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我国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1990—2019年全球增加的冠心病死亡病例中,我国病例约占38.2%。心脏康复(cardiac rehabilitation,CR)已被证明是冠心病治疗及其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证据表明,心脏康复可降低心血管死亡率、住院率,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心脏康复计划常规被分为3期,其中Ⅰ期指病人手术后在医院内进行的早期心脏康复;Ⅱ期为病人出院后进行门诊康复;Ⅲ期为院外长期康复,也称社区或家庭康复。相比Ⅰ期,Ⅱ期病人各项指征更稳定;相比Ⅲ期,Ⅱ期有医生的专业监督,因此,Ⅱ期是进行心脏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对于促进健康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尽管有这些众所周知的健康益处,但只有30%的病人愿意参加心脏康复,这些人中仍有 60%无法坚持完成全部的康复训练。本研究旨在探讨和分析冠心病术后病人继续参与Ⅱ期心脏康复意愿的影响因素,以帮助医护人员更精准地制定干预措施,提升康复参与度和效果,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1月—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参与Ⅱ期心脏康复的冠心病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年龄≥18岁;处于疾病稳定期且意识清楚;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肝、肾、肺等脏器慢性病;合并血液系统、免疫系统或恶性肿瘤等危重症;合并其他原因所致身体残疾;不能提供明确知情同意参与研究的病人。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号:KYLL⁃2023⁃161)。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问卷
自行编制一般资料问卷,收集病人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一般健康状况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医疗付费方式、居住地、职业、心功能分级等信息。
1.2.2 心脏康复运动恐惧心理量表(Tampa Scale for Kinesiophobia Heart,TSK⁃SVHeart)
采用TSK⁃SVHeart评估心脏康复病人对运动的恐惧程度。包括认为存在心脏问题的危险、逃避运动、害怕受伤和自我功能失调4个维度,共17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非常不同意”计1分,“非常同意”计4分,其中4个条目反向计分。总分17~68分,得分越高,运动恐惧的程度越大。本研究测得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 0.87,信效度良好。
1.2.3 多维度感知社会支持量表(Multidimensional Scale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MSPSS)
采用 MSPSS 测量病人的社会支持情况。该量表由 Zimet等编制,用于调查个体自我理解与感受的社会支持,包括病人感知到的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及重要他人支持3个维度,共12个条目,采用Likert7级(1~7分)评分法,3个维度得分均为4~28分,量表总分为12~84分。总分越高表明病人感知到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6,信效度良好。
1.3 资料收集与质量控制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由研究者对正在进行Ⅱ期心脏康复的病人进行资料收集。所有问卷均由病人自行填写,对于阅读障碍的病人,由研究者向其口述问题并代为填写;如有疑问,由研究者当面解答。问卷填写完毕后由研究者当场回收,并检查问卷填写是否有漏项,如有漏项,当场要求病人补填,再次核对后收回。问卷剔除原则:规律性作答(如Z字形作答);问卷中未答率大于 10%。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19份,回收有效问卷11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双人录入核对并导出Excel,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²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等方法。以是否愿意继续参与Ⅱ期心脏康复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冠心病病人一般资料
冠心病病人年龄(53.37±12.93)岁;男70例,女49例;未婚7例,已婚100例,离异6例,丧偶6例;专科以下58例,专科及以上61例;家庭月收入<5000 元57例,≥5000元 62例。
2.2 冠心病病人术后心脏康复运动恐惧心理及社会支持得分情况
冠心病病人术后TSK⁃SVHeart 总分为 24~65(33.83±3.81)分,MSPSS 总分为 12~84(60.11±11.83)分。
2.3 冠心病病人术后参与Ⅱ期心脏康复意愿情况
