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中等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 袁佳琳 来源:心脏康复网发布时间:2025-09-08

慢性心力衰竭(CHF)属于各类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此时心排血量已无法满足全身代谢所需,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康复护理是改善CHF患者心肺功能的常用方法,通过合理饮食、运动等,能够改善患者机体的各项功能,减轻其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在改善心肺功能方面效果并不理想。间歇有氧运动是一种效率较高的运动方法,通过间歇性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增强肌肉力量,提升机体运动耐力,还可改善心肌应变能力,增加回心血量,促进患者心肺功能恢复,效果优于持续有氧运动,且中等强度的效果更佳。基于此,本研究对96例CHF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中等强度间歇有氧运动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2021年12月—2024年12月收治的共计96例CH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68be8ccabb657.png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符合CHF的诊断标准,且经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

(2)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

(3)年龄在65岁以上,认知及沟通能力正常;

(4)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

(1)合并心肌炎等其他心脏疾病者;

(2)患有肺结核等肺部疾病者;

(3)存在严重肢体功能障碍或肢体外伤者;

(4)存在康复治疗史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康复护理。方法:指导患者戒烟戒酒、合理饮食,叮嘱其早睡早起,适量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评估其病情、运动耐力等,指导其进行上下楼梯、步行、打太极拳等活动,病情严重者进行床旁康复训练或被动关节训练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中等强度间歇有氧运动。方法:运动过程中按照“运动—休息—运动”的顺序进行,运动内容包括关节伸展运动、平板步行、做运动操、踏车、举哑铃等,每次运动前需进行热身准备,时间为 10~15min,运动过程中患者佩戴心率监测仪,前期患者的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50%以内,运动1min 后,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将心率控制为最大心率的70%,将自感疲劳指数控制在16以上,根据实际情况对运动强度进行调整,以上运动循环6次,运动总时间控制30min,间歇时间为3min,每周运动4~5次。运动结束后,进行放松训练,时间约为15min。若患者运动期间出现胸闷等不良反应,则降低训练强度或暂停运动。

 

两组均干预 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心肺功能。指导患者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时间点: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使用心肺运动测试系统对患者最大摄氧量、最大氧脉搏、每分钟最大通气量等心肺功能指标进行测定,数值越高,说明患者的心肺功能越好。

(2)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成人用)(GQOL-74)评估,时间点: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Cronbach'sα=0.915,包括心理、躯体、社会、物质功能共4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均采用百分制,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3)运动耐力。使用6分钟步行试验(6MWT)测定,时间点:干预前、干预 3个月后,在30m长的直线走廊(硬质、平坦)中来回行走,记录6分钟的步行距离。

(4)康复锻炼依从性。完全依从:完全遵医嘱进行康复锻炼;部分依从:部分时候能够遵医嘱进行康复锻炼;不依从:不能够遵医嘱进行康复锻炼。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描述,行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s”描述,行t检验。以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心肺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心肺功能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最大氧脉搏、最大摄氧量、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水平均有所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2。


68be8ce454f3b.png


2.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 GQOL-74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3。


68be8cf43ea37.png


2.3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耐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6MWT 距离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 6MWT 距离均增加(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远(P<0.05)。见表4。


68be8d1c98075.png


2.4 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康复锻炼总依从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5。


68be8d33c25c6.png


3 讨论


CHF是由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病后会出现明显的心室充盈程度改变,导致患者心功能下降,进一步对患者的日常活动产生影响,导致其活动受限 。同时,CHF还会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弹性减弱等问题,若未及时对CHF病情进行控制,则会导致下肢循环障碍风险增加,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等不良事件发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断下降 。

 

目前,CHF患者在恢复期不仅需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需要通过康复训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加快其运动功能的恢复。常规康复护理主要从饮食、运动等方面入手,虽然能够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快心功能改善进程,但在改善患者运动耐力方面效果不佳 。有氧运动是一种节奏性强、持续时间长的运动方式,通过平板步行、踏车等运动方式,能够促进机体进行有氧代谢,有效增强机体运动耐力,改善心肺功能。对于CHF患者,目前认为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产生的作用可能存在差异,中等强度间歇有氧运动有利于促进患者左心室重塑,增加心排出量,促进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降低血浆神经激素水平,改变骨骼肌组织学特点,以对抗炎症的方式促进机体整体功能的改善,还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促进心理应激能力提高,调节神经激素水平,降低对心脏的刺激,有效促进CHF患者心肺功能的改善 。

 

CHF患者会出现肺弥散能力下降等问题,部分患者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甚至出现肺淤血、生理性死亡增加等问题。以上问题的出现会使患者肺通气-灌注比例出现异常,导致呼吸中枢被过度刺激,使患者产生过度通气的情况,增加运动时呼吸做功,引起呼吸肌疲劳,诱发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心肺功能损伤 。本研究中,观察组最大摄氧量、最大氧脉搏、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水平较对照组更高。推测原因,中等强度间歇有氧运动能够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有利于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肌供氧量,提高心肌代谢能力,增强肌球蛋白 ATP活性、心肌收缩能力,改善心排血量,降低心脏损伤,改善心肌应变水平,可达到保护心血管的目的,从而改善心肺功能 。

 

本研究中,观察组GQOL-74评分较对照组更高,6MWT距离更远。推测原因,中等强度间歇有氧运动能够促进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减轻,增加心脏及全身组织供氧量,促进氧合功能改善,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摄氧量增加,促进骨骼肌氧化酶活性增强,加快肌肉骨骼功能恢复,有利于患者呼吸肌力量增强、膈肌厚度增加,促进患者呼吸肌代谢反射减弱,在加快患者呼吸功能改善的同时,促进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少心脏负荷,促进患者运动及静息时血流灌注增加,从而促进运动耐力提升、生活质量提高。此外,对比两组康复锻炼总依从率,相比于对照组的83.33%(40/48),观察组97.92%(47/48)更高。分析原因,中等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可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改善,降低神经交感张力,提高骨骼肌肌力及耐力,促进肌肉氧化酶活性增强,提高血液氧摄取率及骨骼肌氧化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提升康复锻炼依从性 。

 

综上所述,CHF患者采用中等强度间歇有氧运动,有利于改善其心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运动耐力,对提升其康复锻炼依从性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略

作者:袁佳琳

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来源:当代医药论丛2025年8月上第23卷第22期护理研究·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