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出现以心悸、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严重时可损害心脏功能,增加心肌梗死发生的风险,威胁生命安全。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提高临床疗效是医护人员共同追求的目标。
研究显示,有氧运动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减少诱发因素,改善心肺功能,逐渐成为心血管疾病非药物治疗的一种干预手段,被应用到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康复中。
常规护理
1. 饮食指导:嘱患者合理安排饮食,低盐低脂,氯化钠含量<5g/d,多使用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新鲜水果蔬菜,如豆制品,少食高脂肪高热量油炸食品,食物小块食用、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少食多餐;早餐可选择核桃粥、黑芝麻粥;保持就餐环境的安静舒适;注意营养平衡,防止便秘发生。
2. 药物指导:教导患者正确使用冠心病药物,如硝酸甘油。
3. 其他:嘱咐患者定时吸氧,并监测血压及心率的变化。
有氧运动训练
根据心肺运动试验(CPET)有关标准,具体如下。
1. 有氧运动方式及运动强度
有氧运动主要指由大肌肉群参与、运动时间至少持续数分钟以上,以氧供能为主的运动,常用的运动方式主要包括行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爬楼梯等。由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身体素质的不同,所以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不同的运动方案。
对于冠心病患者,主要通过对患者进行 6 min 步行试验制订运动方案,6 min 步行试验<300 m 时,选择步行20min,每周 3 次;6 min 步行试验≥ 300 m时,予以固定踏车、跑步机,20 min/d,每周 5 次,同时根据 Borg 评分调整运动强度。
对于运动强度,应遵循由低到高逐渐递增强度的原则,根据患者承受能力和康复状态适当增加运动的负荷,使其生理、心理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对于运动强度的评价指标,临床上一般以脉搏作为指标,在运动过程中脉搏数应达到最大值(220-个人年龄)的70%~90%,多以此作为运动强度的标准。
2. 有氧运动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冠心病患者多有心脏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等特点,所以为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在有氧运动前后要对患者体温、血压水平监测,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还应在有氧运动前后测定患者血糖水平并记录。同时携带抢救工具,以防患者突发生命危急情况。运动之后应嘱患者放松 5 min,缓慢逐渐停止活动,不可以突然停止运动。
对于运动前血压较低、心率过快、血糖不正常患者,或者有明显胸闷、胸痛、头晕等不适症状者,应禁止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若患者突然出现胸痛、心率上升 20 次 /min 或下降 10 次 /min、头晕、面色苍白、冷汗等不适症状者,应嘱患者立即停止运动,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采取干预措施。对于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的患者,在下次进行有氧运动时,降低其运动强度或减少运动时长,以防危险发生。
有氧运动通过增加其心血管系统对β肾上腺受体反应的敏感度,改善血管的舒张功能,利于血管再生。另外,开展有氧运动可以增加机体的供氧,同时改善血管的内皮功能、凝血、炎性症状,故有氧运动为目前心血疾病患者心脏康复的重要手段,在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中应用有氧运动护理,进行健康教育,合理的运动强度及运动时间的训练,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许一平
单位: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