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心肌梗死的首选方式,具有效果明显、起效快等优点。常规护理可改善临床症状,但需患者长期制动卧床,不利于患者心功能的康复。而早期个体化心脏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增加肺活量、运动耐量,进而提高心肌功能的恢复。但目前关于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给予早期个体化心脏康复护理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选取110例于天津市胸科医院行急诊 PCI 的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将对本研究内容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4月—20216月在我院接受急诊PCI的110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5 例。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龄52~77岁,平均(64.35±5.98)岁。观察组男性 33例,女性22例;年龄52~78岁,平均(64.27±5.9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心肌梗死的诊断参照《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优化治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内容;年龄50~80岁者;PCI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者。排除标准: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伴有精神类疾病者;患有肿瘤疾病者等。研究设计内容符合《赫尔辛基宣言》。所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干预方法
两组均给予急诊PCI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并进行健康教育、药物、运动及日常等方面的指导。观察组给予早期个体化心脏康复护理:
(1) 护理人员结合患者术后能量消耗、康复、心理、营养等方面制订护理方案,患者各项康复训练均在责任护士的陪同及心电监护下完成。
(2) 术后1~2d,患者进行低强度康复训练,并进行身体按摩,10min/次,2次/d,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让患者翻身、取坐立位,并鼓励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在训练期间护理人员要认真记录患者心电图、训练时间及强度。
(3) 术后3~4d,鼓励患者将下肢悬空于床边;在患者耐受条件下协助患者于床边站立,10min/次,3次/d;并协助患者于墙或床边缓慢行走,10min/次,3次/d。有任何不适,应叮嘱患者休息。
(4) 术后5~7d,进行独立缓慢行走训练,10min/次,3 次/d;协助患者开展缓慢上下2~3个阶梯训练,10min/次,3 次/d。根据情况逐渐增加强度。
(5) 术后8~10d,鼓励患者进行室外缓慢行走训练,15min/次,3 次/d,若无不适,可考虑让患者出院。
(6) 术后10~15d,患者出院后独立进行康复训练,将训练内容及方式告知家属,并让家属陪同进行训练。若出现不适,应停止训练或到院就诊。
(7) 术后16~30d,让患者进行上下楼梯和慢跑训练,10min/次,3次/d,可逐渐参加社会活动。两组均干预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 统计并比较两组CCU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总住院时间。
(2) 心排血量、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采用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检测两组心排血量、MAP及HR。
(3)心功能: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采用心脏超声诊断仪评估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心室舒张末容积×100%。
(4)生活质量评分:干预 1个月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5]从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和精神健康8个方面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满分为100分,其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经K-S法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分别予以独立样本t检验及配对t检验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 CCU 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CCU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心排血量、MAP、HR比较
干预前,两组心排血量、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心排血量高于干预前,MAP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心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 LVEDD、LVESD、LVEF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 LVEDD、LVESD 低于干预前,LVEF 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1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3 讨论
临床对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康复未引起重视,急诊PCI虽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的症状,但术后可能会复发心梗,同时急诊PCI术带来的心理应激反应易导致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使术后的康复效果受到严重限制。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急诊PCI术后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干预,以促进术后的康复效果。本研究对施以早期个体化心脏康复护理对急 PCI术后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研究成果。
常规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心功能康复未引起重视,心功能不能完全康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早期个体化心脏康复护理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初期对心肌梗死患者行身体按摩,给予健康宣传、药物等方面的指导,通过鼓励患者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进行站立、翻身、行走及上下楼梯等行为训练,并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循序渐进,逐渐增强患者锻炼强度,可有效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此外,早期个体化心脏康复护理能够增加患者肺活量和运动耐量,有助于恢复患者狭窄和闭塞的血管流通,增加心排血量,同时,利用心电监测可对患者心功能状态进行实时掌握,有利于对心功能异常患者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进一步促进心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CCU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心排血量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MAP、LVEDD、LVESD 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对急诊PCI术后心肌梗死患者施以早期个体化心脏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肺活量、心肌功能的改善。
综上所述,急诊PCI术后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个体化心脏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与研究。
参考文献:略
作者:高超
单位: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三科
来源: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5年4月第4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