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心脏运动康复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 赵美 等 来源:中华保健医学杂志发布时间:2022-04-11

冠心病是我国老年人群的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不健康的饮食和作息习惯的流行,冠心病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2017年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心血管发病率和致死率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冠心病患者数量接近1000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状动脉再通的常用治疗方式,PCI有利于缓解症状,但难以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进程。多个国家的心脏协会在冠心病的治疗中运用心脏运动康复,将其作为PCI术后改善患者预后的常用方法。本研究以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心脏运动康复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肺功能的影响。


一、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研究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年龄60~80岁;(2)符合《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相关标准;(3)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合并严重精神或心理疾病无法配合研究;(2)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3)合并严重血液系统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包括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此外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应进行戒烟、戒酒,并合理规划饮食。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脏运动康复训练,训练方案主要内容:热身准备运动,正式训练开始前进行有氧运动以热身,热身运动持续5min左右,主要用于拉伸肌肉和放松、提高关节活动度和心血管适应性。有氧运动:主要采取快走、踩脚踏车两种形式,首先以心率储备法初步评估患者的运动强度以设定运动方案,目标心率=运动强度×(最大心率-静息心率)+静息心率,初始运动强度设定为50%的最大运动强度,之后随着训练的推进和患者体能的增加逐步提高运动强度(每次提高10%,最大不超过80%的最大运动强度)。训练时使用Borg评分法评价患者的劳累程度,运动时Borg评分以13~14分为宜。有氧运动每次进行30~40min,每周4~5次。抗阻运动:主要采用哑铃、弹力带等器材进行抗阻运动,抗阻运动训练时Borg评分维持在11~12分为宜,对核心肌群(肩部、胸部、腹部、腰背部及臀部)和上、下肢肌群进行交替训练,每次训练8个肌群,单个肌群每次训练两组,每组训练10~12次,每组间隔3min,抗阻训练3次/周,每次至少间隔1d。放松运动:主要进行柔韧性训练,使用静力拉伸法,主要训练肩、腰背和腿部肌肉,最初每个部位拉伸10~15s,之后逐渐延长拉伸时间为30~60s,拉伸训练时保持正常呼吸,拉伸强度以患者自觉有牵拉感但无疼痛感为宜,每个拉伸动作重复3~4次,拉伸动作持续5~8min/次,患者的病情越重,其进行放松运动的时间应当越长。进行心脏运动康复训练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询问患者是否感觉到头晕、乏力、胸闷、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若此过程重患者出现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心脏运动康复训练共持续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心肺功能:使用多普勒超声仪监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递增功率运动以测试心肺功能,测定最大心率(HRmax)、无氧阈耗氧量(VO2AT)、最大摄氧量(VO2max),分别于干预前1d、干预后3个月进行检测。(2)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使用SAQ评分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共包含5个维度,分别为疾病认知程度(DP)、躯体受限程度(PL)、治疗满意度(TS)、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状况(AF),共19条项目,计算各维度得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分别于干预前1天、干预后3个月进行评分。(3)运动能力:使用功率自行车检测患者运动耐量并进行6min步行实验检测6min步行距离(6MWD),分别于干预前1天、干预后3个月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同组内比较采取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心肺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LVEF、HRmax、VO2AT、VO2max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LVEF、VO2AT、VO2max水平有所提高,HRmax有所降低,且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观察组干预后LVEF、VO2AT、VO2max水平较高,HRmax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干预前后SAQ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AQ各项目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SAQ各项目评分均有所提升,且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观察组干预后SAQ各项目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6MWD、运动耐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6MWD、运动耐量均有所提高,且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相比,观察组干预后6MWD、运动耐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624e796330e75.png



三、讨论



心脏康复可通过多种目的明确、协同的干预手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得以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同时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心脏康复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运动训练,既往研究显示,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有氧运动训练有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抗阻训练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


本研究观察心脏运动康复训练对患者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VEF、VO2AT、VO2max水平较高,HRmax较低,且观察组6MWD、运动耐量较高,提示心脏运动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运动耐量。心脏运动康复训练有利于将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使心肌收缩能力增强,从而改善心肺功能,长期运动训练能够增强患者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运动耐量可逐渐提升,从而促进肺功能的改善,并形成良性循环。有效的心脏运动训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心脏功能恢复,这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具有良性影响,可增强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调节能力和平衡性,增强患者对运动的适应性,因此患者的最大心率逐渐降低。患者进行有氧运动训练不仅能增强肺功能,还有利于提高有氧代谢效率,缓解患者的炎症反应,促进疾病康复。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有利于保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进行有氧运动训练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还能提高其积极性,促使患者主动配合康复训练,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Q各项目评分均较高,提示心脏运动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本研究中心脏运动康复训练的主要通过是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运动耐量,抗阻运动还有利于增强患者的肌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自由度、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减轻患者对其他家庭成员的依赖性,从而增强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在心脏运动康复训练和常规药物治疗的帮助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和心肺功能得以改善,其生活质量也得以提高。


综上,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脏运动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略)

作者:赵美,秦渤,范晓英

作者单位: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文章来源: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2年2月第24卷第1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