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最新共识: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及临床管理策略
作者: 编辑部 来源: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时间:2025-02-25

近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了最新临床共识声明《肥胖与心血管疾病》(Obes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 ESC Clinical Consensus Statement),详细阐述了肥胖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并提供了基于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该声明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肥胖这一可干预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重视,并优化临床管理。


67bd85a1b2da9.png


肥胖:全球公共健康危机


肥胖流行现状


过去40年间,全球肥胖率翻倍,目前影响超过10亿人。根据2021年ESC统计数据,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成员国中,约22.5%的成年人患有肥胖。肥胖的流行趋势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的重大挑战,不仅增加慢性疾病的负担,也显著提高医疗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肥胖与心血管疾病(CVD)密切相关,其影响远不止体重增加和外观变化。研究表明,67.5%与高BMI相关的死亡可归因于心血管疾病。然而,相比于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可调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肥胖的防治仍然未受到足够重视。


肥胖如何影响心血管健康?


ESC共识强调,肥胖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肥胖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炎症水平,导致斑块形成并提高心肌梗死和卒中风险。


  • 加重高血压:腹部脂肪堆积可导致交感神经系统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进而升高血压。


  • 诱发糖尿病: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可直接引发2型糖尿病,进一步加速心血管疾病进展。


  • 增加血栓风险:肥胖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的风险显著增加。


  • 导致心律失常:肥胖与心房颤动(AF)密切相关,增加猝死风险。


  • 诱发心力衰竭:肥胖可引起心肌脂肪浸润和纤维化,增加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和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FrEF)的发生率。


此外,ESC还指出,肥胖个体的全身性炎症、氧化应激和代谢紊乱共同作用,进一步加剧心血管损伤。因此,肥胖应被视为一种独立的心血管疾病,而不仅仅是一个风险因素。


肥胖的管理策略:综合多学科干预


1.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是肥胖管理的基石,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行为干预。


饮食控制

  • 能量赤字:建议每日减少500-750 kcal的能量摄入,以实现5%-10%的体重减轻目标。


  • 饮食模式:

  • 地中海饮食:富含蔬菜、水果、坚果、全谷物、橄榄油和鱼类,能有效降低心血管风险。

  •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 高蛋白饮食:有助于维持肌肉质量,避免体重下降后基础代谢率降低。


  • 减少超加工食品:包括含糖饮料、快餐、精制谷物等,以降低胰岛素抵抗和炎症水平。


运动治疗

  • 每周150-30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


  • 或75-150分钟高强度运动(如跑步、HIIT训练)。


  • 力量训练:建议每周2-3次肌力训练,以维持肌肉质量和提高基础代谢率。


  • 减少久坐时间:鼓励每日步行至少8000步,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


行为干预

  •  认知行为疗法(CBT)可帮助患者改善饮食习惯和情绪进食问题。


  • 社交支持(如团体治疗)可提高长期依从性。


2. 药物治疗

BMI≥30 kg/m²(或BMI≥27 kg/m²伴代谢综合征)时,可考虑药物辅助治疗。目前获批的抗肥胖药物包括:


  • GLP-1受体激动剂(semaglutide, liraglutide):

  • 既能减轻体重,又能降低心血管风险。

  • SELECT试验表明,semaglutide 2.4mg可使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20%。


  • naltrexone/bupropion:

  •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减少食欲。

  • 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 orlistat:

  • 抑制脂肪吸收,适用于胃肠耐受性良好的患者。


3. 代谢手术

对于BMI≥40 kg/m²(或BMI≥35 kg/m²伴代谢并发症)的患者,代谢手术(如胃旁路术、袖状胃切除术)可作为治疗选项,可降低糖尿病和心血管风险。


 临床医生如何优化肥胖管理?


ESC共识强调,肥胖的管理应当融入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以下是关键建议:


  • 在所有高危心血管患者中常规评估体重和代谢状况,包括BMI、腰围、血糖、血脂等。

  • 对体重超标患者提供个体化管理方案,包括营养咨询、运动指导和药物干预。

  • 关注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老年人),防止儿时肥胖持续至成年期。


结语


肥胖不仅是慢性疾病的高危因素,更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深远。ESC本次发布的共识声明,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指导,旨在推动肥胖的早期预防与个体化管理,以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略

作者:张诗源编译

来源:欧洲心脏病学会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最新共识: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及临床管理策略.pdf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