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2021第一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称“北医三院”)延河心血管疾病学术周“心脏康复论坛”暨心肺评估与运动治疗培训班(CEET)第四期成功举办。此次会议采用理论讲解结合实操演示的方式,对心脏康复中的运动风险评估、呼吸训练、抗阻训练、心肺运动试验九图解读和运动处方制定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为与会学习者带来一场心脏康复的学术大餐。由于防疫需要,该活动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截至活动结束,直播间共有6200多人次观看学习。
图: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和讲者
出席此次会议的嘉宾和讲师有:北医三院大内科主任、心脏中心主任高炜教授,北医三院心内科主任唐熠达教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常务主任王营忠教授,北医三院心内科徐顺霖教授、赵威教授、任川教授。
图:唐熠达教授致辞
唐熠达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心脏康复可以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疾病负担,且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目前还主要分布在大城市的三级、二级医院,有待进一步推广。心脏康复已成为北医三院心内科的科室特色和优势,拥有二十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北医三院希望通过CEET培训班,与全国的心脏康复同道共同分享和交流心脏康复的知识与技术,共同推动我国心脏康复事业发展。
图:高炜教授授课
高炜教授分享了主题为《运动中的心血管风险——评估与预防》的讲座,指出运动锻炼和康复具有多重获益,应积极推广。但运动虽是良方,却需要关注运动风险,而心源性猝死是运动猝死的主要原因,占运动猝死的80%左右。高炜教授表示,要对运动员或运动爱好者做训练前筛查,降低猝死风险,并详细讲解了其流程和方法。而对心血管病患者,则应在对其进行医学评估后,进行有指导、循序渐进的运动康复,并定期随诊再评估,关注运动过程中的预警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等,及时停止运动并就诊。
图:徐顺霖教授授课
徐顺霖教授分享的讲座主题为《心肺运动评估与呼吸训练》。他表示,运动可以影响慢病进程和死亡率,并讲解了摄氧量与健康、体能与心功能的关系。心肺运动评估中强调氧脉搏、摄氧量等因素的重要性。徐顺霖教授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呼吸训练的重要性、呼吸重建对心血管危重症救治和康复的重要意义等。
图:赵威教授授课
赵威教授分享的报告为《心肺运动试验九图解读和运动处方制定》。从九图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讲起,对比了新老九图的区别,指出新九图更突出循环、呼吸和通气有效性的分析,更利于临床解读。此后详解了心肺运动试验报告的解读步骤,就其中重要的指标如最大摄氧量、无氧阈摄氧量、氧脉搏、摄氧效率斜率等进行了讲解。赵威教授还介绍了运动处方的组成部分、如何应用心肺运动试验的结果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等。
任川教授在主题为《心脏康复抗阻训练与评估》的讲座中,介绍了抗阻训练的相关内容,Ⅰ期、Ⅱ-Ⅲ期心脏康复中抗阻训练的不同目标和评估训练内容,抗阻训练的心血管风险及影响因素,抗阻训练前风险评估的意义等。任川教授重点讲解了Ⅰ期和Ⅱ期心脏康复抗阻运动前重点评估的内容,并就抗阻运动处方的各个要素如频率、类型、运动量、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讲解。
图:徐顺霖教授实操演示
实操演示中,徐顺霖教授主要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姿势重建与抗阻训练进行了讲解和演示,带领大家认识了前锯肌、膈肌、菱形肌、上下后锯肌、斜方肌等诸多肌肉群的位置、作用以及如何锻炼这些肌肉。徐顺霖教授指出,通过呼吸训练能最好地激活肌肉的状态,医生只有对这些肌肉真正了解,才能帮助患者真正地做好呼吸训练。
与前三期CEET培训班相比特别的是,此次CEET第四期培训班与第一届北医三院延河心血管疾病学术周相结合,作为其心脏康复分论坛举行,让更多有志于从事心脏康复的心血管领域同道能够学习心脏康复的知识和技能。
2021第一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河心血管疾病学术周是由北医三院和北医三院延安分院共同主办,为期五天,邀请了来自全国的心血管疾病专家一百余位,共设结构性心脏病、心脏康复、创新医学等七个分论坛,全程直播涵盖全国11家手术团队,包括结构性心脏病、复杂冠脉介入、心脏起搏和电生理等共计14台手术。会议期间,线上共计15000多名同道共同参与学习。
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人群约3亿,且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为心血管疾病诊治带来严峻挑战。在此情况下,本次会议的召开积极践行了“健康中国”的理念,不仅推进了延安地区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的发展,也为促进全国心血管疾病诊疗学术交流和发展水平做出了贡献。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