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心脏移植后的运动康复
作者: 张诗源 译 来源:心脏康复网发布时间:2023-05-15


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最终治疗选择。心脏移植后,大多数患者的功能能力会有明显的改善。然而,心脏移植后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如急性排斥反应、多种并发症、运动生理反应的异常等。因此,心脏移植后的运动康复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本文摘要了一篇关于心脏移植后运动康复的综述文章,主要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心脏移植后的运动生理反应

2 心脏移植后的运动训练效果

3 心脏移植前后的运动康复方案


1、心脏移植后的运动生理反应


心脏移植后,由于手术过程中损伤了供体心脏的自主神经系统,导致心率在静息、运动和恢复期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心率在静息时偏高,在运动开始时升高延迟,在运动结束时下降延迟,在运动峰值时低于正常水平。这些异常影响了心输出量和氧输送的调节,进而影响了最大摄氧量(VO2peak)和无氧阈(AT)等指标。此外,心脏移植后还可能出现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冠状动脉扩张能力受损、骨骼肌氧化能力降低、外周血管扩张能力减弱等问题,进一步限制了运动能力。


2、心脏移植后的运动训练效果


尽管心脏移植后存在多种运动生理障碍,但是有证据表明,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以改善心脏移植后的多方面指标。主要包括:


- 提高VO2peak和AT,增加无氧代谢能力

- 改善自主神经功能,部分恢复心率对运动的适应性

- 改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减少抑郁和焦虑

- 增加骨骼肌力量和耐力,减轻肌萎缩和虚弱

- 减少冠状动脉病变(CAV)的发展和严重程度,降低中风风险

- 降低再入院、介入治疗、急性排斥和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心脏移植前后的运动康复方案


根据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SHLT)的推荐,心脏移植前后都应该进行运动康复。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 心脏移植前(预康复):对于等待供体心脏的稳定患者(包括使用左室辅助装置的患者),可以参加门诊或住院的运动康复,进行适度强度的有氧运动和轻度强度的阻力运动,目的是维持或提高运动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培养运动习惯。



  • 心脏移植后住院期(早期康复):心脏移植后,一旦病情稳定,就可以开始住院的运动康复,包括被动关节活动、坐位、缓慢步行、循环训练等,强度控制在轻度至中度(RPE 11-13),持续时间逐渐增加至20-30分钟,频率为每天2-3次。一般在术后7天左右出院。


  • 心脏移植后出院期(晚期康复):心脏移植后出院后,应尽快参加门诊的运动康复,进行系统的有氧和阻力训练。有氧训练可以采用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ICT)或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根据RPE调节强度,持续时间逐渐增加至30-60分钟,频率为每周4-6次。阻力训练可以采用轻重量多次数的方式,针对主要肌群进行训练,强度控制在RPE 12-14,每组做10-20次,每个肌群做1-3组,频率为每周2-3次。运动康复应该持续至少3个月,并且要终身坚持。



总之,心脏移植后的运动康复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改善心脏移植受者的多方面指标和预后。心脏移植受者应该在医生和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的运动计划,并且积极参与和坚持运动。


本文摘要了《Heart Failure Reviews》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Cardiac transplant and exercise cardiac rehabilitation》的文章。原文链接如下: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741-023-10305-6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