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康复治疗进展
作者: 来源: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发布时间:2021-08-05

心梗即冠脉持续、急性缺血缺氧,使得大面积心肌出现坏死。随着医疗条件改善,心梗病死率得到了初步控制,但部分患者仍会发展至心衰,加重其病情,增加其病死率。目前有关心衰治疗的主要侧重点是心衰急性期住院治疗,经药物治疗减轻患者病情。但缺乏对心衰康复治疗的重视。有研究显示,经康复治疗,心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会大大下降,心脏功能得到一定改善,生活质量也能获得相应提高。本文就心梗后心衰患者的康复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内容如下。


一、心衰运动治疗的作用


经研究表明,运动治疗可改变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同时能抑制炎症因子过度表达,提升心肌与骨骼肌的有氧代谢力,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外周血管获得降低,心功能、运动耐量就能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并逆转其心肌重构,减少不良时间出现。张春茹等对行运动治疗的心衰患者开展研究,发现经过一定时间训练后,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耗氧量获得显著改善。宋韵等对46例慢性心衰患者开展研究,均予以长达10年的随访,结果发现,运动组每周进行 2 次运动,10年后运动组峰值耗氧量远远超出依据性别及年龄预估的峰值耗氧量的60%,对照组的峰值耗氧量逐渐下降,运动组的通气量和排出二氧化碳量比值斜率更低,且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心血管病死率及住院率更低。但有运动治疗应用于心衰患者的长期作用还需深入研究。


二、康复运动治疗的安全性


目前我国在心衰的康复治疗方面已开展了较多研究,经研究证实,运动训练能给心衰患者带来较多好处,但心衰患者运动期间风险较高,因此,需注重运动训练是否安全。目前,大多学者暂未发现有严重不良事件出现。蒙恩绩等对心肺运动试验安全性开展分析,其将安全性定义假设为:全因死亡率<0.01%,非致命心血管事件出现机率率<0.01%。总共随机出抽取了2231 例患者开展试验,其中共 2037例患者完全 4411项运动试验,结果表明,运动试验有关死亡率是 0%,非致命心血管事件出现率大约是 0.045%。因此,病情处在平稳阶段且能耐受运动的慢性心衰患者,需尽可能开展运动训练。


三、心衰康复运动处方


开展运动治疗的过程中应让患者充分掌握运动益处,并积极督促其规律开展运动,让其掌握合理运动强度及自我调节方法。但当前有关专门适用于慢性心衰的运动处方暂无统一标准,因此,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后进行针对性的运动方案制定十分必要。


以往开展有氧运动时多选择持续或者间断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经研究证实,间断行高强度的运动和持续行中强度的运动比较有着更好的效果,能改善患者的运动耐量、心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质量。


近几年研究显示,慢性心衰患者适当开展动态抗阻运动也有着良好有效性及安全性。徐梅等提出,耐受有氧运动后,患者需考虑开展抗阻训练。有研究对心衰老年患者开展长达10周抗阻训练之后,发现运动组肌肉力量比训练前提升 43%,6min 步行试验距离比训练前增加 49%,同时亚极量耐量试验的时间增加 299%,但肌肉体积未出现变化,开展超声心动图发现心功能受损,提示抗阻训练有一定可行性及安全性,然而目前有关抗阻训练研究较少,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


就心衰患者而言,家庭运动计划有着很多有益之处,N.SMART 提出,在完成医院督促下的运动之后进行家庭运动最有益。家庭运动不仅有着良好效果,还很廉价。家庭步行训练和康复门诊间断功率脚踏车相对比,二者对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等有着相当的效果。


四、小结


心梗可导致心衰、休克甚至猝死等严重情况,部分患者出院后会发展成慢性心衰。康复治疗对心梗后心衰患者的益处已得到临床广泛认可,能提升其最大耗氧量和心肺功能,大大减少二次住院和死亡等情况出现,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但临床在分析康复治疗对心衰患者有利影响的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出最适用于该患者的合理运动模式、最适宜运动治疗的人群以及运动治疗的疗效评估标准化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略)

本文作者:陈冬云

作者单位:梧州市工人医院

来源: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