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主要表现为持续气流受限,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属于COPD急性发病过程,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剧烈咳嗽等,短时间内会出现迅速恶化情况,若未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可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常规康复训练主要对患者进行口头健康宣教,未关注患者具体需求。基于共享决策的肺康复训练将共享决策作为基础,由专科护士实施,使医、护、患结合,对患者疾病进行综合评估,制订针对性康复训练方案,可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健康行为。本文观察基于共享决策的肺康复训练在AE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3年1—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AECOPD相关诊断标准,经胸部影像学及血常规等检查确诊,处于急性加重期;肺功能分级Ⅰ~Ⅱ级。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精神系统疾病;存在运动能力丧失或运动禁忌;合并气胸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按康复训练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100)与对照组(n=100)。研究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32~76岁,平均(62.05±3.13)岁;吸烟史70例;COPD病程2~7年,平均(5.34±0.62)年;肺功能分级:Ⅰ级54例,Ⅱ级46例。对照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34~78岁,平均(62.13±3.09)岁;吸烟史72例;COPD病程2~8年,平均(5.41±0.68)年;肺功能分级:Ⅰ级56例,Ⅱ级4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监测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等,给予患者口腔与气道管理,叮嘱患者坚持吹气球、慢跑、爬楼梯等训练,30min/次,3~5次/周。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共享决策的肺康复训练。(1)建立肺康复专项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患者家属若干名、主治医师1名、康复师1名、专科护士4名、护士长1名组成。由医师分析患者具体情况,并制订共享决策的肺康复训练对策,专科护士及患者家属共同参加培训,学习肺康复知识相关内容,并将工作职责分配到每位小组成员。(2)患者评估:医师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康复师分析患者呼吸情况、运动情况等,护士了解患者社会背景、性格特点、需求、爱好、接受能力等情况,共同制订康复训练内容,并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3)实施肺康复训练。①呼吸训练:由专科护士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患者家属从旁辅助,并监督患者完成。缩唇呼吸:指导患者取坐位或站位,保持全身放松,吸气时用鼻,呼气时指导患者将口唇缩成口哨状,在口唇间将气体均匀逸出,吸呼比由1∶2逐渐增加到1∶4。腹式呼吸:指导患者吸气时闭拢口部,将双手分别放置于胸前及上腹部,吸气待腹部隆起,随后稍微憋气收缩腹肌,通过口部缓慢呼吸,10min/次,2次/d。膈肌起搏:借助体外膈肌起搏器实施,指导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将脉冲频率设置为30~40Hz,起博次数设置为9~12次,将机器正极放置于患者两侧胸大肌上部皮肤处,负极放置于颈部两侧乳突肌外缘下方1/3处,实施膈肌起搏操作,30min/次,1次/d。指导患者进行有效排痰,指导患者取坐位,做慢速深呼吸,而后上身稍前倾,屏气3~5s,用力收缩腹部后叮嘱患者进行连续咳嗽,患者用手对其腹部进行按压,加快排出痰液。②运动训练:康复师对患者运动能力进行评估,专科护士指导患者逐渐增加有氧训练强度,指导其练习上举、扩胸运动,坐位运动,以及抬腿、步行训练等,每个动作练习8拍,前7拍指导患者结合深呼吸。(4)阶段性评估:主治医师定期评估患者不同阶段的病情状况,与康复师、专科护士共同对训练方案进行调整。在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微信视频等方式指导患者进行肺康复训练。
两组均连续训练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训练前后运动耐力水平。采用6min步行试验(6MWT)评估,记录6min内步行的最大距离。
(2)比较两组训练前后肺通气功能指标水平。使用IOS脉冲震荡肺功能仪检测中心呼吸道阻力、周边呼吸道阻力、呼吸道总阻力。
(3)比较两组训练前后生命质量评分。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 ,包括活动能力、日常生活、症状等3个维度,每个维度0~100分,得分与生命质量呈反比。
(4)比较两组遵医行为依从性。遵医嘱用药,积极配合,自觉按时完成康复训练为完全依从;医护人员指导下用药,听从医护人员指导,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监督下完成康复训练为部分依从;患者对医护人员医嘱及训练指导配合度较低或拒绝配合为不依从。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训练前后运动耐力水平比较
训练前,两组6MWT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6MWT距离均长于训练前,且研究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训练前后肺通气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训练前,两组中心呼吸道阻力、周边呼吸道阻力、呼吸道总阻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中心呼吸道阻力、周边呼吸道阻力、呼吸道总阻力均低于训练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训练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训练前,两组活动能力、日常生活、症状等SGR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活动能力、日常生活、症状等SGRQ评分均低于训练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遵医行为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遵医行为依从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COPD发病可能与遗传、环境污染、吸烟等因素有关,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AECOPD具有不可逆性,需指导患者长期接受康复训练。但常规康复训练缺乏针对性,且患者依从性较低。基于共享决策的肺康复训练由主治医师、康复师、专科护士共同制订专业的干预方案,同时邀请患者参与决策,可提高训练方案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中心呼吸道阻力、周边呼吸道阻力、呼吸道总阻力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基于共享决策的肺康复训练通过指导患者接受专业的肺康复、运动训练,可促进氧代谢,提高肺通气功能和运动耐力。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研究组活动能力、日常生活、症状等SGR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遵医行为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基于共享决策的度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效果优于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参考文献:略
作者:胡东平
医院: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第37卷半月刊第12期2025年6月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