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心康专访 | 邵琴主任:推动心脏康复发展,提升我国心血管病防治水平
作者: 来源:心脏康复网发布时间:2020-10-30


专家介绍

邵琴  心脏康复中心主任

邵琴,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心脏康复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脏康复专委会预防与康复学组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慢病防治分会理事 ,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脏康复学组委员,美国 Johns Hopkins 医学院博士后。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心肺功能评估及康复治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发表 SCI 收录全文论著近 20 篇,以第一 / 通讯作者发表 SCI 全文论著 8 篇。


引言

10月16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举办的“心脏康复实用技术交流论坛暨心脏康复技术学习班”成功举办。会后,心脏康复网对邵琴主任进行了深度专访,就当前我国心脏康复事业的发展现状,心脏康复中心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存在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以下是专访实录。


Q

心脏康复网: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持续增加。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作为心血管病专家,您认为心内科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邵琴主任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心血管病患者数量的确在增加。2019年心血管病报告指出目前心血管病患者已达到3.3亿,其中冠心病1100万,高血压二点多亿。这的确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对于心血管领域来说,我们一方面集中在三甲医院对患者的治疗,包括后期的随访管理,另一方面心脏康复在里面起到一个很好的桥梁作用。心脏康复不仅是对心血管病患者后期的综合管理,也包括对心血管病的源头,即从高危因素管理开始,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糖尿病等;同时引导生活方式的改善,给他们一个健康教育的理念,如戒烟、戒酒、体育运动锻炼。我们把这些高危因素从源头上控制好,就能防止这些患者进入到心血管疾病的阶段。对于已经患了心血管病的患者,除了规范化药物治疗或手术,也还要注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高危因素的管理,就像一条路修好了以后,我们还要进行日常维护。对于这类患者,参与心脏康复可有效降低疾病的再发生率、再住院率和减少并发症。同时,通过一些健康理念的宣传,生活方式的改善,这些心脏康复所提倡的积极健康的方式, 都能帮助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并且还可以节约医疗费用和医疗资源。随着我国心脏康复临床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将有越来越多的患者积极参与心血管疾病预防和康复,大家共同努力,相信一定可以实现心血管病拐点的早日到来。


Q

心脏康复网:心脏康复作为心脏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与三级预防的重要构成部分,目前国内心脏康复患者仍然较少,实际转诊率偏低也成为了心脏康复领域的一大痛点。您认为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邵琴主任:心脏康复最重要的还是对于理念的宣传和教育。首先,除了开展常规院外的科普宣教,在患者入院后和住院期间进行心脏康复的理念灌输和干预非常重要,这个时期患者刚经历病痛,更容易接受这样的理念。其次,是在住院期间床旁为患者实施一些简易有效的康复方案,并教患者一些康复的小练习,让患者感受到康复的效果,有助于提高他参与康复的依从性。


另外,我们也要提高医生对心脏康复的认知理念。一些大医院的医生可能会存在一些观念上的偏差,认为康复是基层的责任。其实,三级医院的就诊患者最多,患者也更信赖我们,所以我们心内科医生要先提高自身对心脏康复重要性的认知,并在出诊时为患者宣传这个理念,患者的认识度和依从性都会提高。其次,医生要从自身开始,生活方式的改善,提升自己,也给患者一个好的榜样。之前我在门诊就遇到一位患者,他问你们医生身材都保持得很好,是怎么做到的?所以我们医生有了这个理念,而且做到了,就可以更好地传输给患者。


第三、对患者要从高危因素的管理开始,防止发展成疾病。如果已经发生了疾病,就要再次进行宣传,后面要如何加强对疾病的管理,防止再次发病。


第四、就诊过程中和患者的互动交流。在国外,医生护士会用很长时间跟患者进行交流,包括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生活方式等,这个交流的过程其实也是在向患者传达一个心脏康复的理念。


我们医院心内科在这方面也做的不错,在和患者沟通方面我们设计了卡牌游戏,在打牌的过程中告诉病人饮食要注意什么,生活方式要怎么做,还获得了专利。通过游戏的方式去患教,在一个比较轻松的环境去讲一个严肃的事情,患者就很容易接受。


我在国外学习期间,看到美国的心脏康复理念宣教方面也做的很好,年纪大的人很愿意参与心脏康复。他们有做成一个健身俱乐部形式,鼓励年纪大的人都来这里活动,俱乐部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包括绕圈、扔球这些游戏,形式多样化,比较吸引老年人去参与这些活动,增强他的运动能力,改善心功能、耐力、肌肉、抗阻能力等,还能交友和聊天,这个过程中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去监管在运动中的各种情况,在参与活动过程,患者对心脏康复的理念也就逐渐建立起来了。


Q

心脏康复网:作为仁济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主任,请您介绍一下,目前仁济医院的心脏康复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邵琴主任:我们医院心脏康复中心在心内科卜军主任的大力支持下于2018年正式成立,并于2019年通过心血管健康联盟首批心脏康复中心的认证挂牌。目前中心人员设备齐全,针对心内科患者开展I期、II期康复,以及III康复的探索。


