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进展性疾病,其特点是肺血管病变引起的肺血管阻力增高,最终导致右心衰竭和/或死亡。该病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并发症,还可以是综合征。随着病情的恶化,患者活动耐力逐渐下降,逐渐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质量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虽然PH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有上升趋势,而且其死亡率很高,在未行特殊治疗情况下,从诊断到死亡的存活时间平均为2.8年。心脏超声、血清学标志物、血气分析、氨基酸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肺动脉CT血管造影技术(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肺通气灌注显像等是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重要手段,但上述检查都无法对患者运动状态下心肺循环功能、运动耐力、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易使临床医生低估患者的病情,使得临床治疗力度不足。6分钟步行试验(six-minute walking test,6MWT)是很多研究评价运动耐力以及治疗效果的常用手段,但该检查容易受患者主观感受的影响,客观性不足,而且无法评估运动状态下的气体交换异常。
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是通过在活动平板、自行车测力计或手柄测力计上进行功率递增运动,并达到最大的运动负荷,这期间综合应用电子计算机、呼吸气体实时监测分析技术测得相应的各项参数。常用参数:(1)峰值摄氧量:是指受试者在持续增量功率试验中,最大用力持续30s时达到的最大摄氧量;(2)通气效率:指每排出1LCO2与所需的通气量之间的关系,反映了肺通气血流匹配程度:(3)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2)指受试者呼气末肺泡最高二氧化碳分压,体现了肺内通气血流与心功能的匹配程度:(4)心率恢复:指运动时峰值心率与终止运动1min后的心率之差;(5)摄氧效率斜率(oxy⁃gen uptake efficiency slope,OUES)是在功率递增运动负荷中,相对于每分钟通气量的摄氧量增加斜率;(6)氧脉搏:是摄氧量与心率的比值,反映心脏每搏量能运输的氧量,取决于外周组织对氧的摄取量。CPET是国际上公认的评价最大运动耐力、肺内气体交换、分析呼吸困难及鉴别心肺功能受损原因、寻找潜在病理生理学异常的一项技术。该检查实时检测在不同运动负荷下机体耗氧量(VO2)和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的动态变化,从而客观、定量、全面评价心肺储备功能和运动耐力。近年来,CPET在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CPET在PH中的应用价值做文献综述。
CPET在PH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PH患者从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平均在2年以上,在我国可能需要时间更长。从广泛应用PH靶向药物治疗以来,国内外PH患者的预后已有一定改善。多项研究发现,药物治疗的效果和预后明显与患者心脏功能分级有关,因此PH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常用筛查工具包括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等,但准确性均受限,特别是早期PH患者静息肺动脉压力可能正常,因此运动可以明显提高PH的检出率。CPET是早期诊断PH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因呼吸困难或疲劳行CPET的患者中,表现为呼吸储备减少,VE/VCO2、VD/VT、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同时增加的患者中有88%右心漂浮导管试验显示肺血管阻力增高(>120dyn·s-1·cm-1)。在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患者中,当无氧阈(anaerobic threshold,AT)时的VE/VCO2≥60并且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20mmHg时强烈提示存在PH。
预后评估
目前多使用世界卫生组织PH分级及6MWT来对PH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但WHO分级标准受主观判断影响较大,个体解读时存在很大差异。6MWT不能准确评估PH的临床预后。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了CPET在PH预后评估中的价值。2015年ESC/ERS在PH诊断治疗指南中推荐将VE/VCO2、VE/VCO2斜率、PETCO2作为PH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近年来,OUES、摄氧效率平台(oxygen up⁃take efficiency plateau,OUEP)、峰值循环泵功能等各项新型指标在PH患者预后中的作用的研究逐渐增多。未来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分析CPET越来越多的变量及其应用价值。
制订患者康复运动处方
CPET在运动康复中的作用是任何检查都替代不了的,其具体作用是:运动风险评估、制订运动处方及评价运动康复效果等。CPET可准确测定患者的AT,并准确区分不同疾病患者的运动受限原因,进而提供个体化的运动处方。
药物疗效评价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有效治疗后,尤其是肺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后,PH患者的CPET各项指标也会相应改善,峰值运动时VO2、VE/VCO2和PETCO2可作为疗效观察的敏感指标。肺血管扩张药如前列环素、伊洛前列素、依前列醇及西地那非等,均可以有效改善PH患者的CPET表现。
PH患者心功能的评估
目前用于PH患者心功能评估的手段主要有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B型尿钠肽或NT-proBNP、6MWT和右心导管检查,但是NYHA心功能分级和6MWT都有一定主观性且重复性欠佳。2006年欧洲心脏病年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运动试验指南中指出VO2max是一项明确可靠评估运动耐量的指标,可广泛应用于心衰患者功能状态的评价。CPET中的VO2max和VE/VCO2与心功能分级有良好的相关性,弥补了心排量和全肺阻力相关性较差、肺动脉压力与心功能相关性较差的缺点。
鉴别不同类型的PH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IPAH)、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相关性PH是临床常见的PH类型。研究发现,IPAH患者通气有效性受损显著轻于CTEPH患者,COPD相关性PH患者与IPAH患者的PeakVO2、PeakVO2%pred和PeakVO2/kg之间的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从数值上看COPD相关性PH组均小于IPAH组患者,考虑与CTEPH肺血流灌注的不均匀以及COPD患者气管壁结构重塑与肺实质破坏有关。
鉴别COPD患者是否合并PH
COPD相关PH患者VO2max明显低于无PH的COPD患者,无氧阈VO2并未显著下降,可能与峰值运动状态下摄氧量更能反映机体的运动耐力以及重度COPD患者AT点应用V斜率法无法准确测得有关。并发PH的患者通气效率显著降低,且多伴有明显的低氧血症,表现为VE/VCO2较单纯COPD患者显著增高,动脉氧饱和度在运动过程中进行性下降。
鉴别PH与左心衰所致肺静脉高压
继发于PH的右心衰患者,静息和运动状态时心肺功能及运动耐力明显低于左心衰患者。具体表现为PET⁃CO2低,VE/VCO2高,上述两项指标的敏感性高于VO2及VO2/kg体重。提示右心衰患者由于肺血管疾病导致肺血管床减少,肺脏氧合出现障碍,心排出量下降,运送至单位体重的O2减少,从而造成骨骼肌线粒体功能障碍和O2利用障碍。
评价有无卵圆孔开放和右向左分流
若运动中出现右向左分流现象,CPET的典型表现是:(1)PETCO2突然急剧下降,同时伴有PETO2升高;(2)突然持续的呼吸交换比(R)升高;(3)可出现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VE/VCO2急剧升高。(1)和(2)同时具备为肯定运动相关的右向左分流。
PH患者行CPET的安全性
CPET是一项安全性较高的、无创的试验方法,根据美国心脏学会的统计结果,CPET的死亡风险<5/100000,目前,尚没有PH患者因CPET测试死亡的报道。但是,有晕厥、严重心律失常或者急性右心衰病史的PH患者禁止参加CPET测试。
综上所述,CPET不仅能够用于PH患者运动耐力测定,为鉴别诊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提供客观依据,而且还能发现患者肺内通气灌注匹配及气体交换异常,辅助诊断卵圆孔未闭和运动导致的PH,并为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和制订肺康复运动处方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目前能够专业地使用CPET对PH患者进行评估的机构还不多,在疾病预后以及治疗所引起的CPET参数变化方面的数据还不充分,因此还需要更大规模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
参考文献:略
作者:王青 张仕宇 吴文静
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
来源: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25年第39卷第3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