方的金标准,能为不同危险分层的冠心病患者提供有氧运动处方、缺血阈值、症状阈值,并根据康复疗程和康复效果动态调整运动处方,是冠心病心脏康复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评估手段,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脏康复评估。CPET通过测定患者的peakVO2、AT、峰值HR、峰值负荷、MET等指标,评估有氧运动能力和心肺储备能力,制定运动处方的目标运动量、目标靶HR,为患者提供AT水平的最佳有氧运动处方。同时,CPET能提供运动心电图阳性的缺血阈值,以及运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时HR、血压水平,为高危冠心病患者提供更为安全、准确的运动处方。INGLE等研究纳入了382例冠心病患者,分组制定不同运动处方,经过为期8周的运动治疗,发现所有参与者的ΔVO2/ΔWR、通气效率、最大心输出量均得到改善(P<0.001),且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组比中等强度稳态训练(MISS)组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peakVO2。PRICE等研究选取了60位进行了12期门诊心脏康复的冠心病患者,发现基础MET高、体能较好的患者,依据CPET制定的有氧运动处方阈值更高,能耐受的运动强度更大,运动处方完成后心血管事件风险更小,生活质量更高(P<0.001)。
6 CPET应用于冠心病的预后评估
CRF是冠心病的预后强有力预测指标,CRF与冠心病病死率和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老年群体中peakVO2、吸烟群体中CPET检测的肺通气功能障碍均与冠心病患者预后相关。在另一项研究中,CAI等则发现了AT时的VO2应用于冠心病预后的预测价值。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期内,AT时的VO2≥10.5mL/(kg·min),在未来2年有更好的预后。
而近年来多项研究均聚焦于CPET中的HR反应。CHAUDHRY等研究发现运动高峰期最后2min,冠心病组HR异常升高,HR储备耗尽,HR-功率曲线斜率(ΔHR-WRslope)增加,且运动HR反应的异常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成正比(P<0.005)。DEWAR等研究发现,在CPET恢复期,运动员HR恢复更快,冠心病组HR恢复慢,研究发现1minHRR阈值为12bpm,2minHRR阈值为22bpm,HRR可独立预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病死率。国内赵依帆等研究纳入了87例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均行CPET,根据HR恢复值(运动试验终止后2min)分组,探讨HR恢复情况与冠心病心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该研究发现,HR恢复异常组peakVO2、AT、peakwatt、SF-36评分结果均显著低于HR恢复正常组(P<0.01,P<0.05,P<0.05,P<0.05),HR恢复异常组心肺储备功能、有氧代谢能力、生存质量更差。
CPET也是评估冠心病药物疗效、手术疗效、康复疗效的重要手段。BELARDINELLI等研究表明,与单独运动治疗组相比,曲美他嗪联合运动治疗8周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peakVO2、AT时的VO2、peakVO2/HR均有明显升高(分别为25%、24%、33%)。LI等研究纳入了3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2周行CPET检查,并追踪随访5年,研究发现,PeakVO2、VE/VCO2斜率是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当peakVO2≥20mL/(kg·min)且VE/VCO2斜率<33%时,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显著降低(P<0.05)。近年来相关研究提到,心梗患者出院后接受远程智能心脏康复治疗,3月后患者peakVO2增加了1.56mL/(kg·min),VO2曲线斜率上升,远程智能心脏康复治疗能改善患者的CRF。
7 小结与展望
当代冠心病的诊治目标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让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围绕“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戒烟处方”五大处方开展的心脏康复治疗让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获益。CPET是评估CRF的金标准,与冠心病密不可分。CPET在冠心病的风险预测、诊断评估、制定运动处方、预后及康复治疗疗效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peakVO2、peakVO2/HR是冠心病患病风险的预测指标,氧脉搏曲线及摄氧量曲线诊断冠心病的价值较高。依据CPET制定运动处方更是冠心病心脏康复的重要依据。HR储备、运动中的HR反应在冠心病中具有独特的预后预测价值。CPET因其多系统参与、多参数分析、可重复性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临床实际工作中。但国内心脏康复起步较晚,CPET与冠心病的大样本性研究较少,地区差异大,不同CPET实验室所得数据仍有差异,目前冠心病相关评估的截点值欠缺。将来仍需进行大样本的规范化标准化CPET,为冠心病提供更为简便的诊断及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略
作者:李德霞 冯双云
单位:丽江市人民医院
来源: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25年第9卷第3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