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在居民死亡中占比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冠心病在心血管疾病中占比较高,其中以心肌梗死死亡率最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能重建血流,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重要手段,但需要良好的护理配合。目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PCI治疗后普遍存在自我护理能力差、出院准备不充分等情况,影响后期心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恢复,不利于心血管事件预防。评估、建议、共识、帮助、随访的5A模式以自我管理为向导,目前在许多医院广泛开展,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本研究将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中,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5月收治的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纳入标准:患者明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患者术后心功能<Ⅱ级且病情稳定。排除标准:术后复发者;意识模糊者;合并肾、脑、肝等其他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肿瘤者;精神疾病史者。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43~71岁,平均(64.33±4.98)岁;既往史:吸烟21例,高血压12例,糖尿病10例;分型:单支病变12例,多支24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41~78岁,平均(63.88±4.26)岁;既往史:吸烟20例,高血压10例,糖尿病9例;分型:单支病变10例,多支2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PCI围术期常规护理、药物指导、康复活动指导、饮食指导、心理干预、出院指导、随访。 1.2.2 观察组 给予PCI围术期5A模式心脏康复护理。评估:心血管内科医生、康复医生、康复护士全面评估术后12h患者病情、运动风险。评估个体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吸烟、饮酒、饮食、呼吸困难、疼痛等),建立个人档案,对满足条件者(再灌注治后8h无胸痛、新发、心衰征兆、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开具早期康复运动医嘱。建议: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制订个体康复计划,使患者明确自身危险因素,讲解患者自我提高效能对康复和心血管事件预防的重要意义,使其重视并依从早期康复锻炼,了解和掌握不适症状处理技巧。共识:康复医生与患者共同确认康复处方,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订康复目标,在饮食改变、康复知识学习、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上与其达成共识。帮助:康复护士以及家属协同患者在康复处方指导下完成运动康复项目,在运动前、运动期间和运动后评估患者完成情况;护士记录运动前胸痛、呼吸、心率、血压、穿刺部位是否出血等,对出现体征不良波动的患者适当减轻锻炼强度,严重者联系医生及时处理;对能够适应且自觉劳累度很轻者,活动后心率增加不足10次/min者可进入下一运动阶段。随访:出院前再评估,做出院运动指导。嘱咐家属全程陪同出院后的运动康复锻炼,通过微信每周询问患者个体目标完成情况,对表现不佳者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评分,包括预期支持、适应能力、个人状态,分别为4个条目、5个条目、3个条目;共12条目,根据程度给予0~10分,分值越高出院准备越好;量表Cronbach’s α=0.89,每项内容有效性指数0.80~1.00,内容有效性0.88。 (2) 比较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Barthel指数(BI),记录干预前、干预2周、1个月心脏超声所测LVEF和BI评分,BI包括进食、穿衣、如厕、大小便控制、转移6项,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则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3) 比较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冠状动脉再狭窄,随访1个月。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RHDS评分比较 观察组预期支持、适应能力、个人状态和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LVEF、BI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LVEF、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1个月,两组LVEF、BI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1个月后,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表现为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危及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目前条件下,推荐患者接受PCI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既往针对患者实施常规方式护理,成效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出院准备度是反应患者出院状态的指标,是出院计划核心组成部分,表示患者回归社会和后续自我康养能力;当出院准备度低时,患者病情复发、再入院和并发症风险均增加。我国当下病患周转快,住院时间缩短,虽然提高了周转率,但面临患者出院准备较低的情况。本研究用RHDS观察患者出院准备程度,评估5A模式心脏康复护理应用价值。观察组RHDS各项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与相关研究指出,5A模式结合健康教育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出院准备度结果一致。考虑5A模式评估患者心血管内疾病危险因素,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参与个体康复计划,为患者制订康复目标,从而根据计划完成出院前每日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学习,明确自身危险因素和控制方法,以及不适症状处理方法,较常规护理更具针对性、目标性,效果更好,提高患者出院准备程度。 患者出院准备度反应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能力,准备度越高通常患者出院后能得到更多预期支持,出院自我病情护理能力越强,个人机体和心理状态更好,生活自理能力越强,心血管事件风险控制越好。本研究显示,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患者康复效果较好。5A模式通过评估掌握每位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通过建议提高患者自我护理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责任心和警觉性,通过达成共识提高患者治疗和护理依从性,改善生活习惯,最大程度控制心血管事件风险;帮助和随访患者,调动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监督和鼓励,确保患者康复管理完成度,加强心血管事件预防。5A模式强调早期康复运动,并及时评估患者耐受情况,灵活调整个体康复方案,确保心脏康复有效性和安全性,故观察组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5A模式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中,能提高出院准备程度、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促进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略 作者:段美艳 单位:天津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 来源: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5年3月第3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