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因心脏泵血功能失常引起的心脏疾病, 该病的发生与心脏肌肉本身出现损害、心脏长期超负荷工作、心室前负荷不足等因素有关, 此外, 呼吸道感染 心跳过快或过慢、血容量突然增加、情绪过激等因素也会诱发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是心力衰竭的一种特殊类型, 主要指患者射血分数正常,但仍具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导致该病的原因主要是机体心脏的舒张功能出现障碍,使心室无法在舒张期充分充盈,从而对心脏泵血功能造成不良影响。HFpEF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劳力性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活动耐力下降、乏力、胸闷、气短、喘息等症状,日常活动受到限制,生活质量明显降低。由于HFpEF病理机制复杂,且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起来相对困难,不利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因此,需要探索一种安全高效的诊断方式准确识别HFpEF,辅助临床开展针对性治疗。胸阻抗法(Thoracic electrical bioimpedance,TEB)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是一种用于心功能监测的医疗器械,其具有无创心排量检测系统,克服了既往有创导管检测血流动力安全系数低、操作复杂、检测费用高昂等方面的缺陷,可通过检测胸腔电阻抗的变化,间接评估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 辅助临床早期诊断HFpEF。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TEB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用于HFpEF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我院收治的HFpEF患者76例作为HFpEF组,另选择同时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者76例作为健康组。HFpEF组:男37例,女39例;年龄46~76(61.26±6.85)岁;体质量指数18~26(22.06±1.48) kg/m2。健康组:男40例,女36例;年龄46~76(61.48±6.72)岁;体质量指数18~26 (22.14±1.52) kg/m2。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医学伦理会审批通过。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
①HFpEF 组患者均符合HFpEF诊断标准;
②射血分数正常;
③无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脏瓣膜病者;
④肝肾功能正常者;
⑤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伴有不稳定型心绞痛者;
②合并严重心律失常者;
③伴有心包及心内膜疾病者;
④存在心源性休克者;
⑤伴有急性心肌梗死者;
⑥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者;
⑦临床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
入院后先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受试者的心脏相关参数,选择便携式超声诊断仪器,嘱受试者取平卧位, 设置探头频率为2.0~4.0MHz,检测其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等指标,并计算舒张功能。之后进行TEB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检查,选择TEB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受试者取仰卧体位,先使用酒精棉球擦拭双侧颈部及胸部皮肤,酒精挥发后使用医用砂片对皮肤表面进行打磨, 去除皮肤表面污垢和角质层, 之后连接电极片, 严格依据使用说明书测量受试者的心脏泵血功能指标 , 包含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心搏指数 (Stroke index,SI)、心搏出量 (Stroke volume, SV), 左心功能指标, 包含左心室每搏做功(Left ventricular stroke work,LSW)、左心室每搏做功指数(Left ventricular stroke work index, LSWI)、左心室射血时间(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time, LVET) 及每搏外周阻力(Stroke system vascular resistance,SSVR)、胸液传导性(Thoracic fluid conductivity,TFC)、收缩时间比(Systolic time ratio,STR)。
1.4 观察指标
①记录对比HFpEF组和健康组的心脏泵血功能指标 (CI、SI、SV) 水平 。
②记录对比HFpEF组和健康组的 SSVR、TFC、STR水平。
③记录对比HFpEF组和健康组的左心功能指标(LSW、LSWI、LVET) 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正态分布以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心脏泵血功能指标比较
HFpEF组CI、SI、SV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组 (P<0.05)。 见表 1。
2.2 两组的SSVR、TFC、STR水平比较
HFpEF组SSVR、TFC、STR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 (P<0.05)。见表 2。
2.3 两组的左心功能指标比较
