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近年来心衰的发生率逐年攀升。其中难治性心衰主要是指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且在予以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类以及传统正性肌力药物治疗后病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相关研究数据显示,难治性心衰患者的病死率极高,其中5年生存率<50%。左西孟旦是一种钙离子增敏剂,亦是近年来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抗心衰药物,其可改善患者心肌收缩蛋白对钙离子的敏感性,从而促使其心脏功能得以改善。胸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ICG)是一种具有无创性、便捷性特点的临床血流动力学监测方式,目前已被应用于心衰和高血压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监测中,且获得良好的疗效。本文通过探讨ICG在难治性心衰患者中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难治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作用。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难治性心衰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作监测组及常规组,每组50例。其中监测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33~90岁,平均(68.12±10.39)岁;体重指数18~30kg/m2,平均(22.47±3.11)kg/m2;原发疾病:缺血性性疾病19例,扩张型性疾病11例,高血压心脏病12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心功能分级:Ⅲ级27例,Ⅳ级23例。常规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34~90岁,平均(69.84±10.41)岁; 体重指数18~31kg/m2,平均 (22.56±3.17)kg/m2; 原发疾病: 缺血性性疾病20例,扩张型性疾病11例,高血压心脏病12例,风湿性心脏病7例;心功能分级:Ⅲ级28例,Ⅳ级22例。2组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人员均于同意书上具名,医院伦理委员会获悉并核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入组人员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且经常规治疗无效;(2)均为成年人,且男女不限;(3)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4)无临床病历资料的缺失。排除标准:(1)肝、肾、肺等脏器发生严重病变者;(2)严重心律失常者;(3)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4)因血容量不足导致的心源性休克者;(5)对相关治疗药物过敏者;(6)正参与其他研究者。
1.3方法
(1)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以及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其中常规治疗包括低盐饮食、利尿剂以及洋地黄等,左西孟旦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起始剂量为12μg/kg,静脉推注,若无异常反应则将剂量改为0.1μg·kg-1·min-1静脉滴注。
(2)常规组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适当调整剂量,持续滴注24h,总量12.5mg。
(3)监测组实施ICG,并按照相关监测指标水平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电极粘贴于胸部两侧腋中线和剑突水平面线相较部位,维持近心端的电极朝上,之后于监测仪上将受试者的性别、体重以及身高等资料录入,并通过放置电极片检测出胸生物电阻抗,电阻抗改变通过数据处理计算获得血流动力学指标。
1.4观察指标
比较2组干预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干预前后6min步行试验结果。其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心脏功能及速度指数(ACI)、胸腔液体水平(TFC)及外周血管阻力(SVR)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心律失常、低血压、心肌缺血以及恶心呕吐。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干预前后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价
监测组干预后HR、TFC及SVR水平均低于常规组,而ACI水平高于常规组(均P<0.05)。见表1。
2.2 2组心功能指标评价
监测组干预后LVEF水平高于常规组,而LVESD、LVEDD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见表2。
2.3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
2组心律失常、低血压、心肌缺血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对比均不明显(均P>0.05)。见表3。
2.4 2组干预前后6min步行试验结果
2组干预后6min步行试验结果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监测组高于常规组(均P<0.05)。见表4。
讨论
难治性心衰病因较为复杂,且影响因素较多,迄今为止尚无特异性治疗模式,从而导致患者的病情难以得到理想的控制,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如何对该病患者开展准确的个体化指导用药以及精准治疗,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疾病康复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重中之重,亦是心血管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另有研究报道显示,对心衰患者开展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及时掌握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并由此准确判断病情开展干预治疗,有利于提高对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放置Swan⁃Ganz导管,以热稀释法连续测定一氧化碳是国内外所公认的“金标准”,但该检查手段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加之操作复杂程度高、所需时间长、风险较高,极易引发心律失常、出血以及感染等并发症,且检查费用相对昂贵,从而导致其临床推广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结果发现,监测组干预后HR、TFC及SVR水平均低于常规组,而ACI水平高于常规组。这提示了ICG在难治性心衰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根据ICG结果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考虑原因,ICG技术主要是按照生物医学阻抗的原理,通过对阻抗变化情况进行监测以反映血容量以及血流速度变化情况,并通过体表电极,将阻抗及其微分信号、心电以及心音进行同步采集,继而帮助医务人员明确受试者每个心动周期中所测部位或脏器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可通过多项参数对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估,从而实现对血流动力学的实时动态监测。根据ICG检测结果适当调整治疗方案,保证了治疗方案的有的放矢,保证了治疗方案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继而达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的目的。此外,监测组干预后LVEF水平高于常规组,而LVESD、LVEDD水平均低于常规组。2组干预后6min步行试验结果均高于干预前,且监测组高于常规组(均P<0.05)。这反映了ICG的应用有助于促进难治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改善。究其原因,ICG技术主要是建立在胸电生物阻抗测量理论的基础上,利用颈部与胸部的胸腔生物阻抗电极测定胸腔生物阻抗变化,通过测量计算获得血流动力学参数,继而实现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状况以及心脏功能的评估,有助于医生直观观察到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的变化情况,继而指导临床用药方案的合理调整,最终达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目的。另外,2组心律失常、低血压、心肌缺血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对比均不明显。这说明了监测组干预方式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较好。分析原因可能是通过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用药方案,可避免经验性用药的盲目性,从而减少了因药物使用不合理所引发的一系列相关不良反应,保证了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ICG应用于难治性心衰患者中的价值较高,以ICG结果作为标准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以及心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好。
参考文献:略
作者:范海燕 吴剑弟 陈美玉 林玉莲 甘树广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
来源:河北医药2023年6月第45卷第12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