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胡大一:我国的心肺预防康复何时能有医保?
作者: 来源:心脏康复网发布时间:2022-06-30

病前有预防,病后有康复和二级预防,既是患者与全民的健康获益最大化,也是医保费用支付最少的机制。


近代心肺预防与康复在发达国家已有60多年的发展史。以做的最好的国家之一德国为例,真正推动心肺预防与康复的最大力量来自医保。德国的医保数据显示,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做过支架和搭桥、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心力衰竭以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间歇跛行的患者,给予系统的康复和二级预防,可明显减少再住院,再次手术。而再住院和再手术是医保费用消耗最大的。康复和二级预防减少了疾病复发,即降低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血管死亡,降低总死亡率。既可减轻患者疾病,改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回归社会,又延年益寿。因此心脏康复在德国及发达国家的相关指南中是Ia级推荐,即获益证据明确,高质量研究结果高度一致的推荐。


在德国,上述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病后或术后出院,如未被安排转入心肺预防康复/二级预防机构,半年系统做36次康复训练,医保将拒付手术和住院费用;并且这种医疗行为被以不良记录存档,作为整改的依据。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也可在心肺预防与康复中心获医疗保险支付。


医保通过强制性要求医疗机构保障患者患病后康复的权益,促使政府立法。心肺预防与康复促使广大患者病后或术后能回归社会,恢复适当的工作,其雇佣部门必然为之提供医疗保险。因此医保在节源同时,又能开流,获取更多社会资源。


我国心肺预防与康复起步晚,近十年进入快速发展期。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限速瓶颈是没有医保政策支持。现有医保政策仅对肢体康复(卒中后偏瘫、失语、创伤后截瘫、肢体功能障碍等)有付费标准。对人体心肺肾等最重要的脏器疾病的预防与康复没有医保政策支持环境,这使我国的脏器预防与康复发展举步维艰,只能打擦边球,按项目分解收费。结果是做运动心肺评估可收费,但评估后的36次康复训练不许收费;用于我国心脏康复的体外反搏技术收费标准沿用早年研发计划经济年代的标准,如北京和天津做2小时体外反搏,医保支付20-30元人民币。


更奇葩的是,大多数省、直辖市、自治区只有住院,体外反搏才能收费。要康复的患者都是病情稳定出院的患者,住院床位是给危急患者的。把本可在门诊“走读”做康复的患者收住院,又规定住院必须打静脉点滴,否则“病情不够重”,不够住院标准。医生只好给患者静脉滴注无益、反可能有害的一些注射液(如出现输液反应,临床有风险)。


衷心希望医保部门的领导“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到基层走走看看,听听广大医生和患者的心声。把医保费用都花在病后治疗、疾病反复发作和疾病终末期的救治,不真正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无论搞集采,还是单病种付费,也都是治标不治本。这种措施可以显示出扎紧医保钱袋子的政绩。但从疾病预防康复的角度,广大患者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难得到实惠。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