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最新发布,要点看这里!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内容,血糖监测结果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用于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评价降糖治疗效果,指导调整治疗方案。临床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毛细血管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内容,血糖监测结果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用于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评价降糖治疗效果,指导调整治疗方案。临床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毛细血管血糖监测、
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正常人和各种疾病患者的整体功能状态进行客观定量评估,并对健康管理、疾病预防、诊断、鉴别诊断、指导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重症的预后预测等方面发挥其他检查方法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按照地中海饮食原则,结合中国人饮食环境,最终形成了7(天)*4(周)=28(天)心血管健康食谱,将这28天内每一餐的原料及其数量、烹饪方法都罗列清晰,患者只要照着单子,跟着吃就行!
书中详细解读了2012年和2016年欧洲心血管预防康复协会(EACPR)与美国心脏协会(AHA)的联合声明,通过编译便于临床应用的彩色表格,不仅利于改进患者的诊疗流程,还能在国际水平上促进实验室之间数
本书及时反映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进展,如介绍通过开展心血管介入技术使越来越多的心律失常和先天性心脏病得到根治,通过及时介入治疗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显著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通过规范化治疗使冠心病和心力
使用肺活量测定筛查HFrEF患者的通气障碍在改善基于VO2peak的风险分层方面具有潜在作用。
近期,一项发表在《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的研究发现,在健康饮食减肥期间,空腹饥饿激素的水平会增加,从而有助于减少腹部脂肪并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还可能改善心脏代谢健康。
近年来,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尽管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据统计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730 万人。
精神心理障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且使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恶化,即急性心肌梗死、卒中、心血管死亡及其他原因死亡(包括自杀)显著增加。精神心理健康的干预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近日,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王增武教授等基于该研究的最新分析发现,≥35岁中国高血压患者中,无症状左心室肥厚、微量白蛋白尿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非常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