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15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在4.1亿人左右,占比最高的为2型糖尿病(T2DM)。而糖尿病各种并发症中,以心血管事件最为常见,且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其实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均受损害的全身代谢性疾病,血糖升高仅仅是其一个临床表现,因此,临床认为糖尿病的治疗也应实行整体康复,延缓多器官、多系统的功能退化。运动康复是整体康复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不仅可能帮助糖尿病患者减轻负性情绪,还能加强其呼吸、循环与运动系统间的联系,提升生命质量。糖尿病患者在实行运动康复治疗前,临床建议先进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观察运动时患者的气体交换和心肺功能的相互作用,可客观反映内、外呼吸偶联情况,对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进行全面、精确评估,从而制定出符合患者运动期间循环、呼吸、代谢等系统功能特点的个体化运动方案,有效地规避运动康复治疗中可能的风险事件,提高疗效与安全性。本研究通过观察研究T2DM患者经CPET指导下行个体化运动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0例T2DM患者列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年龄为42~65岁,病程为10~15年,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4.1~29.3kg/m2,空腹血糖(FBG)为6.8~9.5mmol/L;对照组年龄为43~65岁,病程为11~15年,BMI为23.8~29.4kg/m2,FBG为6.9~9.8mmol/L。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T2DM诊断标准者;
②处于病情稳定期者;
③近3个月内未接受过系统运动训练者;
④无CPET禁忌证;
⑤意识清晰,可配合试验者;
⑥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者长期遵医嘱用药,病情稳定者;
⑦患者本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
①合并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严重并发症者;
②近期内服用过会影响平衡感的药物者;
③锥体外系疾病、癫痫发作、前庭功能障碍、精神疾病等患者;
④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⑤免疫缺陷性疾病、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等患者;
⑥合并不稳定心绞痛、心力衰竭及肺部疾病患者。
1.1.3 脱落标准
①不能耐受CPET运动强度,被迫终止者;
②中途肢体伤病,无法继续CPET者;
③因急性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心脑血管意外等需终止试验者。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符合随机血糖≥11.1mmol/L或FBG≥7.0mmol/L,或糖耐量试验2h血糖≥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可辅助诊断。
1.3 干预方法
2组患者皆常规口服优降糖,每日三餐前服用,初始剂量为1.25mg/d,1周后按2.5mg/d剂量递增,血糖控制达标后维持剂量不变,连续治疗3个月,最大剂量不超过15mg/d。
1.3.1 对照组
按照«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12年版)建议的运动强度[6],即持续运动时保持心率(次/min)=(220-年龄)×(60%~70%),实行运动康复训练,以有氧运动为主,酌情辅以抗阻训练,运动间隔通常<3d,每次训练课分为准备活动、基本活动和整理活动3部分,遵循由轻到重、由少到多、由稀到繁的循序渐进原则,每训练4周进行1次疗效评估,并调整制定下一阶段的运动处方。
1.3.2 观察组
根据CPET结果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
①CPET准备。行CPET前3d,嘱咐患者不可进行剧烈活动,确认其无肌肉酸痛现象。测试前需先充分向患者介绍和解释试验目的、试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等,患者签署好试验知情同意书;测试前先让患者试戴鼻夹、咬口器等器械,确保中途不漏气;测试过程中,每日由专门的医师进行严格定标。
②试验步骤。使用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患者取坐位,先对其静态下肺功能指标进行监测,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第1s用力呼气量与所有呼气量的比(FEV1/FVC),每项常规测定3次,记录最优结果。接着进行心肺运动检查,患者骑在功率自行车上,将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12导联心电图、气体收集装置等连接好,保证数据可以顺利采集;分别对患者进行试验前无负荷状态下热身3min、静息状态下5min和恢复期5min的数据采集,自机器预测的最大功率(W)÷10起递增,直至达到症状限制性的最大极限运动状态,然后维持其功率,自行车转速维持在60r/min,记录患者在运动状态下的相关CPET试验指标。全过程须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提前准备抢救措施,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一旦出现眩晕、眼花、头痛、严重胸痛、呼吸困难、乏力、心前区不适,心电图运动性ST段抬高>1mm或ST段压低≥3mm,舒张压>115mmHg、收缩压>220mmHg,或收缩压低于基础静态血压值的80%等不良反应事件时,须及时停止试验。测试完毕,由两名拥有相关资质的医师,以V-Slope法描记患者的无氧阈(AT),若两次误差<0.2L/min,则取两次平均值;若误差>0.2L/min,则由第3位医师重新描记两次,取平均值。
③根据CPET测试得到的AT,标记达到AT时的心率值,并结合换气比值>1∶1,最大呼吸频率(BRmax)>50次/min,指端血氧饱和度(SatO2)<86%,运动末最大每分摄氧量(VO2peak)、每搏摄氧量(O2Pulsepeak)出现平台,认为呼吸、心率储备到达极限,以此作为患者的个体化运动强度参考值,设计中等强度的运动处方,柏格评分在11~13分,靶心率在40%~60%的VO2peak,患者自感疲劳程度由轻度至重度。
④运动频率、周期和运动方式。每周运动5d,每天坚持运动30min(包括热身5min、运动过程20min、恢复期5min);运动方式不限,可选择八段锦、太极拳、自行车、步行、慢跑等有氧运动,准则为达到AT时的心率值,也可选择阻力带、举哑铃等抗阻运动,周期为3个月。
1.4 观察指标
1.4.1 血糖指标
干预前后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葡萄糖氧化酶试剂盒,测定FBG、餐后2h血糖(2hPBG);应用糖化血红蛋白试剂盒,以免疫凝集法测定HbA1c。
1.4.2 脂代谢指标
干预前后常规称体重和量身高,按体重/身高2计算出BMI。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甘油三酯氧化酶试剂盒(中山标佳生物科技)测定甘油三酯(TG),应用总胆固醇氧化酶试剂盒测定总胆固醇(TC)。应用低密度脂蛋白检测试剂盒,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低密度脂蛋白(LDL)。应用高密度脂蛋白检测试剂盒,以ELISA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HDL)。
