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肺疾病(ILD)病理特征是肺间质弥漫性纤维化,引起患者呼吸困难、有限制性通气障碍、低氧血症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患者心肺功能永久性损伤,严重者可死亡。有研究指出,ILD主要病因是有毒物质、粉尘、大气污染、吸烟、肺血管疾病等,饮食、生活环境、精神状况、是常见的致病因素。张颖等研究对比分析了肺部超声与高分辨率CT在ILD评估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两者在评估间质性肺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方面有很好的一致性。CT作为常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肺部病变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十分广泛,且具有非常高的诊断准确率,由此证明肺部超声应用于ILD诊断与病情评估有现实意义。李秀婷等研究指出在ILD患者临床诊断中采用肺部超声检查,可以准确评估ILD患者肺部受累程度。孙佳等研究表明,ILD患者肺功能与肺动脉收缩压有相关性。肺部CT在ILD 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作用显著,但是检查有一定辐射伤害,加上检查费用高,部分患者有CT检查禁忌,有一定检查限制。为此,为了提高ILD临床诊断有效性与安全性,可以通过心肺检查与超声检查联合方案,对具有CT检查禁忌或者其他原因不适宜做CT,或者CT检查后依然无法确诊的患者,提供一个的新的检查方向,并且检查操作简单、无创、可重复进行,适用性好。本研究探究ILD患者诊断中联合应用心肺与超声检查对心肺功能评估的效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4例 ILD患者组成试验组,另选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100名组成对照组,均给予心肺与超声检查。其中试验组男性 58 例,女性46 例;年龄32~78岁,平均(61.5±3.2)岁;发病时间1~15个月,平均(5.2±1.0)个月。对照组男性54名,女性46名;年龄31~77岁,平均(60.6±3.2)岁。2组男女比例,年龄结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①试验组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验综合诊断后确诊;
②年龄 20~80岁;
③受检者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参加;
④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排除标准:
①精神疾病;
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③合并恶性肿瘤;
④同时患有其他可能影响ILD诊断准确性的其他类型疾病;
⑤临床资料不全。
1.2 方法:对2组受检者进行心肺联合超声检查,检查前对其说明检查具体操作流程、作用、意义、费用、注意事项等,为受检者妥善安排检查时间。
①超声检查:选择飞利浦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用普通探头,设置探头扫描频率 6.0MHz,常规均匀涂抹耦合剂。指导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纵向扫查肺前、后、侧三个方位,观察受检者肺组织形态、有无积液等。对受检者心脏血液流速、动脉血管内膜增厚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准确测量并做好记录,评估受检者心肺功能损伤情况。
②心肺检查:利用图片、视频、现场示范等方式教会患者正确使用肺功能检测仪,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测,包括最大通气量(MVV)、呼气峰值流速(PEF)以及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比(FEV1%)。超声检查均由同一名高年资超声医生完成,按照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使用说明书规范操作,对受检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积极配合超声检查,提高检查准确性。认真观察并分析超声检查结果,仔细辨别肺组织病变情况。心肺功能检查使用设备统一,方式方法一致,排除因为检查设备、人为操作造成的误差。
1.3 观察指标:比较2组肺功能、超声检查项目差异。
①肺功能:MVV、PEF以及FEV1%。
②超声检查指标:心脏血液流速、动脉血管内膜增厚情况、LVEF。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 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中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肺功能指标比较:试验组ILD患者肺功能指标MVV、PEF、FEV1%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2.2 2组心脏超声特征比较:试验组心脏血液流速低于对照组,动脉血管内膜增厚大于对照组,LVEF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ILD 是一种临床发病率较高的肺部病变,对肺泡周围组织、肺泡壁等形成累及,造成患者呼吸功能下降、弥散功能降低等,活动后加重,部分患者伴随低氧血症,且随着病情进展症状加剧,最终可引发患者呼吸衰竭,威胁生命安全。
宫莉莉等研究中表明,ILD患者吸烟者居多,且年龄大多超过65岁,临床疾病表现为咳嗽、咯痰,肺功能下降。ILD对患者生理、心理均造成较大影响,如果不及时治疗可逐渐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引发严重并发症,危害较大。为此,在对疑似ILD患者进行临床综合诊断的过程中,需要选择一种操作简单、诊断准确率高、安全性高的检查方式,及早确诊,并给对因、对症治疗,快速改善症状,获得理想预后。廖俊与罗凤鸣研究中指出,结缔组织疾病相关ILD影像学特征明显,患者肺组织可见明显炎症病灶,也可看到肺部阴性、结构形态改变等,可以作为ILD的诊断依据。连细华等研究在ILD诊断中使用了3种经胸肺部超声检查技术,分别为14肋间隙扫查法、28肋间隙扫查法、72肋间隙扫查法,在疾病检查诊断可重复性及一致性方面有表现良好,其中14肋间隙扫查法检查用时最短,是最为适用的超声检查技术。
本研究中在进行ILD患者诊断过程中,联合使用的超声检查与心肺功能检查,通过对比分析ILD患者与健康体检者患者的超声检查与心肺功能检查项目差异,准确诊断患者是否患病,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取得理想效果。诊断作用及机制为:对受检者使用低频超声探头进行肺部扫查,可以对其胸腔积液、B线进行观察,并了解患者深部肺实质病变情况。也可使用高频超声对患者胸膜、胸膜滑动进行观察,了解患者肺部结构、形态改变。肺部超声结果中显示,ILD患者双肺可见不均的B线,胸膜增厚且滑动减弱,可见少量积液,胸膜下无回声区。同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患者心脏进行扫查,可以了解患者心脏血流速度、动脉血管内膜增厚、左心室射血分数等,评估患者心功能。ILD患者心肺组织超声影像特征表现与健康人群差异很大,因为疾病影响,心肺组织炎症反应加剧,使得患者心肺功能发生异常,引起结构、形态改变。心肺检查操作简单,无需借助特殊设备,可以直观看到患者心肺功能的下降程度,作出初步诊断,配合超声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颜林淋等研究中指出,在对ILD患者心肺功能评估时采用心肺联合超声检查有很高应用价值,能够准确鉴别受检者有无心肺功能减退,预测病情严重程度,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试验组PEF、FEV1%、MV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心脏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动脉血管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组间LVEF水平比较试验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说明联合进行心肺与超声检查在ILD患者心肺功能评估中应用有效性高,可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心肺联合超声检查对ILD患者心肺功能评估效果显著,可以通过与健康人的肺功能、心功能指标进行对照分析,诊断患者疾病患病情况,以及病情严重程度,临床诊断价值高,值得推广、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略
作者:李瑞萍
单位: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
来源: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2年4月第23卷2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