119例冠心病住院病人中,94例(79%)病人愿意继续参与Ⅱ期心脏康复,25例(21%)病人不愿意继续参与Ⅱ期心脏康复。冠心病病人术后继续参与Ⅱ期心脏康复意愿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见表1。
2.4 冠心病病人术后参与Ⅱ期心脏康复意愿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冠心病术后病人Ⅱ期心脏康复参与意愿为因变量(不愿意=0,愿意=1),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引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赋值方式见表 2,结果见表 3。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病人文化程度、单程前往康复时间、运动恐惧心理以及社会支持是术后病人Ⅱ期心脏康复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提示决策者应进行针对性干预,为病人的康复创造更有希望的环境,以提高病人完成Ⅱ期心脏康复的比例。
3.1 文化程度、单程前往医院康复时间是影响病人参与Ⅱ期心脏康复的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的病人参与冠心病Ⅱ期康复意愿越强,与 Zuccarino 等对意大利北部康复研究所的研究结果一致。文化程度越高的病人认知功能更好,而认知功能较好的病人从康复中获益更多,可能与这些病人对康复计划的理解能力较强以及更可能遵从医生的建议有关,他们能更好地掌握自我管理技能,调整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还发现,单程前往医院康复时间越长的冠心病术后病人越不愿意参与Ⅱ期康复,与Brual等在加拿大进行的研究结果一致。Ⅱ期心脏康复直接关系到冠心病病人的总体康复效果,而由于医疗资源地区间分配不均衡,部分病人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前往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容易导致病人中途放弃。随着国内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加强,由社区开展方便可及的心脏康复服务是破解当前冠心病病人康复服务不足的有效办法,分级诊疗制度对于均衡配置康复医疗资源、维持供需平衡意义非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加强社区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可以促进更广泛、更有效地进行Ⅱ期心脏康复,提升病人康复的机会和质量。
3.2 减少病人的运动恐惧可以提高病人的运动康复意愿
本研究结果显示,运动恐惧心理是阻碍病人参与Ⅱ期康复的重要因素,与郑宇娟等研究结果一致,其对山西省231例病人研究发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运动恐惧病人普遍存在心理恐惧和心理压力,PCI 术后病人对早期运动康复相关信息存在不确定感,进而阻碍了病人参与运动康复。当前,已有研究证明减少运动恐惧可以促进康复效果,如段霞通过多学科协作制定康复模式提高了心脏术后病人的康复进程,其中心理治疗师对病人精神的安抚起到重要作用。王佳殷通过针对性心理干预,鼓励病人进行内心倾诉,提高对疾病和康复运动的认知,消除恐惧感,对病人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减少冠心病病人 PCI 术后的运动恐惧,建议医院在心脏康复活动中引入心理治疗师,采用多学科协作康复模式,为病人提供个性化心理干预和运动方案,以促进康复效果。
3.3 社会支持对冠心病术后病人参与Ⅱ期心脏康复有积极影响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社会支持越高的冠心病术后病人更愿意参与Ⅱ期心脏康复。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在自己所建立的社交网络中所能够获得或体验到他人给予精神上的支持,有内部支持即父母、配偶、子女和亲友等家庭成员的支持,外部支持即同事、医护人员或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的关怀。李莺等研究发现,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冠心病术后病人Ⅱ期心脏康复中途退出率越低。Ghisi等认为,医护人员应给予病人更多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这样能提高病人对疾病认知和自信心,进而提高病人的依从性。钟雯等在研究中通过开展病友分享会等方法,使病友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支持,进而使得冠心病运动康复运动训练效果更显著。有研究将病人分组,以促进同伴间的相互支持和自我管理,以改善参与者的健康行为、社会支持和社交融入。提示医院应为病人家属提供全面的信息,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鼓励家庭参与病人康复计划,并提供技能培训,以提高病人内部支持;加强康复科室人才建设和促进同伴教育,为病人提供互相支持和学习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外部支持。
参考文献:略
作者:韩雪 睢琪玉 牛丽萍 孟倩玉 杨丽洁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来源:护理研究 2025年8月第39卷第16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