在具体临床工作中,我们首先是对患者进行科学的评估。通过科学评估的手段,分析患者病史的特征,具体疾病的情况。例如一个冠心病的患者,先是进行病史的基本评估,包括他的症状、冠脉病变的程度,伴发疾病等;接下来就是对他整个活动耐力、心肺功能的评估,我们常用的就是心肺运动试验(CPET),只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我们就对患者进行心肺运动试验,以评估这个患者心肺功能情况,进而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出具个体化、科学的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身体活动能力。比如一个急性心梗的患者,放了支架,都想了解自己出院后还能不能动,日常生活中该怎么动?我们要解决他的这些实际问题。以前我们就只会告诉患者要动,但是具体怎么动,运动形式是怎么样的,什么样的强度,并不清楚。现在,心脏康复医生对他进行科学评估后,就可以给出比较具体的活动建议,例如当这个患者经测试达到了3个MET(运动当量),我们就能告诉他,日常可以进行简单地铺床、扫地等活动。如此,有科学依据地给予患者一些生活指导,以及回归工作时间等详的规划。另外一方面,根据评估结果我们给到患者一个运动处方,告诉他可以采取的运动形式,强度等。因为每个人喜欢的运动形式也不一样,有人喜欢慢跑,也有人喜欢游泳等,我们会结合他的偏好和评测结果,去给他适合的运动处方,也可以增强他的依从性和安全性。过一段时间后,根据他的随访结果,再对运动处方进行改善,调整他下一阶段的运动强度、频率等。


目前,我们中心门诊II期康复的患者相对来说依从性较好,理念较强。有一些是看到我们的科普宣传主动找来的。另一些是住院病人出院后又回来的。患者来门诊康复,我们也是先给他进行评估,出具运动处方,治疗师再根据每一个人的情况,结合热身运动、有氧运动,以及一些抗阻训练如弹力带、哑铃等,这些患者的接受度还是较高的,同时也觉得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比较安全、放心。我们也结合患者的喜好,比如有些人喜欢打太极拳,我们中心就专门配备了大屏幕,放一些视频,如八段锦、太极拳等,病人可以跟着做,治疗师会在旁边指导他的动作,也会告诉他回家该怎么练。


一般,对于刚开始康复的患者,我们建议每周来2次门诊康复,等病人觉得自己状态上升的话,一周来3次。目前有一部分依从性很好的患者,已经完成了3个月36次的康复了。看到他各方面都有很大改善,有些患者还愿意继续坚持来医院康复。


这主要归功于我们心内科同仁们在门诊和病房的宣传,重点告诉患者在院内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心脏康复的重要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除了病人自己意愿来医院,病人家属的意愿也很重要。比如我有一个患者,他不是很喜欢动,但他太太很积极地陪伴他来;另一位先生子女在国外,每次他弟弟鼓励陪伴他来。所以家属的助力是很重要的。所以在宣教的时候,不但要对患者本人进行宣教,还要注重对家属的宣教。


Q

心脏康复网:对于病房的患者目前主要采取了哪些康复措施?

邵琴主任对于一些生理体征稳定的病人,我们会有治疗师到床旁进行康复干预。对于起床还有困难的患者,会采取一些简单的床上运动,比如抬脚等,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止因为长期卧床导致血栓的形成。如果评估病人可以下床,就会让他下床在走廊里扶手走走。另外,我们每周还有两次,康复治疗师会去病房带着患者做一些简易操,辅助一些投屏的视频,鼓励患者动起来,参与度很高,患者每周都挺期待治疗师来。同时我们的护士长也会定期在病房里对他们进行宣教,讲一些康复的小知识,发一些科普手册等,加强他们的康复意识。患者在生病期间是最容易接受教育的。


Q

心脏康复网:请问您对心脏康复中心未来的发展有什么规划或期望?

邵琴主任对于心脏康复中心未来的发展规划,第一,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对患者进行更好的随访管理,希望能有一个很好的对患者进行系统随访管理的平台,对于在我们中心进行心脏康复的患者,如何能定期提醒他来康复和评估随访,同时,患者如果院外康复时有一些突发事件后,如何有一些快速通道来帮助处理,这些方面我期望在我们中心能有一些好解决办法。


第二,实现我们中心和社区医联体之间的转诊和分级诊疗。例如,在我们中心康复稳定的患者,转诊到后期在社区医院,家庭医生进行随访,或者患者在社区发生事件后,能更好及时地转诊上来。另外,在我们中心制定了康复处方后,可以把患者下沉到社区医院进行一些风险较低的康复治疗,同时,我们也能同步掌握了解这些患者康复实施的情况,及时给予远程治疗指导或调整运动处方。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可能每个患者做康复都到大医院来,更好的模式是轻危的患者,由大医院开处方,然后到下面医院去做康复。这样患者更方便,依从性也会更好,也更容易坚持下去。


我希望能发展探索出一个这样的体系,能让我们对病人的管理,实现更科学化,更系统化,这也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这次我们组织召开的仁济医院医联体内的心脏康复培训班也是我们朝这个方向努力迈出的重要一步。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