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heartdisease,CHD) 在我国全部死亡病因的占比可达 40%。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可使CHD患者狭窄、堵塞的冠状动脉远端重获血供,但PCI术后患者仍存冠脉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再形成等风险,不利于患者心功能改善和康复。谢岩等研究指出,给予CHD患者PCI术后康复指导,如积极运动锻炼、规律服药等,可改善其预后。因此,本文探讨弹力带抗阻运动对CHD患者PCI术后运动能力和康复进度的影响,现进行报告。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 -2018 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 PCI 治疗的CHD患者92例。纳入标准:均符合文献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颁布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关于 CHD 诊断标准,表现为胸闷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 >50% ;符合 PCI适应证;首次发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并发症;肝肾等功能严重受损;既往 PCI 术史;存在出血倾向;痴呆;严重内科疾病;躯体残疾影响试验效果;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意识不清晰。以密封信封法随机均分为两组 ( 对照组,n=46 ;观察组,n=46),观察组男 28 例,女 18 例,年龄 42~76 岁,平均 (59.82±10.02) 岁,原发病因为急性心肌梗死 30 例,不稳定心绞痛 16 例;对照组男 25 例,女 21 例,年龄 45~78 岁,平均 (60.25±10.21) 岁,原发病因为急性心肌梗死 27 例,不稳定心绞痛 19 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符合赫尔辛基基本宣言,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如健康宣教 ( 戒烟戒酒、合理运动、健康饮食等 )、PCI 术后药物指导和常规运动指导 ( 踏板运动、快步行走、自行车练习等,训练时间为 30~40min/ 次,3 次/周,连续训练12周 ) 等。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弹力带渐进抗阻训练,内容包括:(1) 评估。采用主管疲劳度量表 (RPE) 评估弹性阻力强度,进行最大负荷测试 (1-RM),当评分表在 12~14 等级以确定弹性阻力等级,并选取相对张力强度弹力带。(2) 强度。初始阶段 <30%1-RM,提高阶段 30%~50%1-RM。(3) 时间。初始阶段重复次数在 5~10 次,提高阶段在 12~15 次。(4) 运动频率。每 2 周测试一次肌力,调整弹力带种类,依照患者耐受情况循序渐进进行弹力阻力运动;开始阶段 1~3 组 / 训练单元,每周2~3 单元;提高阶段 4~6 组 / 训练单元,每周 2~3 单元。住院期间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弹力带抗阻训练方法,出院后通过定期电话、门诊随访跟进患者执行情况。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 于干预前及干预 12 周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有运动持续时间 (ED)、最大氧耗量 (VO2peak)、无氧阈值 (AT)、6min 步行试验 (6MWT)、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2) 于干预前及干预 12 周后,采用文献生命质量简表 SF-36 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内容涉及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共 8 个维度,12 个条目,将各维度依照标准积分公式 [( 实际得分 - 该维度可能最低得分 )/( 该维度可能最高得分 - 最低得分 )×100%] 获取标准得分,以百分制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良好。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19.0 软件分析处理数据,以 ( x-±s) 形式记录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法检验组间数值,采用配对 t 检验法检验组内两个时间点数值,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运动能力对比
干预后,两组 ED、VO2peak、AT 值显著较干预前提高(P<0.05),6MWD 显著较干预前延长 (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见表 1。
2.2 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对比
干预后,两组的 SF-36 生存质量量表评分中关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的评分显著较干预前提高 (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见表 2。
2.3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的心功能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的心脏超声指标中 LVEF 值显著较干预前增加 (P<0.05),LVEDD 值显著较干预前降低,观察组改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 (P<0.05),见表 3。
三、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弹力带抗阻运动应用于 PCI 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并不会增强患者术后肌肉痉挛,反而促进脂肪组织分泌较多瘦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以减少内源性脂肪合成和储存,增强骨骼肌脂蛋白脂酶活性表达,改善脂质代谢,同时,还可增强骨骼肌肌纤维密度,增强肢体运动肌力,以改善 PCI术后患者的运动功能。
本次显示,行 PCI 治疗的 CHD 患者进行弹力带抗阻运动联合常规康复护理中,可有效提高 ED、VO2peak、AT 和 6MWD值,说明弹力带抗阻运动可有效改善 CHD 患者 PCI 术后心肺功能,利于其运动能力提高,王小红等可支持本文论点。其次,本文观察组干预 12 周后,其 LVEF 值提高,而 LVEDD 值降低,且 SF-36 生存质量量表各评分均提高,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提示弹力带抗阻运动可改善 CHD 患者 PCI 术后的心功能,进而促进其生活质量提高。分析原因,CHD患者PCI术后进行长时间、科学、规范化弹力带抗阻运动,能通过诱导神经性适应,改变神经冲动度,以调节肌肉活动,增强肌肉耐力素质,以改善患者运动量和耐力,不仅可有效阻止或逆转心肌重构进展,可促进心脏收缩肌性力量增强,而且还可有效改善冠脉供血、氧不足状态,进而促使 LVEF 增加,LVEDD 值,利于心功能提高;而对照组常规运动指导主要以踏板运动、快步行走、自行车练习等有氧运动为主,虽可有效提高患者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但并未增加患者运动负荷强度和肌肉耐受力,因此,弹力带抗阻运动促进CHD患者PCI术后康复进展。
综上所述,弹力带抗阻运动应用于CHD患者PCI术后常规康复护理中,可有效提高其运动能力,改善其心功能,促进其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效果满意,适于推广。
本文作者:郑夏雯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第17卷第23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