HFpEF组的LSW、LSWI、LVET 水平与健康组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见表 3。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进展到严重阶段而引起心功能下降的一种复杂临床综合征, 该病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 心脏结构或功能病变会导致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出现障碍,心排血量无法满足全身组织器官基本代谢需要,从而形成心力衰竭。HFpEF是心力衰竭的特殊类型, 其发病机制主要与高血压、血管硬化、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长期血压升高导致左心室肥厚及心肌僵硬度增加, 影响舒张期充盈功能,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综合征通过胰岛素抵抗、脂毒性及脂肪因子异常损害心肌代谢与结构,全身性炎症会激活心肌成纤维细胞,造成胶原沉积增多,降低心室顺应性,引发HFpEF。HFpEF患者可出现活动后气促、夜间咳嗽、疲劳、下肢水肿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左房压升高会引发肺血管重塑,增加右心衰竭风险,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时诊断HFpEF并掌握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有助于临床判断患者病情,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TEB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是一种新型无创监测设备,能够实时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其采用胸阻抗原理, 需在颈部两侧贴电极, 当血液从心脏泵出流经胸腔的主动脉时,胸腔的血流量增大,电阻抗减少,从而测得主动脉速度、流量,并根据测得的胸腔电阻抗动态变化来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适用于心力衰竭管理、 围术期监护及动态评估治疗反应。本研究将TEB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用于HFpEF诊断中, 结果显示,HFpEF组的CI、SI、SV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组 (P <0.05), 表明TEB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能够监测HFpEF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CI是指将心脏泵出的血容量与体表面积相除得出的数值,反映了心脏每分钟向全身输送血液的效率,对衡量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而CI偏低表明心脏射血减少,可能导致心功能下降,出现胸闷、气喘、浑身乏力等症状,同时可能影响脑部及心脏供血,导致脑部及心脏组织受损。SI是反映心脏泵血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其综合了心率、每搏输出量等因素,对于评估心脏的工作状态、诊断心血管疾病以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SI水平可受到心肌收缩力、前负荷、后负荷、心率和心室顺应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心肌收缩力增强、前负荷增加时,SI可能升高;而后负荷增加、心率过快或过慢,SI可能降低,故该指标可用于诊断心血管疾病、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监测治疗效果。SV是指心脏在收缩时由左心室射入到主动脉的血量, 能够评估心脏将氧合血输送到全身组织和器官的能力,SV降低表明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容易引起心慌、心悸、心律不齐、心跳速度加快等情况。HFpEF患者由于舒张功能不全,无法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 从而导致心脏后负荷增加,SI、SV等水平降低, 并最终表现为活动耐量降低等症状。TEB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能够快速识别HFpEF患者的心输出量异常, 辅助鉴别舒张功能障碍与收缩功能障碍。
本研究结果亦显示,HFpEF组的SSVR、TFC、STR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 提示HFpEF患者SSVR、TFC、STR水平与健康人存在明显差异。SSVR是反映心脏后负荷的重要参数,SSVR越大,对身体的影响也会越大,造成血流速度减缓,从而影响心脏血流速度,会造成缺氧缺血等现象。TFC是指根据胸腔电传导性测量出的胸内液体总量,主要反映胸腔内液体的导电能力,HFpEF患者因左室充盈压升高, 肺血管外液增加,TFC水平显著升高。STR是指左室射血时间与心脏收缩时间的比值,主要用于评估心脏收缩功能,发生心力衰竭时STR值会出现升高情况,当STR值大于0.5时考虑心肌缺血。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患者的LSW、LSWI、LVET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表明HFpEF患者左心功能指标不会出现明显变化。LSW主要反映左心室每次收缩所做的机械功, LVET反映收缩期射血效率。HFpEF患者的心肌舒张功能往往受损, 从而导致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心室充盈受限,但其左心室收缩功能在静息状态下一般未出现受损,心肌收缩力正常,LSW、LSWI、LVET水平无明显变化。TEB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以其无创、实时、经济的特性成为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要工具, 临床可通过TEB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监测心力衰竭患者的CI、SI、LSW、LSWI、LVET等指标,从而判断是否存在HFpEF及病情进展情况,以便临床进行后续治疗。
综上所述,TEB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用于HFpEF诊断中,能够监测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左心功能及血管阻力指数,有利于早期诊断HFpEF,并分析患者病情, 辅助临床进行针对性治疗。
参考文献:略
作者:刘慧宇 刘志远 韩克丽 刘江波 姚明杨 郭子淳
单位:南阳市中心医院
来源:临床医学工程2025年6月第32卷第6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