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心肌缺血性坏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是临床治疗AMI的首选方案,可有效复通被堵塞的冠状动脉血管。但临床实践也发现,AMI患者PCI术后仍可能面临着再狭窄以及缺血的风险,同时PCI也无法彻底阻止AMI的病理进展。因此,给予合适有效的术后干预,对AMI患者PCI术后预后的改善至关重要。心脏康复理念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延续和补充,多项研究均证实了心脏康复带来的益处,如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等。而我国心脏康复起步较晚,各方面发展不完善,不同学者对心脏康复的干预频率意见不一致。故本次研究探讨不同康复训练频率对AMI患者PCI术后心肺运动耐量、炎症转录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支持。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长沙市第一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92例PCI术后行康复训练的AMI患者。纳入标准:(1)AMI的诊断参考《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均在发病12h内完成PCI治疗,手术操作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操作;(3)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I~II级;(4)患者或其家属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急性肺栓塞或主动脉夹层以及其他严重机械性并发症患者;(2)伴有恶性心率失常、并发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的高危患者;(3)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4)合并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研究方案通过长沙市第一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31,康复训练12次)、B组(n=31,康复训练24次)、C组(n=30,康复训练36次)。其中A组合并疾病:糖尿病7例,高血压10例,高脂血症5例;女14例,男17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61.59±4.28)岁;吸烟史12例,饮酒史15例;体质量指数19~26kg/m2,平均(23.16± 0.54)kg/m2。B组合并疾病: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4例,高血压9例;女13例,男18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61.91±3.84)岁;吸烟史14例,饮酒史16例;体质量指数20~26kg/m2,平均(23.24±0.29)kg/m2。C组合并疾病:糖尿病7例,高血压8例,高脂血症3例;女11例,男19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1.43±3.64)岁;吸烟史12例,饮酒史14例;体质量指数 21~26kg/m2,平均(23.37±0.34)kg/m2。三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均衡可比。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PCI术后3d接受个体化康复训练方案,运动形式包括有氧训练(有氧踏车90%、有氧跑台10%)、抗阻训练、平衡柔韧训练。每次运动前后需进行5~10min的热身和放松运动,运动强度以患者自我感觉疲劳程度来控制。运动时间控制在20~40min/次,每周3次。有氧训练6次后开始抗阻训练,每组均包括1次平衡柔韧训练。其中A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6次抗阻训练、12次有氧训练、1次平衡柔韧训练,B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18次抗阻训练、24次有氧训练、1次平衡柔韧训练,C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30次抗阻训练、36次有氧训练、1次平衡柔韧训练。本研究中有氧跑台设备为德国h/pcosmos gaitway Ⅱ步态分析跑台。抗阻训练采用芬兰HUR气动训练设备。有氧踏车设备采用德国Ergoline 100K有氧功率自行车。运动期间应严密监测心电体征变化,视情况调整康复训练方案。
1.3 观察指标
(1)干预前、干预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深圳必奥思医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型号规格:SmartUs EXT-3M)检测三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2)干预前、干预后采用肺功能仪(河南迈松医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型号规格:MSPFT-S)检测三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3)干预前、干预后采用6min步行试验(6MWT)记录三组患者的运动耐量,取一空走廊,走廊两边各放置一把椅子,患者在两组椅子之间来回行走6min,计算6min内步行距离。6MWT距离越远,提示患者运动耐力越高。(4)干预前、干预后采集三组患者的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mL,室温下静置半小时后进行离心处理,离心半径9cm,离心转速2800r/min,离心13min,分离出上清液保存待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试剂盒购自上海美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核因子 -kB(NF-kB,试剂盒购自上海科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水平。(5)干预前、干预后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SF-36量表包括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躯体疼痛等8个维度,每个维度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心肺功能相关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例数及率表示吸烟史、合并疾病等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运动耐力、心功能指标对比
三组干预前LVEF、LVESD、LVEDD、6MWT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干预后LVEF、6MWT升高,LVESD、LVEDD下降(P<0.05),B组、C组干预后LVEF、6MWT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P<0.05),B组、C组干预后LVESD、LVEDD小于A组,且C组小于B组(P<0.05),见表1。
2.2 三组肺功能指标对比
三组干预前FEV1、FVC、PEF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干预后FEV1、FVC、PEF升高(P<0.05),B组、C组干预后FEV1、FVC、PEF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P<0.05),见表2。
2.3 三组炎症转录因子对比
三组干预前sICAM-1、NF-kB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干预后sICAM-1、NF-kB下降(P<0.05),B组、C组干预后sICAM-1、NF-kB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P<0.05),见表3。
2.4 三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三组干预前SF-36各维度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干预后SF-36各维度评分升高(P<0.05),B组、C组干预后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P<0.05),见表4。
3、讨论
AMI作为当前临床常见危重病症,患者往往伴随着心肺功能衰减、运动耐量降低以及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风险。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AMI患者可通过PCI术治疗重建心肌灌注血流,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但是PCI术后存在支架内再狭窄、焦虑抑郁、生活质量下降、运动耐量下降等发生风险也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和患者。因此,PCI术后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对于改善AMI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20世纪60年代,心脏康复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改善心脏病患者健康生活及预后的有效方法。由于我国的心脏康复尚属于起步阶段,有关康复训练的最佳频率尚存在一定的争议,部分学者认为患者身体机能较差,应多注意休息,也有学者认为,高频率的心脏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机体运动耐力,有助于术后恢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康复训练频率越高,经PCI术治疗的AMI患者其心肺功能改善效果越好。规律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机体血脂状态,从而扩张动脉血管,重新建立血管通道,改善心肌缺血,有利于患者的心功能恢复。而给予患者长期的刺激可提高患者训练的耐受性,进一步加强心肺功能改善效果。同时,心肺功能的改善有利于提高患者肌肉含量及耐力,改善骨骼肌功能,使骨骼肌适应性增加,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而随着康复训练频率的增加,改善效果日益加强,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既往研究证明,炎症反应指标可有效反映AMI患者的预后。sICAM-1可活化血管内皮细胞、白细胞等,相关研究证实,其水平异常变化参与了冠状动脉的病变过程。NF-kB是一种基因转录调控蛋白,其可通过调节一系列基因转录、表达而发挥其抗凋亡作用,广泛参与细胞生长分化、免疫和炎症反应等生理、病理过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高频率的康复训练有利于调节炎症转录因子水平。动物实验表明,AMI动物模型进行合理的运动可能是一个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提高心肌细胞耐受缺血缺氧的能力,减轻炎症反应,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随着康复训练的频率增加,心肌缺血、缺氧状况得到明显缓解,有效减轻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和心功能障碍引起的炎性损伤,有助于机体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恢复。AMI患者行PCI治疗术后的生活质量是临床关注重点之一,SF-36量表涵盖了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活力、总体健康等维度,可较为全面地反映人体的生活质量状态,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既往常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评估。本文研究结果显示,AMI患者PCI治疗术后的康复训练次数越多,其生活质量改善程度越好。考虑可能主要与随着康复训练次数的增加,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效果更好,机体耐受力更强,可正常进行更多的日常生活活动,进而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关。本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少的局限性,今后将开展多中心,扩大样本量的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AMI患者PCI术后的心肺运动耐量,降低炎症转录因子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且运动康复次数越多,效果越好,建议临床康复训练频率应不少于36次。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