1.4.3 胰岛β细胞功能
干预前后,应用试剂盒,以放射免疫法对空腹胰岛素(FINS)进行测定,利用公式20×FINS/(FPG-3.5)计算出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FPG×FINS/22.5计算出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1.4.4 肺功能指标
干预前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FVC、FEV1及FEV1/FVC。
1.4.5 运动能力与肺气体交换参数
干预前后,应用美国VmaxEn-core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连接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气体收集装置等,连续监测运动中肺的气体代谢指标,包括VO2peak、O2Pulsepeak、每分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peak)、SatO2、BRmax、最大潮气量(VTmax)、每分通气量(VEpeak)、呼吸商(RQ)。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行组内比较,配对样本t检验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千预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2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各项血糖指标均对比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干预前后脂代谢指标比较
2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LDL、TC、TG、BMI均对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DL对比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干预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比较
2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Homa-IR对比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Homa-β、FINS对比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见表4。
2.5 2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2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各项肺功能指标均对比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见表5。
2.6 运动能力与肺气体交换参数
观察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除VTmax和RQ外,各项运动能力与肺气体交换参数均对比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患者VCO2peak、SatO2、BRmax、VEpeak、RQ均对比干预前明显升高(P<0.05),除VTmax外,2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2.7 不良事件比较
对照组干预期间出现低血糖事件2例、心血管事件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5/50),观察组干预期间未见低血糖事件和心血管事件发生。
3 讨论
相关研究指出,T2DM患者实行心肺运动训练后,VO2max值对比非参与规范心肺运动训练的对照组,明显增加了16.1%,且干预效果与运动干预时间呈正相关。T2DM患者通过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训练后,可明显提高VO2max值和肌肉量,且二者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有报道中统计发现,T2DM患者持续心肺运动训练12周后,运动峰值、静息、恢复期心率和运动可承受最大时间、VO2peak等指标均得到明显提高。传统运动疗法一般是基于指南的指示进行,获益并不理想,且患者依从性较差。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在改善血糖、血脂、胰岛功能、肺功能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CPET试验过程中采集的各项指标,不但可帮助临床医师精确、系统地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整体功能状态,还可提前预测有氧运动和阻抗运动过程中患者心肺功能可耐受的强度值,为科学、规范地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依据,也可作为评价运动训练效果的重要考量依据。对比传统超时心动图、静息心电图、肺功能和血气指标等,CPET系统参数更全面,覆盖面更广,精确度更高。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无运动习惯,即便是按VO2peak值时对应心率的40%幅度,尚未达到指南所推荐的心率,作为运动目标心率进行每日1h的运动训练,依然有较多患者无法坚持,同时也无法得知患者是否在运动过程中提前达到无氧阈,出现不良事件。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因长期存在全身代谢异常,慢性骨骼肌微血管结构改变,局部运输氧的能力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导致代谢终产物CO2含量增多,表现出运动和静息时的RQ会明显升高。本研究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除VTmax和RQ外,各项运动能力与肺气体交换参数均对比干预前明显提高;考虑对照组可能在无氧阈状态下的运动强度明显低于观察组,观察组通过给予可承受极限的强度运动,能更好地刺激全身系统的适应性,改善心肌舒缩和肺呼吸功能。相关研究证实,基于CPET试验的结果,患者达到无氧阈时的心率,可超出传统运动训练时最大靶心率70%的幅度,而运动强度可直接影响心肌细胞的适应性,达到中强度或以上训练,可以有效地锻炼和增长心肌细胞,低强度运动无法高效地提升心肺耐力。CPET试验可提供精准化的无氧阈时的心率数据,且对全过程进行持续的运动监测,可及时发现运动过程中患者出现不良事件时的无氧阈时心率的极限承受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运动训练的安全性,保证最佳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也显示,2组患者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与上述报道结论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略
作者:胡晓月 全英 付宁红 刘红 韩倩倩 贠婷琳
单位: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来源:宁夏医学杂志2024年7月第46卷第7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