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国研究:限时进食能减肥,就是因为少吃
作者: 朱朱 文韬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发布时间:2022-04-25

近年来,不少研究发现,限时进食(time-restricted eating),即每天限定时间窗内进食(例如早8点至下午4点),不仅减肥效果良好,而且还有保护心脏、预防癌症、抗抑郁等效果。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限时进食获益的前提是,要限制总热量摄入,也就是得少吃。

 

424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张惠杰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只要限制总热量,无论是否限时进食,都有明显的减肥效果,而且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作者指出,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明确,限时进食可减肥,主要得益于热量限制。

 

张惠杰指出,“过午不食”这样的限时饮食,能比较简单地实现控制热量摄入的效果,如果采用常规热量控制的方式,三餐都要严格计算摄入的热量,对普通人而言既难操作,也难坚持。

 

他认为,直接少吃一顿的方式,更容易操作。研究也表明,限时饮食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可替代的体重管理方式。

 

但述评专家指出,该研究结果可能不适用于推广到其他国家,早八点至下午四点这样的较短进食时间窗,可能只适合于该研究人群,因为其他国家的一些研究报告的进食时间窗要长于8小时

 

另外,该研究对受试者进行了严格的饮食指导和监督,这会让人质疑日常生活中自我限时进食依从性是否会高于热量限制饮食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营养学教授Kristina Varady表示,该研究的设计存在瑕疵:首先正常饮食对照组

 

另外,在限制热量的基础上限时进食,有点违背真正的限时进食的初衷,限时进食不需要计算热量,只需要将每日进食限定在特定时间窗内例如,将进食限定在8小时内,人们自然会将每日总热量减少300~500卡。

 

Varady还指出,该研究中1年时85%的依从率让人“非常吃惊”,这个数据明显高于大多数饮食干预研究(50%~60%),难以想象可以坚持不吃晚餐(家庭或社会聚餐)一整年!

 

该研究纳入139名成年肥胖人士(体重指数28~45 kg/m2,排除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和其他严重疾病以及吸烟、正持续参与减肥项目、1年内做胃肠道手术、使用影响热量平衡和体重的药物、计划或已怀孕的患者),随机分为限时进食组和每日热量限制组,干预12个月。

 

两组受试者均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遵循限热量饮食,男士和女士每天摄入的总热量分别限制在1500~1800 kcal1200~1500 kcal。每日热量限制组不限定进食时间窗,限时进食组则将所有进食行为限定在早8点至下午4点之间。

 

结果显示,11884.9%)人完成了12个月的随访。

 

限时进食组与热量限制组平均体重分别减轻了8.0 kg6.3 kg,平均腰围分别减小了8.6 cm7.2cm,但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别。

 

另外,两组在全身脂肪含量、瘦体重、血压和代谢危险因素方面均有明显改善,效果也均无明显差异。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相似,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仅部分患者有轻度乏力、头晕、胃肠道不适,经调整饮食后均得到了改善。

 

张惠杰表示,应在不同的肥胖人群中进一步探索限时进食的影响,包括合并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患者。另外,也需要在男士和女士中进行对比,以及评估其他进食时间窗下的限时进食模式的减肥效果。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也建议,对于超重者而言,限制能量摄入能够显著降低体重。对于健康人,控制总热量摄入也能带来心血管健康的获益。

 

一项多中心研究发现, 与不控制饮食相比,为期两年的适度热量限制能够明显降低心血管病风险LDL-C血压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说白了,这个研究还是验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饭要吃八成饱!

 

来源:

[1]Calorie Restriction with or without Time-Restricted Eating in Weight Loss. N Engl J Med, 2022, 386: 1495-1504.

[2]Calorie and Time Restriction in Weight Loss. N Engl J Med, 2022, 386: 1572-1573.

[3]广东医生为“过午不食”找到科学依据南方日报, 2022-04-23.

[4]Is There a Benefit to Fasting Plus Calorie Counting? . Medscape, April 21, 2022

[5] 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等.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209-230.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0.03.001.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