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六分钟步行试验诱导的运动性低氧的预测研究
作者: 刘艳 廖蕾 来源:临床肺科杂志 发布时间:2025-09-15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CRD)主要包括慢阻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和弥散性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具有高患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重等特点。运动性低氧(exercise-induced desaturation,EID)是指在 6MWT过程中,静息SpO2与运动过程中最低SpO2差值≥4%和/或运动中最低 SpO2≤88%。呼吸康复是CRD患者长期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EID使得患者不能忍受高强度的训练,使呼吸康复的效果受到限制。预测EID有助于CRD患者的临床管理,以确保在呼吸康复期间维持正常SpO2,避免EID的潜在不良后果。目前EID的预测指标大多使用肺功能指标,但肺功能测试在实际日常应用中受到一定制约,寻找可简易获得、客观评估EID的预测指标有重要意义。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收集 2022-2023年在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接受 6MWT的 646例 CRD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岁。

②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排除标准:

①有下肢运动系统疾病患者(关节炎、骨折、外伤、痛风等)。

②脑血管疾病患者(偏瘫、认知障碍等)。

③近 1个月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④近期诊断的肺栓塞、重度肺动脉高压。

⑤静息心率 >120次/min。收缩压 >180mmHg(1mmHg=0.133kPa)或舒张压 >100mmHg。

⑥合并恶性心律失常、严重瓣膜病、关节和精神疾病、心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

⑦年老体弱或极度肥胖。

⑧6MWT前静息血氧低于 88%的患者。研究设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成都三院伦2023-S-47]。

 

二、研究方法

 

1. 数据收集

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主观疲劳感觉分级量表和 Borg呼吸困难评分收集数据。

(1) 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in-dex,BMI)、慢病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住院时间等。

(2) 主观疲劳感觉分级量表采用瑞典学者 Borg的 6~20分级(Ratings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评分表进行疲劳主观感觉评分。自我感知的用力程度从“非常轻”到“非常用力”共 7级。RPE等级量表适用于临床疾病患者,受试者在运动过程中根据自身主观身体活动主动说出所对应的RPE等级值,以此判断受试者的疲劳程度。RPE评分表不仅反映了整个机体的主观疲劳感受,同时反映局部肌肉的疲劳状态,患者评分越高,提示其疲劳程度越高。

(3) Borg呼吸困难评分量表由瑞典心理学家GunnarBorg设计,用以评价运动后呼吸困难及疲乏程度,综合评估患者运动耐量、心输出量及疲劳情况。Borg量表采用10级计分法,从“未感觉到呼吸困难或疲劳”到“极严重的呼吸困难或疲劳”分别计0~10分。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sα系数为0.93,重测信度为0.91。

 

2. 六分钟步行测试方法

 

6MWT根据 2022年发布的《六分钟步行试验临床规范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完成测试。试验在每天相同的时间段进行,受试者在试验区域内尽可能快地沿直线来回行走,步幅及步行速度根据受试者自身的体能来决定。试验前研究者会按以下内容指导受试者:您的目标是6分钟内在这条30m的走廊快速行走,但不可以跑步;您有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劳累等症状,您可以选择休息或者终止试验;您要注意转弯要迅速也要注意安全,我会记录您的行走圈数。研究者每分钟报时一次,并给予相同、平稳的言语鼓励受试者。试验结束时研究者会马上记录受试者的6MWD、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呼吸困难和全身疲劳情况。测试中最低SpO2(%)≤88%为EID判定标准。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6.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᪐±s(满足正态性时)或 M(P25,P75)(不满足正态性时)进行统计描述,组间差异性比较使用 t检验(同时满足正态性与方差齐时)或 Mann-Withney-Wilcoxon检验(不同时满足正态性与方差齐时);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EID的影响因素,并对混杂因素进行控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不同影响因素及其联合应用对EID的预测价值,以最大约登指数确定截断值。不同影响因素对EID预测效力的比较:采用MedCalc20.0软件对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进行两两比较。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患者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 646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其中有 EID的有 219例,无 EID的有 427例,男性 429例,女性 217例,所有患者 6MWT步行距离中位数为 417.25(355.00,479.13)m。


