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心脏康复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肺储备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作者: 张博 等 来源:贵州医药发布时间:2022-05-06

冠心病是冠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或堵塞,使心肌缺血而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的心脏病,一般在老年人中多见。冠心病无法治愈,且进行性加重的可能性较大,因而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管理模式来降低疾病对患者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同样是临床工作的重点。心脏康复模式是以运动为中心,多种方法协同的综合干预措施,家庭和社会参与度高,通过他人的协助管理,或能使护理在院外持续进行,从而改善患者生活和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心脏康复模式对老年冠心病病人心肺储备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各67例。常规组男36例,女31例;年龄65~81岁,平均(72.26±5.71)岁;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Ⅰ、Ⅱ级分别28、39例。康复组男34例,女33例;年龄65~83岁,平均(73.54±5.46)岁;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Ⅰ、Ⅱ级分别31、36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病情稳定;冠脉介入术后2个月;年龄≥65岁。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伴严重器质性病变;心脏康复危险性为中高危层;依从性差或失访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予规范药物治疗。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心脏康复模式:(1)专科护理人员建立康复小组,并按照药物、心理、运动、营养、戒烟五大处方进行系统的心脏康复内容培训。(2)小组就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缩减添加再重新整理为更适合康复管理和随访沟通的档案。(3)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及相关文献评估康复危险因素(肥胖、吸烟、血压血脂异常等),小组就个体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独指导(如制定戒烟减脂计划)。(4)小组与患者深入交流,帮助患者了解冠心病发病原因、治疗手段、康复措施及预防复发方式,同时帮助患者排除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5)渐进式运动:腹部呼吸、胸式呼吸、缩唇呼吸,床上主动被动运动;床边站立、步行,室内步行,模拟爬墙、梳头动作,下肢上抬后伸动作;脚蹬自行车动作,散步;爬楼梯、简式太极拳或八段锦,慢跑。以上动作患者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和主观感受逐渐过渡,运动5次/周,40min/次,持续6个月,其中呼吸锻炼贯穿始终。(6)饮食:小组制定营养饮食方案,由家属执行,小组定期随访执行情况。(7)家属多与患者亲密交流,定期带患者参加户外活动,及时疏导负面情绪,使其保持心情愉悦,并督促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与社区沟通定期组织联谊活动,参与到社会当中。 (8)指导患者将药物放在固定的地方和药盒内,将药盒分层,注明早中晚,设定服药闹钟。两组均观察6个月。


1.3 观察指标


干预6月后复查心脏彩超,记录峰值功率(P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用肺功能检测仪(四川思科达科技有限公司,型号:S-980AI)检测第1秒用量呼气容积 (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并计算出FEV1/FVC的值;计算患者在心肺运动试验过程中所达到的代谢当量:患者脚踏功率车,逐渐增加运动负荷,记录整个过程患者耗氧量用于计算代谢当量,代谢当量=3.5mLO2/(kg·min)-1;用6min步行试验(6MWD)和峰值摄氧量(VO2峰值)及无氧阈值(AT)进行干预前后的运动耐力评估;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中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4个维度进行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表示为(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两组心肺功能比较


干预后,康复组PP、LVEF、FVC、FEV1/FVC、代谢当量均高于常规组(t=6.721、2.958、3.531、4.703、2.710,P<0.05)。见表1。


6273571c1205c.png


2.2 两组运动耐力比较


干预后,康复组6MWD距离、VO2峰值、AT均高于常规组(t=17.044、8.162、5.546,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康复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得分高于常规组(t=4.218、7.589、4.197、8.687,P<0.05)。见表3。



三、讨论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是降低冠心病发作,延缓冠心病进程的最佳方式之一。心脏康复模式科室成立专业小组,与家庭和社区共同努力,从药物、心理、运动、营养、戒烟五大处方对患者进行全面干预,或能让患者坚持执行康复程序,从而规避危险因素,改善心肺功能。


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康复组PP、LVEF、FVC、FEV1/FVC、代谢当量高于常规组(P<0.05);康复组6MWD距离、VO2峰值、AT高于常规组(P<0.05);康复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得分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心脏康复模式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能提高心肺储备功能,增强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PP、LVEF、FVC、FEV1/FVC分别为评定心、肺功能的常用指标,两组指标数值均与其功能呈正关系,代谢当量是机体各种活动的代谢耐量,是衡量心肺综合功能的实用指标,代谢当量值越高表明心肺综合功能越好。心脏康复模式中将呼吸训练、有氧运动相结合,渐进式增加强度,使患者逐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心肺储备能力。运动耐力是指机体所能承受的最大运动量,6MWD是测试运动耐力的常用方法,VO2峰值、AT能反应患者有氧能力,与运动耐力具有正性相关性。心肺功能增强,血液循环得以改善,因而骨骼肌摄氧能力提升,对运动的适应性和耐受性也随之增加;肺通气量增加和心肌耗氧减少,使供氧趋于平衡,提高了患者有氧供能能力,从而形成良性外周效应,进一步增强了运动耐力;专业团队的健康教育和家属的支持为患者持续锻炼提高机体耐力提供了良好知识储备和心理状态。冠心病患者因疾病影响,在生活、社交、情感常感到力不从心,专业康复团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信息,纠正患者对疾病后续康复管理的不良看法,建立新的正确的认知模式,可促使患者对生活和疾病进行自我指导和护理,改善生理功能。家庭是患者的归属所在,因此家庭承担主要人文关怀和疏导不良情绪功能,更能使患者所需所感得到回应,顺利建立康复信心,持之以恒完成康复训练,促进病情恢复,而定期的外出活动,为患者提供社交机会,也促使其精神状态和社会功能得到调节和发展。此外,营养饮食、药物管理及戒烟干预,保证了患者健康饮食和良好的服药习惯及生活习惯,降低了心脏康复风险,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了更多可能。


综上所述,心脏康复模式对患者疾病治疗、心理、生活方式等进行综合管理干预,有效纠正患者不良生活方式,规避危险因素,推进康复进程,从而提高了康复效果,减轻不适症状,使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略)

作者:张博[1]刘海青[2]

作者单位:咸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二科[1]安康市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2]

文章来源:贵州医药2022年4月第46卷第4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