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肺心病的发病因素与慢阻肺、肺结核、慢性肺感染、睡眠呼吸障碍、肺栓塞、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密切相关,均参与了该病症的发生及发展。老年肺心病通常伴有多系统、多器官功能损害和衰竭,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如积极控制肺部感染、通畅呼吸道、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等。因病情复杂多变,必须严密观察生命指征变化,注意加强心肺功能的监护,以及重视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护理,最大程度避免严重并发症的产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60例老年肺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30 例/组。其中,男、女各 35、25例;年龄 62~78(68.45±6.21)岁。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
①经体格、实验室、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
②存在咳嗽、咳痰、喘息、活动后心悸等症状;
③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
①冠心病;
②风湿性心脏病;
③原发性心肌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遵医嘱及时进行抗感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心力衰竭、氧疗及康复治疗。护理期间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指标,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协助处理。
观察组(综合护理):
(1) 心理护理:患者可能会由于疾病感到焦虑或抑郁,应积极协助家属通过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饮食护理:以清淡、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如蔬菜、水果、鱼肉等,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鼓励患者多喝温水,适当增加水分摄入有助于保持呼吸道湿润,帮助痰液排出。
(3)氧疗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遵医嘱实施氧疗。定期更换吸氧装置,保持设备的清洁和通畅,确保吸氧治疗的有效性。
(4)排痰护理:每间隔2h帮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有效排痰。拍背时注意力度、频率适中,并定期评估干预效果。辅助患者呈半坐位,将手指并拢,手背隆起,以“背隆掌空”状,手腕关节力量为支持,双手交替快速叩击背部。注意应由下至上,由外至内,力度不可过大或过轻,确保力度均匀。同时避开肋骨上下、脊柱等部位,避免造成损伤。120次/min,频率越快越好。护理过程当中观察患者表情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停止。
(5)用药护理:监督患者按时应用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加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避免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
(6)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以及是否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加重的情况。
(7)并发症预防:
①肺性脑病:遵医嘱及时应用抗菌药物,积极控制感染;规范应用解痉、止喘、祛痰药物,帮助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如有多汗、心跳加快时及时报告。
②心律失常:积极治疗肺心病原发病,最大限度减少心肌损伤;遵医嘱协助患者定期进行心脏彩超和心电图检查。
③心力衰竭: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减少体内液体积聚,减轻心脏负担;伴有高血压者积极给予纠正;强化健康教育,日常当中注意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以辅助控制血压和减轻心脏负担。
(8)安全护理:嘱咐家属做好患者的安全防护,确保环境安全,及时移除病房内的障碍物,避免意外发生。
(9)康复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其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心肺功能。此外,与主治医师、患者及家属共同协商,拟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如呼吸训练(腹式呼吸:放松肩膀,慢慢吸气,扩张腹部,再缓慢呼气;缩唇呼吸:呼吸困难时缓慢吸气,将嘴唇缩成吹口哨的形状,缓慢呼气)和肌肉锻炼(上下肢锻炼)。运动期间注意合理控制运动强度、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过程,定期采用量表综合评估其康复进度,及时调整和优化康复方案,务必保障康复运动的有效实施。
(10)出院指导:嘱咐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生活、病情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指导患者低盐、低脂、高蛋白饮食,避免过饱;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注意预防感冒,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及时劝诫患者戒烟,避免接触有害气体;遵医嘱定期复查,详细了解病情转归或变化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一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FEV1/FVC)]及自我护理能力(ESCA量表:总计172分)。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用SPSS22.0分析,计量/数资料以x̅±s/n(%)表示,组间差异用 t/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功能
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更优 P<0.05,如表 1。
2.2 肺功能
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更高 P<0.05,如表 2。
2.3 自我护理能力
观察组 ESCA 评分更高 P<0.05。见表 3。
3 讨论
老年肺心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病情进展可对多个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一,呼吸系统:早期通常以咳嗽为典型症状,且伴随脓痰,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症状会明显加重。疾病加重时,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和喘气,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威胁生命安全。其二,心血管系统:急性发作期时,患者心率会明显加快,并可能伴随心律不齐。尤其是在剧烈劳动下会感到气短和心悸,疾病加重时静息状态下也可能出现以上症状。如果疾病长期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且在发生呼吸道感染后,会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此外,长期的呼吸困难、服药所带来的副反应,以及机体功能的逐渐下降,均会给患者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如恐惧、焦虑和情绪低落等,致使生活质量显著降低。为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并改善预后,应做好患者的病情监护、基础护理及心理干预,并鼓励患者适宜增加心肺功能锻炼,促进其早期恢复。
本研究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饮食、氧疗、排痰、用药、病情、并发症、安全、康复等多方面的护理及出院指导,充分满足了患者的临床护理需求,对稳定病情和改善心肺功能提供了坚实基础。尤其是病情稳定后与主治医生、家属等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如缩唇呼吸有助于提高呼吸效率,腹式呼吸可帮助强化膈肌功能,改善通气。鼓励患者出院后适宜增加低强度活动,可逐步提高心血管耐力和肌肉力量。通过以上康复措施的有效实施,更利于加速病情好转。
经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自我护理能力均处于较高水平。充分证实了在基础护理上拟定专业化、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可从根本上优化护理流程和提高康复进度。相较于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为患者所提供的排痰辅助、病情监护、并发症预防等多维度的医疗服务,更有助于强化治疗效果,改善护理结局。而出院后对家属的健康宣教,可促使患者居家期间也能够享受到全方位的护理管理,帮助监督患者合理膳食、规律服药、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及加强康复锻炼,对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及减少再住院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可明显提高老年肺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对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值得呼吸科借鉴及推广。
参考文献:略
作者:安静雅 王亚静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来源:中国知网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