二、EID组与非EID组临床资料比较


EID组与非 EID组的性别、吸烟情况、BMI、年龄、住院天数、Borg评分、RP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ID组的年龄、住院天数、RPE评分和 Borg评分大于非 EID组,BMI小于非 EID组(见表 1)。


68c7c771924b6.png


三、运动性低氧血症影响因素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将 6MWT过程中是否出现 EID作为因变量,以表 1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情况(见表 2)。结果表明,Borg评分、住院天数、BMI、RPE评分是 EID的影响因素(见表 3)。


68c7c783042f8.png
68c7c79789a6f.png


四、Borg评分、BMI、RPE评分、住院天数预测运动性低氧血症的 ROC曲线分析结果


Borg评分、BMI、RPE评分、住院天数预测运动性低氧血症的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org评分的ROCAUC>0.7且 P<0.001,对运动性低氧血症的预测最优(见表 4和图1)。


68c7c7b22b4c6.png

68c7c7c11511c.png


讨论


CRD患者产生EID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由于患者呼气受限,气体陷闭于肺内,在运动时动态肺过度充气,造成通气———血流灌注不匹配;也可能是红细胞数目或血红蛋白含量低,导致肺部血液的氧分压或氧饱和度降低。欧洲呼吸学会和美国胸科学会的官方系统评价强调了量化CRD患者EID的重要性,EID与CRD患者的重要结局指标相关,例如疾病的严重程度、预后和肌无力等。目前,有关运动中氧疗的效益结论不一,但最新的成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家庭氧疗指南仍推荐有 EID的慢阻肺患者进行动态吸氧(即在运动或日常生活活动中进行氧疗),这有助于改善慢阻肺患者运动中的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因此,协助评估EID的发生,是CRD患者长期诊疗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EID的定义不尽相同,目前大多数研究中采取的主要为:SpO2下降 ≥4% 或最低SpO2≤88%或最低SpO2<90%,这三个标准。因为SpO2下降≥4%与患者的基线SpO2高度相关,很多患者即使SpO2下降≥4%,但血氧值仍在 90%以上。此外,Kim等人报道,SpO2≤88%对死亡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并且SpO2≤88%更直观,容易适应临床使用。所以,本研究采取常用的SpO2≤88%这一标准定义。不论使用何种定义,CRD患者的EID患病率都不低,多项相关研究结果显示,CRD患者的EID患病率处于41.2%至76.76%的区间范围之内。然而,在本研究中,EID患病率为33.9%,这一结果与上述已有研究中所报道的EID发生率并不相符。这种差异的产生,可能归因于多方面因素,具体而言,不同研究中对于EID的诊断标准存在差异;同时,不同研究所使用的六分钟步行测试系统也可能存在不一致性,包括测试设备的精度、测试流程的规范程度等;此外,样本纳入标准的不同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诸如研究对象的年龄、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情况等纳入条件的设定差异,均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以往对EID相关预测指标的研究多集中于肺功能指标,但肺功能检测需要专门的设备,专业的技术人员操作,以及患者的高度配合,所以,在实际日常应用中受到一定制约。2019年,一项对我国18个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的调查显示,65%的医疗卫生机构未配置肺功能仪,31.91%的机构医师表示不会操作肺功能仪。对我国成人肺部疾病的研究调查显示,仅12%的慢阻肺患者接受过肺功能检查。这些对及早发现患者存在运动性低氧血症并早期进行干预造成了阻碍。因此,找到简易的,更可靠的指标来预测EID的发生极为重要。Borg量表评分可以快速、简单地评估患者运动中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通常与6MWD结合使用,可以真实反映患者的心肺耐力和呼吸肌能量水平。

 

对于未来的研究工作而言,仅仅依赖现有的数据和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开展长期的随访研究,观察患者在不同阶段的运动性低氧发生情况和预后变化,评估预测模型的长期有效性和稳定性。通过长期随访,还可以进一步了解运动性低氧对患者生活质量、心肺功能和生存率的影响,为制定更加长远的治疗和康复策略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略

作者:刘艳 廖蕾

单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

来源:临床肺科杂志2025年8第30卷第8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